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阅读答案(谁知道2011年汉语考试试卷7年级下学期的,还要带答案哦)
本文目录
- 谁知道2011年汉语考试试卷7年级下学期的,还要带答案哦
- 语文阅读中表格说明与文字说明的优势各是什么 求大神解答,老师说期
-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
- 阅读荒岛余生节选,回答问题
- 英语周报·高二外研(阅读版)》2014-2015学年第9期阅读理解突破9
-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练习册《第一次》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答案
- 《荒岛余生》的阅读答案
- 初一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谁知道2011年汉语考试试卷7年级下学期的,还要带答案哦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班级:_____ 姓名:____ _座号:____分数:_______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2分)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将拼音写成汉字。(5分)①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yōngzhǒng 根。②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dǎn 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③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 )痛的热爱。④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 )谷。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兀兀穷年 蝉脱 肿胀 踌躇 B、锋芒毕露 磐石 羸弱 遒劲C、来势凶凶 骊歌 羁绊 惬意 D、荒草萋萋 崎岖 班斓 剽悍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是一段细节描写,表现出了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精神。B.“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这是一段肖像描写,采用了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的描写顺序,表现了贝多芬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C.“他有时雄辩过人……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几个世纪……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这是一段语言描写,表现出了福楼拜的博学、睿智。D.“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这是一段行动描写,表现出了福楼拜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爸爸的花儿落了》——《城南旧事》——台湾作家林海音。B.《荒岛余生》——《鲁滨孙漂流记》一英国笛福。C.《社戏》——《朝花夕拾》——鲁迅。D.《黄河颂》——《黄河大合唱》——光未然。5.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6.诗文默写(5分)① ,各领风骚数百年。② ,落花时节又逢君。③春潮带雨晚来急, ,。④苍苍竹林寺, ,。⑤黄梅时节家家雨, 。二、语言综合运用(6分)7.邻居对小华妈妈说:“你家小华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弹琴。”请你说说邻居说这话的意思是 .(3分)8. 本场考试顺利结束后,假如你的家长不停的询问你语文考试的情况,你既想让家长放心,又想赶快转入下一场考试准备,这时,你应该怎样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现代文阅读(39分)(一)阅读《社戏》选段,完成10—13小题。(12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掉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①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揖,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②“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③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④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10.对语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①句的言外之意是:偷你的豆是看得起你。表现双喜狡猾,很会说话。B.②句表现了六一公公在得到别人理解、肯定之后的喜悦之情。C.③句表现了六一公公想讨好“我”母亲。D.④句表现了“我”更喜欢的是与小伙伴一块吃豆的那种乐趣。11.对本语段描写“六一公公”采用的方法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D.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12.“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是豆好吃,戏好看吗?该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答: 。13.对双喜等偷了自己的豆,六一公公没有过多追究,只说道:“又不肯好好地摘,踏环了不少。”阅读上段文字后,试概括六一公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3分)答: (二)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4-17题。(12分)⑴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⑵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⑶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⑷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⑸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⑹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14.选文开头“真好”二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答: 15.段(2)写到“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后文写的却是珍珠鸟与“我”的相依相伴,非常亲密,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为什么?(3分)答: 。16.从选文看,作者靠什么赢得了珍珠鸟的信任?(3分)答: 。17.选文是从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来描写珍珠雏鸟的?描写时采用了_________ 、修辞手法?(4分)(三)阅读《荷包蛋》选文,完成14-17题。(15分)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那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这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了一半。“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戒儿子。儿子显出一脸得无奈。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蛋,下藏一个蛋,儿子看得分明。“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问儿子:“吃那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面卧蛋的那碗,儿子也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卧着荷包蛋。“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18.概括出小说3个情节地的共同点,然后填空。(3分)做面——( )——( )——总结19.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3分)答: 20.父亲3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 、 、 ,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 之情。(4分)21.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2分)22.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 。四、文言文阅读(13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3.《狼》选自《 》,作者是清代的 (人名)。(2分)2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5分) ①止有剩骨: ②目似瞑: ③屠暴起: ④其一犬坐于前: ⑤复投之 : 25.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B.从先人还家 一狼仍从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暇甚 D.宾客意少舒 少时,一狼径去26.收集有关狼的成语,写两个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五、大作文(40分)作文(1)题目: 的日子 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如快乐、闪光……),使题目完整。作文(2)人们总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虽然有些梦想永远不会开花结果,但播种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拓宽了生命的内涵。请以“梦想”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作文要求:①选择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②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答案卷1.① 臃 肿 ② 掸 ③ chì ④ bǐ (一个字或一个音一分)2.B ( 蝉脱→蝉蜕 凶凶→汹汹 班→斑)3.B(描写不是从上到下)4.C(社戏选自于《鲁迅全集》)5.B(根据词语的对应)6.江山代有才人出 正是江南好风景 野渡无人舟自横 青草池塘处处蛙 杳杳钟声晚(错一字扣0.5分,错两字不给分)7.口气较为委婉,意思是:小华12点了还在弹琴,已经打扰到了邻居的休息了。8.答案略。10.A11.B12.豆不好吃,戏也不好看,作者难忘的是童年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往事。13.热情 好客 淳朴善良 厚道 等14.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15.不矛盾。珍珠鸟确实很怕人,但由于在相处中,“我”对它们爱护、尊重,所以它们后来就不怕“我”了。 16.细心照料 宽容 爱心等 17.声音、色彩、外形、比喻。18.询问 吃面(意思想近即可)19.借用典故教育儿子要有谦让精神,不要贪图便宜。(合乎文意即可。) 20.告戒;教训;意味深长;关爱 21.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22.无论赞成还是反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3.聊斋志异 蒲松龄 24. 通“只” 闭着 突然 像狗似的 代词,代狼 25. B26.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虎狼之师 狼狈为奸 (写两个则可)27作文(略)
语文阅读中表格说明与文字说明的优势各是什么 求大神解答,老师说期
22荒岛余生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对于《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世界名著,在一段时间里,受“左”的思想影响,权威的解读往往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把鲁滨孙看作是当时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典型,而对于鲁滨孙身上所拥有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实际上,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动无数的读者,乃在于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因如此,在欧美的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做儿童的必读书。由此看来,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这里则可把重点放在代表人类创造、进取典型的“鲁滨孙精神”这一点上。这篇课文,既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生系于一发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这里节选的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学习这篇课文,关键要理清鲁滨孙的思路。课文中他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等等。而把这些联贯起来,则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思维之光。综观全文,鲁滨孙在短时间里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我们则正好可以用这三方面来概括课文三部分的内容。而这三个方面似乎有着深长的意味:这几乎可以看成是人类进化史的缩影。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第1~3段写鲁滨孙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去。第1段中,“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不幸”“孤立无援”“沮丧无聊”,这些词句充分表达了初上荒岛的鲁滨孙那种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心情。第2段,“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表明鲁滨孙伤心绝望的同时,内心又在积极寻求一种精神的支柱。如果说在第1段中鲁滨孙是凭感情用事的话,那么在这里,他开始用理性的头脑来思考问题了。面对无法改变的险恶环境,他知道只有冷静地面对它,而无法绕开它、回避它。我们发现,鲁滨孙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了:一方面自己固然可怜,但另一方面,全船就他一个人保住了性命,其余10个人都已葬身大海,对自己来说这当然是一种幸运。这样,鲁滨孙得出结论说:“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说明,此时的鲁滨孙已经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第3段,鲁滨孙进一步论证自己的优势:有维持生活的充足的东西,既有生活必需品,也有制造或获取生活必需品的工具。这就更值得庆幸。至此,鲁滨孙思考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他尽管落难荒岛,生活环境极端困难,然而他以人类特有的理智和辩证的思维,成功地调整了自己,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才能进行……第4~9段叙述鲁滨孙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第4~5段,鲁滨孙既然决定活下去,则要清楚地跟上时间的脚步,即主动把握年、月、日,而不至于过得浑浑噩噩。这两段详细叙述鲁滨孙计算时间的方式。作者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写鲁滨孙计算时间这件事,我们由此可以引发一些联想。人之所以为人,不仅知道自己是活着的,而且知道是怎样活着的。而能清楚地掌握时间、驾驭时间,正是人知道自己怎样活着的一种标志。鲁滨孙来自文明社会,他必然要千方百计利用他已有的知识,主动掌握时间,按文明人的方式存在于时间之中。丢失了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丢失了自我,生存的意义也应该打一个问号了。总之,鲁滨孙记录时间,是为了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活多长时间。记录时间,也表明了鲁滨孙对生存下去充满信心。第6段,详写鲁滨孙在船上获得的许多“价值不大”的东西。其实,这部名著中尚未入选课文的前面部分,已经写到了鲁滨孙从失事的船上搬运物品的情节。但那些都是所谓的“价值大”的东西——“财产”,如食物、弹药、枪械等。这里再提那些小东西,表明鲁滨孙决定“细细地”活下去。因为在这种地方,文明社会创造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对他极为有用。第7段写鲁滨孙还缺乏的东西;第8段写鲁滨孙艰难地打造木栅栏围墙,证明“住”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第9段写他每天觅食。以上给我们展现了鲁滨孙日常生活的一角。证明鲁滨孙活得实实在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艰难创造生活的历程。作者对于鲁滨孙的实干精神是持一种赞颂的态度的。人没有精神寄托,灵魂就无所依附,到处漂荡。第10~12段,作者抛开物质条件,详谈鲁滨孙的“精神”世界。主人公进一步调整自己生存的心态。第10段,写鲁滨孙记日记,深入思考当前的处境。但他声明记日记并不是为了留给后来的人看(他似乎不相信以后会有人到这荒岛上来了),而是为了精神有所寄托,减轻心中的苦闷。而日记中的“坏处”和“好处”,最集中地证明,鲁滨孙身上所闪现的理性之光,证明人类的辩证思维的胜利。假如在课文开头鲁滨孙是匆忙中给自己随便找了几条活下去的理由,那么,在荒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到这时是彻底的心平气和,对自己的想法来一番系统的梳理,极其冷静客观地列出了那些“好处”和“坏处”。这无疑为他的生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第11段,得出经验教训,希望世人能够理解。第12段,鲁滨孙安心于荒岛生活。综观全文,没有生动的故事,主要写的是鲁滨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二、问题研究1.从课文中看出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鲁滨孙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他的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动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要避免学生误以为鲁滨孙是运气好,只身落难荒岛又得到许多生活用品,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应该充分注意到,鲁滨孙并不是在旅游,也不是在模拟生存挑战,他遭遇的是真实的海难,他打定主意一个人在岛上苦度余生。他是在克服了极端的孤独、恐惧、艰苦,经过反复动摇之后,才终于理智地鼓起勇气,孤身创业的。正因为这样,鲁滨孙才让人敬佩,值得学习。2.鲁滨孙为什么要活下去?他是否值得这样活着?如果换一个人,在这样的绝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因为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孤岛上,迟早都是,与其饿、病或老,不如自杀而——当然这是一种因为精神完全崩溃后导致的自杀行为。鲁滨孙却没有这样做,他说服自己顽强地活着,并打定主意在岛上独自生活一辈子。这需要巨大的勇气。从这里可以看出鲁滨孙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活着,也许并非为了什么,而仅仅因为自己是一条生命,既然是生命就应该善待它。况且他活得积极,活得主动,活得像个人,活出了人的尊严。像他这样的人值得活着。3.如何理解鲁滨孙的记日记和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人们记日记往往是为了记录生活,抚慰心灵。日记总是面对自我而非他人。鲁滨孙记日记的行为,表明他作为一个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证明自己活得明白,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走失。西方人普遍面临的一个精神问题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在这种荒岛上,人更有理由相信上帝的存在(在这部名著里多次提到《圣经》及鲁滨孙对上帝的祈祷)。有了这个前提,鲁滨孙就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其实谁都需要有精神支柱,才活得有理由,活得有意义。4.鲁滨孙的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这是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鲁滨孙在那样的环境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他能理智地分析自己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一种冷静的表现,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胜利。他成功地调整了自己的心理,心态平衡地生活下去。这与阿Q的那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正是敢于正视现实的表现。(分析时可以简单给学生讲讲阿Q的故事。)5.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有什么好处?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作者写鲁滨孙的遭遇用第一人称来写,通篇都是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是鲁滨孙在孤岛上生活的惟一目击证人。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练习说明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3.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设题意图: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对课文中鲁滨孙这个人物形象有一点自己的评价。参考答案:1.既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的原话:“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2.鲁滨孙虽然身陷绝境,但他还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理由。3.不能把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看成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在那样的绝境中,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鲁滨孙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心理调整,为他在荒岛上顺利地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础。他的这种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二、回忆在你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设题意图:从课文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三、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你将怎样做?发挥想像,写一篇短文。设题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设身处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鲁滨孙,培养想像力,练习书面表达。估计不少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鲁滨孙身处绝境的心理,相反,甚至认为这很好玩,有意思。这种情绪可能会在他们所写的短文中流露出来。荒岛生存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不是开玩笑。这个问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中“学会生存”,其含义是丰富的,这一题的题意也不妨包括进去。教学建议一、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最好布置学生先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可参看本册书后的“名著导读”),使学生对这部世界名著中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有个大体的了解。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着重两点: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作风。三、课文主要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这是小说家常用的描写手法。教学时可适当向学生点明这一点,但不必说得过多过细。因为这个阶段我们不突出文体教学。只是为以后的文体学习打基础。四、可引导学生了解一下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如荒岛生存需要哪些基本常识,课文中提及的那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怎么使用;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探究一下鲁滨孙观察太阳、计算日期的方法。五、若有条件,组织学生观摩这部名著的电影、光碟或其他录像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关资料一、作者介绍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欧洲大陆各国经商。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四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几部国内外游记,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笛福的“鲁滨孙小说”,以第一部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五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严格说来都是道德说教。……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二、笛福的思想(杨耀民)笛福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他属于资产阶级,他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一生最关心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他极力称赞的是资产阶级,他认为一个国家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发展贸易。“给我们贸易就是给我们一切”“贸易是世界繁荣的生命”,这就是他最根本的主张。因为他以为贸易使制造业和航海业发展,使人民有工作,有衣穿,有饭吃,物资也因此能保持高价,并且可以维持高的地租,所以上层社会也得到好处。只要有勤劳的人来发展贸易,任何地方都会繁荣起来。他的一切经济论著与部分政治论著都发挥这个主张,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笛福关于发展经济的主张是有利于英国社会发展的,但是,他热烈地支持殖民制度,提出夺取、经营殖民地的法,提出与落后民族扩大贸易的法,并且拥护黑奴买卖。这一切都表现了他的阶级局限性。笛福对于那些因门第而骄傲的贵族、绅士抱有很大的反感,他尽力颂扬并非上层阶级出身的资产阶级,抨击了那些看不起“平民”的“绅士”。他说人的始祖就是做工的。他强调商人是有用的人,而绅士变商人,商人变绅士则又是合理的事,等等。对自己阶级的称赞,他在《罗克萨娜》里有一段话说得最明显:罗伯特男爵和我对商人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罗伯特男爵说——我觉得他说的完全正确——一个地道的商人是全国最好的绅士,无论在知识上、在仪态上还是在判断能力上,商人都比许多贵族强。他们一旦控制了世界,虽然没有地产,也比有地产的绅士富有。笛福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有两面性。他认为犯罪的根源是贫穷,富有的人是不会犯罪的。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萨娜之所以走上不光荣的道路,就是因为贫穷,所以他对这两个人物也是抱有同情心的。他主张发展工商业使人民有工作。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却把当时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低、未成年的孩子就要工作等残酷剥削现象视为固然。这是雇主的观点。笛福接受了洛克的政治思想,反对专制,主张民权。当时英国的议会是上层社会的政客明争暗斗的场所,贿赂和种种肮脏手段公行。工人、农民和中小资产阶级根本没有代表。笛福主张人的基本权利是任何人,包括国王、内阁与国会,都是不能够侵犯的,“英国人既不是国王的,也不会是国会的奴隶”。笛福是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的,当时英国虽然没有像法国、西班牙那样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极端专制,但是对国教以外的新教教派和天主教信徒也是有种种限制的。他是非国教的新教教徒,这种人多是中小资产阶级,他们要求合乎“革命原则”的政治体制,要求信仰自由。笛福是这派的代言人。他主张人民应受到较开明的教育,主张给妇女受教育的机会。总的看起来,笛福的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的思想的局限性也是很大。资产阶级在当时还是进步的阶级,还在进行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保守的贵族、地主不事生产,坐享巨额地租收入,资产阶级组织着规模日大的工商业推动了社会发展。中小资产阶级一方面与大资产阶级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又与统治阶级大资产阶级和贵族有矛盾,要求更开明的政治。所以笛福种种发展资本主义的意见,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政治不民主,反对垄断等主张,都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受到时代和阶级偏见的限制而拥护殖民制度和种族歧视,这却是与大资产阶级一致,是反动的。对劳动人民,他所关心的只是使他们有工作,能生产财富,这又与资本主义的要求相吻合。笛福思想上这种两重性,鲜明地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选自《〈鲁滨孙漂流记〉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三、鲁滨孙的形象(杨耀民)鲁滨孙是个新人,是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他不是有教养的贵族中间的人物,而是一个平民。……鲁滨孙就是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上,也尽可能地保持了资产阶级的体面,也使他能用这种当代文明的产物征服可能危及他本人和他的“领土”的土人。除了衣服和一些小用品外,他几乎享有一切当代文明的产物。这样他始终维持了“文明人”的生活而没有变成野人。他在岛上一方面等待离开荒岛的机会,一方面积极开发这个小岛。荒岛上一旦出现了第二个人,他就俨然以岛的“总督”自居了。鲁滨孙离开人群达28年之久,但是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状态方面,他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是资产阶级的一分子。这与“返回自然”或“知足常乐”是没有丝毫共同之处的。鲁滨孙受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得到了大量的产业和财富,这就是这个阶层英雄人物向往的归宿。鲁滨孙是喜爱劳动的人。这样阶层的人物没有什么遗产可以得,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维持中等地位,才能爬到上层去。鲁滨孙父亲的观点也许只能代表旧时代,代表保守力量,而不能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对鲁滨孙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他凭一个人的力气,又没有小船,把破船上的东西往岛上搬,是有困难的。但是他的哲学是行动的哲学,是不怕困难的哲学。他终于想出了法搬东西,把两手搬得动的东西通通搬了下来,而且“倘使天气继续这样良好,我一定可以把全船一块一块地搬到岸上来”。他没有坐失时机,所以当破船终于为风暴摧散时,他可以觉得坦然,因为他没有偷懒。他说:“我平生没有使用过任何工具,然而久而久之,运用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才能,我渐渐发现我什么东西都可以做得出来,只要我有工具。话虽如此,即使没有工具,我也做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这样,鲁滨孙用自己的双手,凭着开辟新天地的热情,创造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鲁滨孙是坚毅的人。他说:“我的脾气是只要决心做一样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费好长的时间,比如做一块木板就要42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了劳力,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他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他对任何事情都不灰心,因此也就不厌烦劳动。他就是这样与自然进行斗争,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可以说他的作为说明了劳动在他的小范围内能做出什么样的事业来。鲁滨孙又是一个殖民主义者。他到荒岛上来以前就是个殖民者,而且是因为要到非洲买黑奴才离开巴西的。荒岛上还没有别人出现的时候,鲁滨孙踌躇满志地说:“这一切都是我的。”而且如果可能,他还要把它传诸子孙。他后来把“星期五”变成了他的奴隶。鲁滨孙在荒岛上做了许许多多的具体的事,荒岛的自然面貌就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他做每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多困难,有些甚至看来是不可克服的,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他有坚强的毅力,最后他成功了。他要吃饭、要穿衣就必须劳动,他的一切建树都是凭自己劳动完成的。作品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故事说明,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选自《〈鲁滨孙漂流记〉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四、作品评价(杨耀民)笛福的见解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的。鲁滨孙的坚毅性格,我们不是从笛福的直接说明看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如他怎样费42天工夫做一块木板,怎样费了许多时间和劳力做了一只独木舟,不能使用,又顽强地开始造第二只等等。笛福就是通过许许多多真实的细节把人物性格突现出来。他用的细节是非常具体的,怎样做一件东西,拿了或用了多少物件,甚至吃了什么东西,吃了多少等等,都一一写下。他所列举的细节,以至于整个事件,都是让人觉得是可能发生的,是真实的。笛福认为语言的美主要在于用易解、明显和习用的文字,使每个听众或读者都能正确地理解原意。《鲁滨孙漂流记》用的正是这种语言。我们读这部作品时似乎在听人讲故事,自然而流畅,看不到雕琢的痕迹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1分,前9题每题2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的方格里。
一句无心的话也许会点rán纠纷,一句残酷的话也许会cuī毁生命,一句及时的话也许会消解紧张,一句知心的话也许会yù合伤口、wǎn救他人。
2.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眼睑(jiǎn) 吞噬(sì) 阴霾(mái)
B.抽搐(chù) 告罄(qìng) 剽悍(hàn)
C.眸子(móu) 斫痕(zhuó) 崔巍(wéi)
D.悲怆(chuàng) 砭骨(biǎn) 窥伺(sì)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生意葱茏 怏怏不乐 忧心忡忡 履践
B.进退维谷 语无伦次 冻饿之虞 余暇
C.班班驳驳 毛骨耸然 养精蓄锐 不羁
D.略胜一筹 姗姗来迟 梦寐以求 沟壑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人能活到150岁,这将不是童话里的美妙 。
(2)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在东亚文化研究学界享有 。
(3)这是一本好书,今天读来仍对我们颇有 。
(4)第十一届书市10月12日在南京揭开 。
A.遐想 盛誉 启发 大幕 B.幻想 盛名 启迪 帷幕
C.奇想 盛名 启示 序幕 D.理想 盛誉 启迪 帷幕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荒岛余生》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B、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真正的英雄》是美国当时的总统克林顿发表的电视讲话。
C、《狼》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D、《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6.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7.下列句子中所标注的重音与提供的情境最相符的一项是( )
刘丽参加市演讲比赛后,女友张姗最先得知比赛结果,兴奋地跑来告诉她:
A.你这次演讲比赛获得全市第一名啦!
B.你这次演讲比赛获得全市第一名啦!
C.你这次演讲比赛获得全市第一名啦!
D.你这次演讲比赛获得全市第一名啦!
8.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描写的一项是( )
A.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峰顶显露隐约的轮廓。
B.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C.于是我又想到,我这时所拥有的维持生活的东西,是多么充足。
D.然而,对于顽强的中国登山队员来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能滞留和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
9.填入下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贵州黄果树瀑布从90米高的层崖之巅猛扑下来,喷出如雹急雨,发出轰然巨响, 。
A.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把它称为天下第一瀑
B.因而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之为天下第一瀑
C.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为天下第一瀑
D.把它称为天下第一瀑的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10.老师一定引领你探寻过“黄河,母亲河”的有关知识,领略了“戏曲大舞台”的迷人风采。假如让你设计一项“漫话探险”的活动课,你打算怎样进行这一活动?请人认真思考,拟出一个活动计划。(最好分出第一步,第二步……) (3分)
二.语言积累 (一)诗文默写(10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 。2.有约不来过夜半, 。
3. ,青山独归远。 4. ,落花时节又逢君。
5.春潮带雨晚来急, 。6.峨眉山月半轮秋, 。
7.《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互文”句是 , 。
8.古诗文中有许多名句表现了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种种动听的声音,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请你根据这个要求,也写出连续的两句来(试卷上已有的除外): , 。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 ⑷孰为汝多知乎( )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1分)
答:
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2分)
答: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一)12分 亲吻爹娘
江 岸
①从城里回来的第二天早晨,刚睁开眼睛,爹就对娘说:“小三子亲了俺。”
②娘狐疑地问:“你又梦见小三子啦?老头子,又说瞎话了吧?”
③小三子是爹娘最疼爱的小儿子。小时候,小三子经常钻到爹娘怀里,搂着爹娘的脖子,小鸡啄米似的在爹娘脸上啄。爹娘下田回来,被小三子啄几口,心里甜丝丝的,浑身的疲劳也就烟消云散了。小三子长大后,再也没有亲过爹娘,话也少了很多,和爹娘有了大大的隔阂。但是,爹娘都没有忘记小三子的小嘴啄在脸上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到底做过多少次,她自己都记不清。爹梦见这样的场面比娘少得多,所以每梦见一次,都稀罕得不得了。有时候,娘都梦见小三子好几次了,爹还一次没梦见呢,爹就编瞎话给娘听。娘每一次听了都直撇嘴。
④可这一回的情形却与以往不同。爹没好气地说:“谁做梦了?谁说瞎话了?俺是说前天进城,小三子亲俺了!”
⑤娘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嚷道:“真的?你昨天回来的时候,咋不早说?快,快给俺说说,小三子咋就亲了你?”
⑥爹看了娘一眼,“唉,俺们那小三子啊……”
⑦原来,小三子大学毕业以后,没能马上找到接收单位。直到秋风吹黄了黄泥湾所有的山头,都还没有小三子就业的消息。小三子的衣、食、住、行全都成了拧在爹娘心头的沉甸甸的疙瘩。爹卖了一千斤稻谷,背着包袱,揣着钱,进城去看小三子,陪小三子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小三子送爹回去。临出门的时候,小三子突然抱住爹的脑袋,在爹的腮帮上亲了一口。爹愣了,小三子也愣了。小三子松开爹的脑袋,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像家乡门前潺潺的小溪。小三子流着泪,缓缓捧起爹的脸,在左脸上亲了亲,又在右脸上亲了亲。最后,小三子紧紧抱着爹,放声大哭起来。
⑧爹咂咂嘴,回味着:“小三子的泪滴进了俺嘴里,咸津津的。”
⑨娘的泪水像门前的小溪汛期来临,哗地流了出来。娘哽咽着,喃喃地念叨:“小三子,俺可怜的小三子。”
⑩不到半天时间,小三子亲他爹老脸的故事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说着说着,笑歪了嘴巴,笑痛了肚皮。自古以来,都是大人和不懂事的娃娃互相亲亲,何曾见过黄泥湾哪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亲吻爹娘的?这个小三子,肯定是在城里呆久了,电影看多了,没羞没臊的。小三子的娘更好笑了,这事儿也值得她大喇叭似的到处宣扬吗?
⑾秋去冬来,小三子回家过年。时光飞逝,过完春节,小三子又要离家了。临走的时候,爹娘把他送到村口。乡亲们簇拥着他的爹娘,一起为他送行。人们都想瞧瞧小三子亲吻爹娘的西洋景儿。可是,小三子挥手再见了,放开脚步走了,也没有亲亲爹娘。突然,人群里响起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三子兄弟,不亲亲你爹你娘再走?”
⑿小三子停下了脚步,慢慢转过身来。
⒀爹郑重地说:“是呢,你娘等了这么多天呢。”
⒁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的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
1.第③段写“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小三子的娘为何总做这样的梦。(4分)
2.第⑦段写小三子突然亲了爹的腮帮后,“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请展开联想与想像,写出小三子此时心里的话。(2分)
3.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习惯。请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友情提示:可任选一点具体分析。或从词语运用,或从修辞效果,或从人物描写……)(2分)
读书卡片
篇名:亲吻爹娘 作者:江岸
摘句: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
品味:
4.现在的中学生常常因为处理不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而困惑。从这个角度来看,《亲吻爹娘》一文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谈谈。(4分)
(二)小歌德是个顽皮的孩子,但好思索,好( )。有一次,歌德捉到一只小麻雀,将麻雀关在小盒里仔细端详。麻雀的羽毛被小歌德弄得残缺不全,但是他仍没有找到留在脑海中问题的答案:“这柔软的肌肉里,怎么会长出羽毛呢?人的皮肉一样是柔软的,为什么却不长一根羽毛?”
一个一个的问题在小歌德的脑海中跳跃,虽然没有答案,他仍觉得十分有趣。小歌德真是一个爱思索的孩子 。
父亲约翰发现儿子爱思索的特点,觉得他懂事了,应该让他学习了。父亲亲自做小歌德的家庭老师,教他基础知识、作文和修辞。小歌德领悟很快,对语言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几乎一学就会。
10岁的某一天,父亲把儿子领进自己的藏书室。对儿子说:“从今天开始,只要你需要,这个藏书室随时对你开放。”小歌德激动得跳了起来,问爸爸:“这是真的吗?”
“爸爸怎么会骗你呢?不过,不过你得先完成你的功课。”
从那以后,小歌德一有空就躲进藏书室。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籍,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引起他的许多( )。他摸着书本想:“如果我也能写出那么多动人的诗歌、小说,就会给许多人带来美好的感受。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经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阅读、朗诵,并酝酿着写诗。纯真的诗句从脑海里( )到纸上,他将这些诗献给外祖父外祖母。
外祖父读了,很高兴,亲了亲他的前额:“孩子,努力吧,你会成为 一个伟大的诗人的。”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是( )。 2分
A.追问 奇思妙想 跳跃 B.刨根问底 奇思妙想 流淌
C.刨根问底 想法 跳跃 D.追问 想法 流淌
2.将文中带点的词“贪婪”换成“聚精会神”好吗?为什么?2分
答:
3.第一二自然段写出了小歌德的什么性格特点?2分
答:
4.横线上的话揭示了歌德当时的什么心情?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3分
答:
5.小歌德最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诗人,他的成功,就他个人来说取决于他的哪些优良品质?2分 答:
6.从客观上说,小歌德的成功,哪些条件对他起了很大作用?2分
答:
7.小歌德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
答:
四.作文50分
收获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
收获要靠辛勤劳动收获要靠神奇的智慧收获要靠朋友的支持……
请以“收获”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和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B 2.不好。因为“聚精会神”只能表现出小歌德读书专心致志的样子,而不能表现他如饥似渴地读书,追求知识的情形。
3.爱思索。
4.能进“爸爸”藏书室学习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好学乐学的品质。
5.爱思索、偏好语言、以学为乐,刻苦勤奋。
6.父亲的教育引导、外祖父对他的鼓励。
7.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天资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好学、乐学,刻苦勤奋却是更重要的。
1.(4分)
例一:小三子长大以后,再也没有亲过爹娘,话也少了许多,小三子的娘难免失落。再加上小三子离开家乡,儿行千里母牵挂,小三子的娘思儿心切,故常做梦,且做的是小三子亲她的梦。
例二:小三子是爹妈最疼爱的小儿子。小时候他经常主动亲吻爹妈,给爹妈带来了无限的温馨。长大后小三子不仅没再亲爹妈,而且说的话也少了。这使得爹妈的心里很难受。娘特别想再拥有小三子小时候那种温情、亲情,消除父母与儿子的隔阂。
要点与评分:一是长大后再也没亲过爹娘,有隔阂;二是思儿心切。
2.(2分)
例一:爹啊,儿对不住您哪。您二老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又让我上大学。而今,我大学毕业了,还不能找到工作挣钱回报二老,反而还要二老为我的衣食住行操心,我该怎样报答您二老啊!
例二:哦,我的老父亲!我似乎有好久好久没亲吻过他了。瞧瞧这双眼睛,慈爱而又疲惫。瞧瞧这张脸,沟壑纵横。父亲老了,却还努力地庇护着我,特意雪中送炭。我感激,我也惭愧呀!
要点与评分:1)大致扣住爱父亲、感激父亲、自责、内疚等来作答。侧重某一点也可以。关键要有文本的依据。2)语言描写,第一人称。 内容2分,人称1分,语言1分。
3.(2分)
例一:“跪”字用得好,娘已衰老伛偻,年轻的小三子身材魁梧,要拥抱亲娘只能弯下身子半跪着,这个动词也充分表现出小三子对娘的深情。
例二:“叭”,写出声音的响亮,亲吻老母亲时毫无顾忌。从声音的角度写出小三子痛快淋漓地表达对娘的感恩之心的情景,震撼人心。
例三:“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小三子的娘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饱经风霜,已变得很苍老了,其形象让人看了心酸、心动。
例四:人物动作描写富有表现力,一系列的动词“笑”、“扔”、“奔”、“弯”、“跪”、“抱”、“亲”把小三子亲吻娘的行为写得一气呵成,很好地表达了此时小三子对母亲的感恩深情。
阅读荒岛余生节选,回答问题
4.鲁宾孙清楚的几日记是为了了解自己是怎么生活的,可能或多长时间,这一行为表明他对在荒岛上生存下去充满信心,他决定要顽强的活下去.这一行为也是为了减轻他心中的苦闷!《这是中学教学任务中的标准答案》
英语周报·高二外研(阅读版)》2014-2015学年第9期阅读理解突破9
第9期参考答案及部分解析专项技能训练(9)A1-5 DCABA 6-10 BDCBD11-15 ABABC 16-20 CDCADB21-25 BDACB 26-30 ADABC31-35 DABCD 36-40 ABACD阅读表达:1. Because her home was opposite the school.2. To get a scholarship and go to college.3. Her coach’s words about her height.4. She felt / was sad / disappointed.5. Never give up our dreams. / If the dream is big enough, the facts don’t count.阅读理解突破(9)1-4 DCAC 5-8 BBAC9-12 AABC 13-16 CCBD专项技能训练(9)完形填空:A篇 作者由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故事告诫我们,做任何事不能太过自信。1. D。由本空后的I believe得出,我知道(Knowing)这个学校的校服制度。2. C。从本空后的class team判断,我认为这衣服就表明她属于(belonged to)一个叫“泰坦尼克”的班级球队。3. A。4. B。根据上句中的called “Titanic”可知,我很疑惑:为什么学生们把自己的球队命名(name)为 “泰坦尼克”并且希望它能成功(successful)呢?5. A。从下句中的screen判断,我看过这部电影(movie),当时孩子们非拉着我一块儿看。6. B。本空后就是作者由故事情节想到的一个问题(question)。7. D。下文多处overconfident有提示。我怀疑是因为船主太过自信(overconfident)了。8. C。由下一句中的sink可知,这些都是泰坦尼克号沉没(sunk)的原因。9. B。第13空前的mistake有提示。船主对泰坦尼克号过于自信是他的第一个失误(mistake)。10. D。从上一句得出,在生活中,没有万无一失的事,一瞬间就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change)。11. A。12. B。由第12空后的possibility得出,无论你多么有准备(prepared),你都可能需要应付(deal with)沉船的可能性。13. A。根据本空前后的ship判断,第二个失误是船上(on board)乘客的人数比救生艇可容纳的人数多。14. B。从本空后的overconfident可知,这又(Again)是因为船主对自己的船过于自信。15. C。与本空后的ignorant构成并列。也许他太粗心(careless),忽视了救生艇不够的潜在风险。16. C。由第17空后的spitting it back out可知,我们得到的教训是:千万不要一口吃下(bite off)你消化不掉的东西。17. D。从本空后判断,任何人吃得太多吐出来时,看起来都不那么有魅力(attractive)。18. C。下句中的(relation)ship有提示。对于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也是一样的。19. A。由本空前的icebergs得出,你自负的态度和懒散的做事风格都是潜在的冰山,等着(waiting)你去撞。20. D。自信是好事,但是(but)过于自信会让你的生命之舟倾覆。B篇 Chris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长期无法找到工作,他与父母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最后竟引发了一场争吵。21. B。由上句的it’s been six months and he hasn’t gotten a job yet(毕业6个月还未找到工作)可知,他并没有认真地去寻找(looked for)工作。22. D。23. A。由上文及本句living at home with his parents可知,由于他总是呆在家里,父亲开始指责(accuses)他太懒惰,于是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tense)。24. C。根据下句的he’s only young once and he needs some “space”可知,他认为父亲的话不可理喻(unreasonable)。25. B。由下文Chris和父亲的对话内容可知,这是一场争吵(argument)。26. A。由上句I have my own way of doing things可知,Chris声称他有自己做事情的方式,因此他要寻找自己喜欢(enjoy)的工作。27. D。28. A。由it’s about making a productive living可知,父亲告诉他,所有被称之为工作(work)的东西到最后都是需要创造生产力的,而不是玩乐(fun)。29. B。结合上文可知,有很多像Chris这样的年轻人在找工作和变得自食其力上面遇到了麻烦(trouble)。30. C。根据上文的afraid to enter the real world可知,有些年轻人不愿找工作,害怕踏入社会,是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长大(grow up)。31. D。根据本空后的“magical thinking”可推断,很多年轻人是这种幻想式思维的受害者(victims)。32. A。33. B。根据上句的“magical thinking”可知,很多年轻人相信当(when)时间正确时,一切都会变得有条不紊(place)。34. C。由本空前的they wait for opportunity to come可推知,他们等待机会来敲门(knocking)。35. D。由本空后的it doesn’t work that way可推知,此处为不幸地(Unfortunately)。36. A。由上句可知,现实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开始(begin)。37. B。由上句可推知,当我们行动(moving)起来时,机会才会出现。38. A。由上句Momentum is vital可知,让物体开始运动很难,因此,改变一个运动物体的轨迹比让物体开始运动更容易(easier)。39. C。结合上文可知,工作是创造你自己,而不是发现(finding)你自己。40. D。由上文可知,凡事开头最难(hardest)。阅读理解突破(9)A篇 利用搬家后的纸箱子和日常家具,麦凯夫妇和他们的婴儿共同演出制作的滑稽家庭电影,竟一时走红网络。1. D。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一段第二、三句可知,由于孩子的出生使得他们的社交生活完全改变,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麦凯夫妇决定制作滑稽家庭电影。2. C。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三段可知,他们制作出了自己版本的《荒岛余生》、《侏罗纪公园》和《星球大战》等,这些影片模仿那些著名影片的情节制作而成。3. A。词义猜测题。第三段提到婴儿用硬纸管当军刀,母亲用纸团做莱娅公主式的圆发髻;第四段提到道具全是纸箱、日用家具等,所以制作的影像图片看起来很不寻常。4. C。推理判断题。根据最后一段可知,麦凯夫妇的婴儿Orson对家庭电影很感兴趣,夫妻俩决定等孩子长大一些后教他更多东西以培养他的艺术鉴赏力。 B篇 一种能够全部被回收利用的新型纸杯在英国问世,并即将投放市场。5. B。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三段中的But it is attached so tightly that only special facilities can separate it可知,垃圾回收厂需要用特殊的设备才能把纸杯上粘附的塑料取下,这就意味着回收成本大大增加,因此垃圾回收厂都拒绝回收传统的纸杯。6. B。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三、四段内容可知,过去的纸杯中用的塑料和纸杯紧紧地黏在一起很难分离,而现在的新型纸杯解决了这一问题,由此判断答案为B项。7. A。细节理解题。根据第六段中的... criticized retailers’ use of “mixed materials” in coffee cups, and urged providers to...可知,Which?消费者组织认为是商家对当前纸杯的污染浪费负有责任。8. C。推理判断题。第六段末句提到纸杯供应商应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向消费者宣传正确的回收利用信息,再根据第七段中的but the company has set a seven-year goal of serving 25% of drinks in reusable cups by 2015可知,像星巴克这样的国际型大公司正在努力承担起这种环保责任。C篇 世界上最大的出版集团之一——哈珀柯林斯决定将一些最流行的缩略词收录在其第12版的英语词典中。9. A。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二段中的... submit their favorite made-up words on collinsdictonary.com可知,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通过网络调查,让人们提交他们最喜欢的缩略词。10. A。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三段末句中的... a socially inept or unfashionable person that conducts themselves in a charming or endearing way可知,被认为是adorkable的人是指社交上笨拙或穿着不时尚但举止却有魅力或让人喜欢的人,由此可以推断这种人很容易获得人们的好感。11. B。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三段中的For those that are unsure of what it means ...可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些缩略词的含义。12. C。标题归纳题。本文主要讲述了世界上最大的出版集团之一——哈珀柯林斯决定收录一些使用最广泛的网络缩略词,故C项作标题最佳。D篇电动汽车真的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环保吗?挪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电动汽车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并不比传统汽车小。13. C。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三、四段可知,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在其生产阶段所排放的有害气体较多,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较大。14. C。细节理解题。根据第五段可知,电动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与其所用电的来源有关。如果该电的来源是通过低碳方式获得,那么对环境的破坏就很小,反之就很大。15. B。写作手法题。第六段首句为主题句,主要意思是: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寿命越长,越环保。下面通过数字来对比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的寿命与环保的关系。16. D。写作目的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挪威大学一项有关电动汽车对环境所产生影响的研究报告。文中多处出现report、researchers以及研究人员的姓名,这说明全文都是围绕这项研究展开的。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练习册《第一次》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答案
19伟大的悲剧1. léilǚqìng癫冽噬栗篷2. (1) D(2) C(3) B(4) A3. 茨威格奥地利传记文学小说创作4. 提示:恰当。因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虽然失败了,但人类征服南极这个生命几乎难以存在的、环境极端恶劣的地区,是超越极限的伟大创举。5.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能结合具体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6. 例如: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7. 提示:说话内容要紧扣人物的特点,体现出虽败犹荣的观点,表达出敬佩和怀念之情。8.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9. 探险的意义在于: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提示:成功或失败,不能只看行为的结果是否实现初衷,更重要的是要看该行为产生的实际价值。20荒岛余生1. 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英2. qiúzhàqíyùzhuóbù3. (1) 说话做事严肃认真。(2) 不长草木的地方。(3)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4. 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缩小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人读来兴味盎然。5. 示例:我敬佩他的理智,是因为他在用理智不断地调整心态,驱逐恐惧,寻找希望;最后,用自己坚强的理智战胜了恐惧、担忧、害怕,以及一切的消极心理,从而使他的心情从伤心绝望逐渐转变到理性思考,取得了精神上的绝对胜利。6. 提示:方式不一,可以写日记,向人倾诉,列出目前的优势等。7. 示例:人物形象:这部小说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鲁滨孙这个人物。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他是一个意志坚强、务实肯干、勤于创造的人。也可以从故事情节、思想和艺术价值角度推荐。8. 救船长后,最后被船长带回。9. 既高兴又疑虑,高兴的是自己可以回家了;疑虑的是不知他们为什么到这荒岛。10. 克服困难的勇气、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聪明才智。21登上地球之巅1. zhìfúgǎo厉缭廓2. 养蓄齐协头眼酸痛往前斩截3. C4. 略5. 提示:本文的环境描写,有的为了渲染恶劣的环境气氛;有的描写美丽的珠峰景色,给人美的享受。6. 提示:要突出在矛盾面前的复杂心理。7. 略8. 当人梯、让氧气瓶等。9. 刘连满是胜利者。他与队员成功完成前三次适应性行军任务,作为精选的四名优秀队员之一攀登珠峰。虽然没有登上顶峰,但他为王富洲等三人成功登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做人梯、将仅有的氧气让给队员,都展示出一个成功者的良好风范。22真正的英雄1. lìmáizīzīdàomíqiè2. (1) 比喻学习工作有恒心、有毅力。(2) 形容勤勉的样子。3. (1) 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原定由她在太空向美国和加拿大250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这句话饱含深情地道出了作者及全国人民对麦考利芙的敬意。(2)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者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并不害怕,大义凛然,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来说,不管成功或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者。作者深情的话语充满哲理,令人回味,启人深思。4. 略5. 提示:震惊、痛苦、失望等,符合当时情境即可。6. 提示: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7. 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8. (1)(4)(3)(2)9. 提示:说明“神舟”五号升空绕月飞行对国家、对人类的意义,表达对杨利伟的赞美、敬慕之意和自己的决心。23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1. qìgùáokǎnfùpáng2. (1) 这里可以理解为亲身感受。(2) 形容名声显赫。造句略。3. “其他的什么东西”指为了赢得人类更大的自由。4. 引用宇航员遇难的数据和万户的传说,是为了更有力地阐述作者的观点:航天探索意义重大,它承载的是整个人类对更大的自由的追求,唯其重大,才不畏艰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为此,航天探索精神更震撼人心,具有巨大的鼓舞激励作用。5. 提示:想像要大胆合理,注意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6. 参考: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爱因斯坦7. 神舟六号要在太空多人多天飞行、工作。8. 是中国人真正尝试太空生活的开端,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承前启后的重要一步。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由神舟五号的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9. 课文谈到探索太空的目的时提到要逐渐克服自然的束缚和禁锢,从而获得人类更大的自由。人如果不能亲自探索、体验,很难实现人类的更大的自由。24短文两篇1. dòuyúcāngzhì2. (1) 山海经精卫填海(2)列子列御寇教育思想3. (1) 跑(2) 原因,缘故(3) 热水(4)通“智”,智慧4. (1) 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了。(2) 另一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3)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4) 谁说你见多识广呢?或:谁认为你多智慧呢?5. 示例: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弃其杖,化为邓林。6. 提示:可以从两小儿的好问善疑和孔子的谦虚、实事求是等角度谈。7. 参考:夸父追日 如日中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8. 课本剧不能只翻译课文,要有自己的想象和加工,表演要有创意。9. 相同之处: 都是神话故事,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那种朴素的征服自然的精神;都采用夸张、想象等浪漫主义手法,塑造的形象勇敢、坚强、不怕困难。10. 两个人物各有特点,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荒岛余生》的阅读答案
(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泅水( qíu ) 沮丧( jǚ ) 斫痕( zhuó ) 冻饿之虞( yǘ ) 2、本文节选自《 鲁滨逊漂流记 》,是 英 国人 笛福 写的。3、填空(孤 )( 立 )无援 ( 前 )( 所 )未闻 (若 )( 无 )其事 不( 毛 )之地 不可思( 议 ) ( 聊 )( 以 )自慰 《荒岛余生》教师版学案 附阅读答案3、写两句关于不怕挫折和困难的名言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因为,我既然被凶猛的风暴完全刮出了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贸易正常航线好几百海里以外,流落到这个荒岛上,那么,我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思,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不由得夺眶而出。有时我会发生疑问,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致使人找不出理由对这种生活产生感谢的心情?可是,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特别是有一天,我带着枪在海边散步,寻思着我目前的处境的时候,我的理智就用反面的理由劝解我。“不错,你现在处境很孤寂,一点不假,可是请你想想,还有同你一起的那些人,他们都往哪儿去了?你们一同上小船的,不是11个人吗?那10个人往哪儿去了?为什么他们都没有保住性命,只剩下你?是这里好呢,还是那里好?”我指着海面说。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1.给加△的字注音。沮( jǚ )丧 无聊( liáo )2.概括此阅读段的内容。明确:写鲁滨孙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去。3.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初上荒岛的鲁滨孙的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心情?明确:“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表明鲁滨孙伤心绝望的同时,内心又在积极寻求一种精神的支柱。4.“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表明了鲁滨孙当时怎样的心情?明确:“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表明鲁滨孙伤心绝望的同时,内心又在积极寻求一种精神的支柱。5.你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鲁滨孙已经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明确:鲁滨孙得出结论说:“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说明,此时的鲁滨孙已经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初一语文《荒岛余生》教案
22.荒岛余生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 教师小结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研读探究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思考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的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体验反思 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造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 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要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 2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将怎样做?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22.《荒岛余生》本课重点: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生活体验,学会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背景资料:本文选自《鲁滨逊漂流记》,围绕鲁滨逊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逊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的历程。基础知识:P173 读一读 写一写 中的有关词语;课下注解中的有关词语的解释。课文内容把握:学习这篇文章,关键是理清鲁滨逊的思路。课文中他的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从问题的解决中,我们可以看出鲁滨逊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理性之光。综观全文,鲁滨逊在短时间里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同学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概括课文的内容。而这三个方面有深长意味,这几乎可以看成是人类进化史的缩影。一、(1——3段)写了鲁滨逊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的生存下去。他尽管落难荒岛,生活环境极端困难,然而他以人类特有的理智和辨证的思维,成功的调整了自己,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二、(4——9段)叙述了鲁滨逊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这几段给我们展现了鲁滨逊日常生活的一角。证明鲁滨逊活得实实在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艰难创造生活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鲁滨逊实干精神是持赞颂态度的。三、(10——12段)作者抛开物质条件,详谈鲁滨逊的“精神”世界。主人公进一步自己的生存心态。问题探究:1、从文章看,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的人。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动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生存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不随遇而安,不消极待命。2、鲁滨逊为什么要活下去?是否值得这样活?(参考答案:)鲁滨逊虽身处绝境,但他能说服自己顽强的活着,并打定主意在岛上独自生活一辈子。这需要勇气。从这里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他活得积极主动,活得象个人,活出了人的尊严,这样活着值得。课后习题答案:P173 一1、 既可以用课文的原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原话回答:“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自己的话概括: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因素,从而改变自己的被动局面。2、 他尽管落难荒岛,却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就是,在海难中,他一个人幸存,这是上帝的特别关照;从船上获得生活的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的关照;而日记中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的体现了鲁滨逊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3、 在那样的绝境中,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鲁滨逊短时间中完成了心理调整,为他在岛上顺利的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础。他的这种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作业布置:P173 二、三课文拓展: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本文相关文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跪求热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真题卷(苏教版),帮忙找一下教辅资料百度网盘资源呗!)
2024年8月23日 03:10
当全班上课干语文课代表(下个学期老师要任我为语文科代表,首先我该怎样做)
2024年8月6日 11:40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2024年6月26日 02:40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分析怎么写)
2024年6月13日 17:00
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文 <<为少年轻唱>> 一树清辉?为少年轻唱讲了一件什么事
2024年5月23日 00:00
更多文章:
传统节日手抄报第一名(2020七夕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字又少 七夕节手抄报一等奖)
2024年12月7日 06:30
打篮球如何对付200斤的灵活胖子,他喜欢长传背打和勾手,低手挑篮,而且假动作很多?灵活的胖子是贬义词还是褒义词
2024年6月22日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