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郭沫若(郭沫若《石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文目录
- 郭沫若《石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郭沫若的石榴有什么品质
- 郭沫若的《石榴》 全文
- 郭沫若写出了石榴的哪些特点
- 郭沫若石榴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石榴什么特点
- 郭沫若《石榴》赏析
- 读郭沫若著《石榴》有感读后感
- 郭沫若的【石榴】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 《石榴》 郭沫若各段的大意
郭沫若《石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政界人物、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借石榴托物言志,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奋发、热情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情的追求
郭沫若的石榴有什么品质
郭沫若的《石榴》是一首诗,那么,将石榴的花朵比喻为“夏天的心脏”正是其“诗眼”。这样的比喻当然是一种想像,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所自然会有的一种相当独特的文学想像,但在另一方面,它又绝不仅仅只是想像,它是以自己的赤诚和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火热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作家强烈而又独特的生命体验。那火热的、意味着解放与自由的夏天,不正是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而那些榴火、那些石榴的花朵,不正是像作家一样投身斗争的华夏赤子?所以说,从政治层面上,我们可以像前面所提及的一位论者一样,将这一作品中的“夏天”及其“心脏”——石榴的花朵理解为“华夏”与“中国共产党”,也可以稍加泛化地将它们理解为“火热的斗争”以及投身其中的“赤子”。但在实际上,还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将它们所包含的思想意蕴理解得更加抽象,而将对生命热力的体验与赞美作为这一作品的思想主题。在这样的意义上,石榴与榴火的形象,自然又包孕着作家自我的生命寄托与生命体验。所以说,《石榴》的篇幅虽然短小,但却包含着较多层次的思想内涵。
郭沫若的《石榴》 全文
郭沫若的《石榴》 全文如下:《石榴》郭沫若五月过了,太阳增强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郭沫若写出了石榴的哪些特点
郭沫若在《石榴》一诗中,通过描绘石榴的美丽、清逸、充满活力的特点,表达了对石榴的喜爱和崇敬。首先,他描绘了石榴的美丽:“榴红似火”,这形象地表现了石榴花盛开时的鲜艳色彩。他又形容石榴的果实:“皮黄而冠,子白可食”,这形象描绘了石榴的果皮颜色以及果实的可食用性。其次,郭沫若在诗中赞美石榴的清逸与充满活力:“不似桃李迎风热,深红衣裹珍珠心”。桃李虽然花色鲜艳,却经不住风雨的考验,而石榴虽外表朴素,却以其坚韧不拔的内心和充满活力的生命力傲立于世间。此外,郭沫若在诗中强调石榴的特性,例如:“阿姐携我摘来奇,却似玛瑙戏水晶球”。这既展示了石榴果实的美丽,也揭示了它与其他水果的区别。总的来说,郭沫若在《石榴》一诗中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石榴的美丽、清逸、充满活力的特点,并借此表达了对石榴的喜爱和崇敬。
郭沫若石榴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石榴什么特点
郭沫若的《石榴》在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石榴不同部位的特征和作者的感悟。首先,在描述石榴的枝干时,作者将其与铁枝进行对比,突出了石榴枝干的“近于黑”的颜色和“坚硬”的特点,表现出一种顽强、坚韧的意象。其次,在描述石榴的花骨朵时,作者将其与桃杏的骨朵进行对比,突出了石榴花骨朵的“单瓣的”和“红条反卷”的特点,表现出一种独特、别致的美感。最后,在描述石榴的味、色、香时,作者将其与夏季的水果进行对比,突出了石榴的“争妍斗艳”和“英气逼人”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不仅描绘了石榴的不同特征,更赋予了石榴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生活态度。
郭沫若《石榴》赏析
1942年,作为革命作家的郭沫若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主要从事着紧张而又繁忙的抗日宣传工作,所以,对于《石榴》进行政治性的解读便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比如,有的论者就曾认为:“作者歌颂的夏天,分明是华夏之天,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天;那‘夏天的心脏’分明是优秀的华夏儿女——中国共产党人。”〔2〕但我在阅读《石榴》时,印象最为深刻的,倒是作品所充溢与散发着的生气勃勃的生命热力——那种火一样的灿烂、燃烧、自由、蒸腾,并且呼呼向上的生命热力,所谓的“榴红似火”,也许所指的,并不仅仅是色彩上的相似,而正是这种火热的生命力量。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灿烂而又热烈的夏天真正地来到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夏季的炎热都是一种相当难熬的苦楚,而对树木,“它的威力”也很可怕,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很多“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在“炎阳的直射”下甘拜下风了。但对作家来说,夏天却让他分外高兴和“喜欢”。在他看来:“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所以很显然,夏天在作家这里,无疑意味着昂然向上,意味着解放与自由。而作家所咏颂的石榴,之所以在这样的季节还能不畏炎热地开花,也许正因为她有着夏天的品格。实际上,在作家这里,石榴不仅有着夏天的品格,她的花朵,还是夏天的心脏。在自然与科学的意义上,充塞宇宙、无穷无际的夏天的热力虽然来自于太阳,但在《石榴》之中,在文学审美的意义上,这样的热力却是来自于“石榴”,来自于那一朵一朵的小小的“榴火”。正是那火红的、燃烧的石榴的花朵,在给夏天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热力,她是夏天的心脏,也是夏天的灵魂、夏天的生命之源。她的美丽,她的灿烂,她的燃烧,她的生命的热力,不仅是对夏天的装点和呼应,更是对夏天的“授予”。 如果说,郭沫若的《石榴》是一首诗,那么,将石榴的花朵比喻为“夏天的心脏”正是其“诗眼”。这样的比喻当然是一种想像,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所自然会有的一种相当独特的文学想像,但在另一方面,它又绝不仅仅只是想像,它是以自己的赤诚和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火热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作家强烈而又独特的生命体验。那火热的、意味着解放与自由的夏天,不正是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而那些榴火、那些石榴的花朵,不正是像作家一样投身斗争的华夏赤子?所以说,从政治层面上,我们可以像前面所提及的一位论者一样,将这一作品中的“夏天”及其“心脏”——石榴的花朵理解为“华夏”与“中国共产党”,也可以稍加泛化地将它们理解为“火热的斗争”以及投身其中的“赤子”。但在实际上,还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将它们所包含的思想意蕴理解得更加抽象,而将对生命热力的体验与赞美作为这一作品的思想主题。在这样的意义上,石榴与榴火的形象,自然又包孕着作家自我的生命寄托与生命体验。所以说,《石榴》的篇幅虽然短小,但却包含着较多层次的思想内涵。 在丰富的思想内涵之外,《石榴》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正如我们在前面所分析的,《石榴》的“诗眼”,即其“构思的焦点和意象的核心,就在于新颖独异,既表现榴花形象特质,又富有感情色彩的比喻‘夏天的心脏’”〔3〕,作品之中形象并不高大的石榴,特别是其小小的榴火———这“夏天的心脏”,与阔大无垠而又有着无穷威力的夏天构成了很大的空间与力量上的张力,而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张力之下,榴火的形象熠熠生辉、生机盎然。 作家对石榴形象的刻画颇见匠心。仿佛一则影视小品,作品从开始就为我们不断呈现着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影视画面。先是一幅中远景的画面:炎热的夏季,万木丛中开花的石榴。第二段,是一幅近景:集中展示了石榴的形象,她的枝干、她的叶片。第三至第六段,特写:以动态画面的方式展示榴花的形成、特征,及其在秋天结成果实。第八段,画面拉回,重新展现中远景的夏季图景。 作为一篇文学作品,《石榴》对石榴形象的刻画还显示出作者相当高超的语言艺术。作家对石榴的观察有着足够的细致、准确与真切,除了一些词汇的精确运用(作家特别注意了词的色彩感)之外,诸如“比喻”和“拟人”这样的修辞技巧还在作品中有相当频繁而又极为成功的使用。比如,将榴花比喻为“花瓶”、“希腊式的安普剌”和“中国式的金罍”,直至将其比喻为“夏天的心脏”;比如,又对榴花进行拟人化的修辞,将其由榴花演变为果实比拟变戏法,而且还会对其戏法“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从而“露出一口的皓齿”。这些修辞,不仅使作品对于石榴的刻画更加逼真,更加形象,而且还使作品更加生动,更加充满了机趣,从而也更加有益于展现石榴的生命活力。郭沫若不光是一位诗人和散文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和历史学家,作品中这一小小的戏剧性以及从中外文物当中取譬修辞也许与此不无关系。这一特点,也是我们在阅读作品时所应注意的。 在郭沫若全部的散文作品中,《石榴》也许并不是最好的篇章,如果我们从思想内涵的深刻性方面提出要求,它很显然地略嫌单薄了一些,但是,仅以我们前面所述的特点,以及它的感情的坦率与热烈及其色彩的明亮,足以使其具有了相当独特的价值。1942年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救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敌,苟且偷生;而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景下,郭沫若写了这篇文章,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郭沫若《石榴》赏析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郭沫若先生写于解放前的《石榴》,最突出的特点有如下两点: 一、不是就石榴写石榴,而是将石榴与别的树木材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石榴的“个性特色”,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二、想象丰富、奇特,令人惊叹。这一点表现在作者对石榴花的描写上。实实在在的说,石榴花无论是花形还是花色,都很一般,不像梅花、牡丹、菊、兰、荷等特点鲜明,可写的内容较多。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作者也许只能如实的写上几句。但是这样写很难成为令读者惊叹的美文。郭沫若先生不愧是大手笔,他紧紧抓住了石榴花的花形特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于是,在他的笔下,原本平淡无奇的石榴花一下子变得不同凡响,美不胜收:有的好像插在用红玛瑙琢成的花瓶里,那些花瓣,无论用怎样犀利的剪刀都剪不出那样匀称;有的则变成了古味盎然的青铜器——中国殷、周时盛酒的酒杯。更妙的是到了秋天,她们又变成了忍俊不禁露出一口皓齿的美人儿……作者观察之敏锐,想象之丰富、奇特,令人惊叹叫绝。
读郭沫若著《石榴》有感读后感
读郭沫若著《石榴》有感本文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随笔之作,但它的风采却能敌过万作,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火热的灵魂,这是《石榴》的中心,文中作者把石榴比做心脏主要原因是所谓的“榴红似火”,也许所指的,并不仅仅是色彩上的相似,而正是这种火热的生命力量。《石榴》这篇文章是一篇写自然的散文,郭沫若这位作家笔下的石榴不仅有着夏天的品格,它的花朵,还是夏天的心脏。在自然与科学的意义上,漫无边际的夏天的热力虽然来自于太阳,但在《石榴》之中,在文学角度上来讲,这样的热力却是来自于“石榴”,来自于那一朵一朵的小小的“榴火”。正是那火红的、燃烧的石榴的花朵,在给夏天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热力,她是夏天的心脏,也是夏天的灵魂、夏天的生命之源。这篇文章的思想还代表着火热的心,与顽强的毅力,告诫人们要想石榴一样有梦想有活力,这篇文章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去读一读!!对大家无论是精神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帮助!!!
郭沫若的【石榴】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石榴》这篇课文讲了石榴的颜色、形状、色泽、味道等外形特征,也讲了它的内在特质,赞美了它不畏炎阳、积极向上的品性,抒发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石榴》 郭沫若各段的大意
抱歉,暂时无法提供关于郭沫若所写《石榴》各个段落的详细内容,但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关于郭沫若所写《石榴》的概括。这篇文章中,郭沫若赞美了石榴的可爱之处。首段点明石榴最可爱的地方在于它的花,不但形态美,而且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接下来,文章从枝条、嫩叶和石榴花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石榴的特征,突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最后一段则描述了石榴的果实——石榴,主要介绍了它的成熟过程和外形。整篇文章流露出郭沫若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建议查阅郭沫若原文《石榴》,获取关于各个段落的详细信息。
本文相关文章:
[杂文是什么文章 杂文是什么] 杂文与散文的关系?2017年寒假小升初课外阅读推荐:《鲁迅杂文精选》
2024年9月21日 06:50
邓稼先 教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什么感情,主人公什么事情)
2024年8月13日 08:00
文章以人物说的话作为开头有什么好处?马伊琍终于不再沉默,坦言吵架时文章用三个字,让她彻底心凉,是什么
2024年7月31日 09:10
写了原创文章,想了解文章版权声明怎么写?如何给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添加原创声明
2024年6月18日 01:50
七七事变论文(求 国人不能遗忘历史,遗忘历史就是被判 的文章 论文)
2024年6月4日 04:10
童年的朋友阅读答案(1.文章题目所说“童年的朋友”在文中指谁为什么把她称为“童年的朋友”)
2024年5月11日 10:00
文章曾因《雪豹》大火,他在里面的演技究竟如何?文章在雪豹里演的是谁
2024年4月24日 19:00
责任与诚信的关系【诚信与责任的文章】?如何从各方面理解诚信与责任
2024年4月20日 12:10
又临黄河岸文章结尾段落有什么作用?又临黄河岸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024年4月18日 19:30
更多文章:
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
2024年3月12日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