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廉蔺列传中涉及的文化常识)
本文目录
- 廉蔺列传中涉及的文化常识
-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 《廉颇蔺相如列传》 重点字词整理
-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我急!!!
-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
- 高二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
- 高二年级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
-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化常识
廉蔺列传中涉及的文化常识
1.文化常识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长江以东。 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干支纪日法。 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 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 2.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 *** 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评点。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 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 *** 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 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 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1.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 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附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 2.《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 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讲解上述内容。 3.李晚芳《读史管见》卷二《廉蔺列传》 人们只是因为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两件事情,就用美好的言辞来称赞蔺相如,不知道这些事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就能做到的,不能凭着这些事情说尽蔺相如的本质;只有看他调转车头让避廉颇的一段议论,才明白蔺相如心中只知道有国家,不知道有自己,很得古人的尽心为公,尽心为国的思想,这番话,不是有大学问的人,是看不到,也说不出的,廉将军听说后也确实应该心悦臣服地请罪了。 人们只知道廉颇善于用兵打仗,能够战胜敌国攻取土地的,这也不能够用来说尽廉颇的本性;看他和赵王诀别时,说到了约定的时间赵王不能回来,就请求立太子为赵王,而断绝秦国的企图的话,也是深得古人以国家为重的宗旨,没有大胆识,也不敢说出这番话,不是大忠勇也不敢承担这件事。钟伯尊敬地称赞他们,这二人都有古代大臣的风范,这足够用来让人明白廉、蔺二人了。 篇中记叙了相如的机智勇敢,全是因为道理烂熟于自己胸中,他揣摩估量秦王的心情和事由,没有不十分符合的,是因为道理明确啊。准备好言辞来应对秦王,让他无处插嘴,也是道理明确啊。 最终完成礼仪而回到赵国,并不是先前倨傲而后来恭敬,实在是道理合适而让人佩服啊。看作者写他持璧睨柱的地方,胡须眉毛都似乎在颤动;进献缶而呵斥秦王左右的地方,声音脸色都是活生生的。 奇特的事迹编纂成奇特的文章而流传,于是就成就了一段奇话,精彩纷呈地显现于史书之中,千古以来还是凛凛生威。廉将军在赵国,事迹功业非常多,《史记》单单只记载他和赵王诀别以及到蔺相如门前谢罪两件事,这并不是要略述他啊。 看这两件事,都不是寻常之事,都是足够用来概括廉将军品质的。读这些地方,可以悟到写史书写人叙事的抛弃和选取的方法。 4.廉颇蔺相如列传笔记,知识点 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 *** 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 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评点。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 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 *** 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 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 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 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 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附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 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讲解上述。 5.《廉蔺传》中,设九宾于廷,九宾是些什么人 “九宾之礼”,为古代宾礼中最隆重的礼仪,主国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迎上殿。《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古代朝会大典设“九宾”。说法不一:(1)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于庭,臣乃敢上璧。” 裴骃 集解引 韦昭 曰:“九宾则《周礼》九仪。”按,《周礼·秋官·大行人》 郑玄 注:“九仪谓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孤、卿、大夫、士也。”(2)指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 侍子。《后汉书·礼仪志上》:“大鸿胪设九宾,随立殿前。” 刘昭 注引 薛综 曰:“九宾谓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 侍子,凡九等。”(3)指九位礼宾人员。《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 王先谦 补注引 刘攽 曰:“宾,谓传摈之宾。九宾,摈者九人,掌胪句传也。” 6.廉蔺列传中沟通二人关系的是谁 《廉蔺列传》,一般指《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 其中廉颇与蔺相如第一次同场是渑池会前劝赵王一幕, 而二臣皆赵王属下重臣、其时赵奢尚未升职, 则主要沟通二人关系的正是 【赵王】 …… ?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9.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宴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⑦赵王以为贤大夫(把……)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秦王因曰(于是就)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书 (1)拜书送于庭----国书 (2)秦御史前书曰---写 乃 (1)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 (2)臣乃敢上璧------才 (3)乃使其从者衣褐----就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①⑤窃计欲亡走燕(窃:古义私下里今义指偷东西走:古义指逃走今义指走路)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⑥乃辞谢(辞:用委婉的言辞)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⑤归璧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⑤我为赵将 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③介宾结构后置:1、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6、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祝你成功朋友,加油
《廉颇蔺相如列传》 重点字词整理
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重点字词整理:
1、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出自: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释义: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2、舍人:门客。
出自: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释义: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3、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出自:得楚和氏璧。
释义: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
4、遗(wèi):送给。
出自:使人遗赵王书。
释义: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
5、即:则,就。
出自:即患秦兵之来。
释义:又恐怕秦国来攻打。
6、斧质: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出处: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释义: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
7、宜:应该
出处:宜可使。
释义:应该可以出使。
8、曲:理亏。
出处:曲在赵。
释义:赵国理亏。
9、均:权衡、比较。
出处:均之二策。
释义:衡量一下两种对策。
10、必:倘若,假如。
出处:王必无人。
释义:大王如果无人可派。
11、奏:呈献,进献。
出处:相如奉璧奏秦王。
释义:相如捧璧呈献给秦王。
12、却:退后。
出处:相如因持璧却立。
释义: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
13、修敬: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出处: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释义: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
14、倨(jū):傲慢。
出处:礼节甚倨。
释义:礼节十分傲慢。
15、谢:道歉。
出处: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释义:便向他道歉。
16、有司:官吏的通称。
出处:召有司案图。
释义: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
17、决:必定。
出处:决负约不偿城。
释义: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
18、径道:便道,小路。
出处:从径道亡。
释义:从小路逃出。
19、间:名作状,从小路。
出处:间至赵矣。
释义: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20、拔:攻下。
出处: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释义:此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
21、靡:退却。
出处:左右皆靡。
释义:侍从们都吓得倒退。
22、怿(yì):高兴,喜悦。
出处:于是秦王不怿。
释义:因此秦王很不高兴。
23、已而:过了些时候。
出处:已而相如出。
释义: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
24、望:远远看见。
出处: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释义: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25、高义:高尚的品德。
出处:徒慕君之高义也。
释义: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26、孰与:比……怎么样。
出处: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释义:“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27、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出处:相如虽驽。
释义:我蔺相如虽然无能。
扩展资料:
原文(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两汉:司马迁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释义: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
出处:请指示王。
释义:让我指给大王看。
古义:指给人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
出处: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释义: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
古义:条约。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
出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释义: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
古义:得到惩处。
今义:冒犯。
4、明年:
出处:明年复攻赵。
释义: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
出处:于是相如前进缶。
释义: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
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
出处:(廉颇)宣言曰。
释义:并且扬言说。
古义:扬言。
今义:宣告。
7、鄙贱:
出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释义: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今义:鄙卑。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我急!!!
《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一、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期,秦王得知赵王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假装以15座城池与她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赵王十分为难,蔺相如就临危受命,前往秦国。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而不谈城池交换事宜,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秦王理亏,答应划城。随后,派人连夜将何氏璧送回赵国。
二、渑池之会的故事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为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
赵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他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
后来,秦向赵要十五座城,他寸步不让,说用秦国国都作为交换,使秦王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三、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
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现纸上。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在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进行描述时更是紧紧扣住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这一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通假字知识点:可予不(不通否);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拜送书于庭(庭通廷);召有司案图(案通按);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设九宾于廷(宾通傧);肉袒伏斧质(质通鑕);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高二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折叠 ⒈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⒉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⒊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⒋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⒌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⒍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⒎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⒏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⒐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⒑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⒒详为予赵城。“详”通“佯”假装。 二、一词多义折叠 负 ①秦贪负其强 倚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 ②臣窃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至赵 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因跪请秦王趁机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 闻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 三、古今异义折叠 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③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⑪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⑫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⑬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⑭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⑮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今义指走路 ⑯不如因而厚遇之厚遇古义好好招待今义优厚的待遇 四、词类活用折叠 a.名词作动词 ①乃前曰蔺相如前曰于是相如前进缻 前 走上前 ②舍相如广成传 舍 安置住宿 ③左右欲刃相如 刃 用刀杀 ④乃使从者 衣 褐衣穿 ⑤怀其璧 怀 怀揣着 ⑥臣乃敢上璧 上 献上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寿 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臣语曰 语 告诉 ⑨赵王鼓瑟 鼓 弹奏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 完 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 破 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 负 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 毕 使……完毕 归 使……回去 ⑤以绝秦望 绝 用……来绝断绝 ⑥归璧与赵 归 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 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 以……为先 后 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 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宽 宽宏大量 ③大王必欲急臣 急 逼迫、使……急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 欢 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 曲 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 盟约 五、特殊句式折叠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⑥何者严大国之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③状语后置 1、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壁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6、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 7、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高二年级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三、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四、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连词,连接行为和目的,解为用来,用以) 4、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7、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五、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六、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 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 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鄙卑下贱 【七、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八、难句翻译】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译:想给秦国(和氏璧),秦国的城池又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了;想不给,就担心秦军攻来。 2、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秦五)拿城来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国和氏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要求)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译:秦国从缪公以来(经历了)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 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终于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接见相如,完成各项礼节让他回去. 5、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译: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的下面!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我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9、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化常识
廉颇
廉颇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曾经率领魏国军队多次征战,取得了许多胜利。廉颇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廉颇率领魏军渡过黄河,攻打赵国的情景。在这个战役中,廉颇的勇猛和智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最终魏军大获全胜。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的经典战争故事之一。
蔺相如
蔺相如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曾经为秦国效力,为秦国做出了许多贡献。蔺相如最著名的故事是“借东风”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蔺相如在秦国和赵国之间进行外交斡旋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蔺相如利用了自然界的东风,成功地让秦国的军队迅速地渡过了赵国的险要,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的经典外交故事之一。
廉颇的故事
廉颇的成长经历
廉颇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是他非常聪明,很快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在年轻的时候,他就加入了魏国的军队,成为了一名士兵。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逐渐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将领。
廉颇的战争经历
廉颇在魏国的军队中,参加了许多次战争。在这些战争中,他展现出了出色的勇猛和智谋,取得了许多胜利。其中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攻打赵国的战役,这个战役中,廉颇率领魏军渡过黄河,攻打赵国,最终大获全胜。
廉颇的晚年生活
廉颇在晚年的时候,因为年老体弱,不再参加战争。他退居到了家中,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魏国的关注,他时常向国君建言献策,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蔺相如的故事
蔺相如的成长经历
蔺相如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是他非常聪明,很快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在年轻的时候,他就开始从事政治工作,成为了一名官员。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逐渐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政治家。
蔺相如的外交经历
蔺相如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借东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为了保护秦国的利益,前往赵国进行外交斡旋。在这个过程中,他利用了自然界的东风,成功地让秦国的军队迅速地渡过了赵国的险要,最终取得了胜利。
蔺相如的晚年生活
蔺相如在晚年的时候,因为年老体弱,不再从事政治工作。他退居到了家中,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政治的关注,他时常向朝廷建言献策,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更多文章:
女人吉祥好运微信名字两个字(2个字女人好运的微信名字 二个字最吉利最旺财的微信名)
2024年3月15日 10:00
审理工作结束后,应当形成审理报告内容包括?再审案件审理报告格式
2024年5月25日 07:30
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看完醍醐灌顶,原来这就是人生)
2024年6月4日 10:00
网速300兆快吗?北京公交300路 ,都有哪些 比如300快 还有300什么
2024年6月28日 07:40
站长如何操作某域名工作呢作为站长你如何管理一个站?新手站长应该怎样做好网站论坛推广(二)
2024年3月22日 07:30
区域营销中心产品有哪些?为什么专门化区域的营销通常比标准化全国的营销成本更高
2024年5月16日 19:50
叶圣陶我们的骄傲的阅读理解答案?数学小报我们的骄傲内容怎么写
2024年6月14日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