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其实是龙的节日(端午节传说的龙的节日说)
本文目录
端午节传说的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
上古时代百越先民便创造出璀璨的高度文明。其冶铸技术、农业、制陶、纺织及造船业等等相当发达。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端午一开始主要流传于南方百越部族之间,并作为一种“图腾祭”出现。南方百越先民以“龙”为图腾,并选择在端午进行拜祭,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龙的节日”。
端午节是纪念龙的节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原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先民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有几种说法
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的说法,现在总结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说法:
1、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2、端午起源于龙的节日;3、端午起源于夏至之说;4、端午起源于恶日之说;5、端午起源于人们祈求“男女构精,化生万物”的“成人节”。接下来对以上的几种说法一一道来。
一、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
这个说法最早能追溯到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政治上的失败、楚王的昏庸、新君继位、楚国灭亡,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跳入汨罗江,以身殉楚,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为纪念他,每年的这一天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此来驱赶蛟龙。
这个说法是最广为流传的,最为大众所知的,我老家在内蒙古东北部,算是广义上的东北,在东北地区,大家基本都相信这个说法,我在小时候,就从父母、小朋友之中就知晓这种说法。包括后来上学,在老师、书本那里学到的也是这种说法。尤其是屈原在跳江前说的那句举世名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另一种说法是: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们听到消息后立刻纷拥划船去救屈原,船一直划到洞庭湖,也没有见到屈原的尸体。那个时候,正遇到下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由此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与纪念屈原相关的活动。
二、端午起源于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他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当然,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或者史学家都对端午节的来历进行了各种考古论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闻一多先生的说法算是其中的一种。
三、端午起源于夏至之说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南北朝梁宗懔编著的《荆楚岁时记》,原文记载有:“夏至节曰,食粽”,而在前面五月五日习俗中并未提到吃粽子。因此在南北朝的时候,端午节并非指的是五月初五,而是“午日”的夏至节。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划龙舟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
四、端午起源于毒月恶日之说
在先秦朝代的时候,老百姓普遍都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而《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所以,在这一天人们要驱毒辟邪,这一天要木兰浴、悬艾草、带五彩丝、禁欲。
因此,从上述典故和文献来看,五月五日是毒月恶日也是有一定的出处,且不论是否迷信或者子虚乌有,这种说法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产物。而保留至今的悬艾草、带五彩丝的活动依然广泛流传于民间,我相信,这是对传统文化保留和发扬的最好的一种方式了吧。
五、端午起源于人们祈求“男女构精,化生万物”的“成人节”
这种说法认为,端午避邪只是其中一个手段,且吃粽子、花生等都是为了传宗接代,其根本意义在于祈求宗子。
这种说法也印证了古代对子嗣和传宗接代看的非常重要,也算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说法了。
我所了解的端午节:
1、端午节又名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2、我老家在内蒙东北部,我们那里端午节的习俗是,①在五月初四快晚上的时候去野外折柳树枝、挖艾蒿、山花椒。把这几种东西准备好之后,分别放置在大门、房檐、窗户上,有辟邪之说。等到过几天,艾蒿干了之后,在晚上还可以点燃,有驱虫之说。②在端午节前几天,大家会赶集买芦苇叶、马莲(就是包粽子的“绳子”,也是一种植物)、糯米,买来之后,会把芦苇叶和马莲在水中浸泡几天,待到端午节当天,各家开始包粽子、煮粽子,在煮粽子的锅里还会放几个鹅蛋,传说吃了粽子水煮的鹅蛋,一年不会生病,也算是表达了人们对追求身体健康的一种期望吧。③在端午来临之前大人们会去赶集买“葫芦挂件”(如下图所示),表达驱邪平安之意。
④小孩会在这一天在手腕和脚腕上带五彩绳,也是表达驱邪之意。
端午由来介绍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端午节其实是龙的节日 适合端午节发的文案
每逢五月初五的大日子,是我们迎来端午节的日子,我们常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人屈原的节日,实际上端午节真正的源头来历是龙的节日,因为中华民族一直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是龙的子孙后代,因此端午节也是我们祭拜祖先的日子,纳闷端午节有什么美好的祝福可以向你的亲朋好友表达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端午节是龙的节日
端午节之所以被认为是龙的节日,出自于古人祭拜祖先的做法,同时我们也是崇拜龙图腾的民族,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传说每年五月初五,上古先民会举行盛大的龙祭,故端午在当时是“龙的节日”,至今几千年端午的来源说法众多,但是我们应该谨记的是我们是龙的传人,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端午节风俗特色
端午节是我们祭祀先祖追忆过去的日子,也是我们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几千年的风俗传统是不应该忘记的。端阳节,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我们会在这一天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等,都是我们现在过端午节非常常见的风俗,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民族的灵魂。
端午节祝福文案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不论甜咸,“粽”有所爱,“粽”有美好,值得期待
打开节日的方式不同,"解绑"的心情相同
美好恰逢其时,让生活与“粽”不同
岁月长,粽子香,端午到,惬时光
我严重怀疑,月老是不是把我的红线拿去捆粽子了!
咸蛋黄遇见白檽米,幸运的我遇见珍贵的你
够实力才敢与“粽”不同,端午祈平安,愿健康
“粽”有千般好,唯你最“粽”要
“粽子”拍了拍你说:“端午安康呀!”
好看的粽子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粽叶再厚裹不住思念,五彩绳再长缠不住童年
粽有团员意,端午解乡愁。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节真正的由来(端午节的真正的由来)
今天小给各位分享端午节真正的由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端午节的真正的由来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起源于我国古代人民对龙图腾的崇拜。仲夏端午这天,苍龙七宿,正好到正南中天,处于大吉之位,是传说中龙飞升的日子,也就是《易经》中所说的飞龙在天。古百越人有断发纹身的习俗,他们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他们生活在靠水的地方。古百越人在端午这天祭祀自己的龙祖宗。后来由于秦始皇一统天下,大部分古百越人和汉人融合。所以端午也就成了汉人的传统节日。传说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日,家国沦丧,深感绝望和屈辱的屈原在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民听说屈原投江而死之后,都感十分哀伤,渔民纷纷都架着小舟到处去打捞屈大夫的遗体。打捞的时候楚国人民又担心江里的鱼虾以及蛟龙伤害屈原的遗体,于是准备好饭团,鸡蛋等食物到汨罗江边,他们将饭团和鸡蛋投到江里,祈求鱼虾吃饱后不会去伤害屈大夫的遗体。鱼虾虽然喂饱了,可水里的蛟龙还是让人担忧,可是再大的困难都挡不住智慧的人民,这时候一位老中医拿来一罐雄黄酒倒入江中,据说这样就可以把江龙和水兽药晕。做好这一切后楚国的人民仍旧不放心,他们怕蛟龙抢食鱼虾的食物,于是将饭团外面包上了连树叶,并在外面缠上彩色的丝带,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吃的粽子。也就形成了今天端午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端午节的来历有几种说法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的说法,现在总结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说法:1、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2、端午起源于龙的节日;3、端午起源于夏至之说;4、端午起源于恶日之说;5、端午起源于人们祈求“男女构精,化生万物”的“成人节”。接下来对以上的几种说法一一道来。一、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这个说法最早能追溯到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政治上的失败、楚王的昏庸、新君继位、楚国灭亡,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跳入汨罗江,以身殉楚,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为纪念他,每年的这一天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此来驱赶蛟龙。这个说法是最广为流传的,最为大众所知的,我老家在内蒙古东北部,算是广义上的东北,在东北地区,大家基本都相信这个说法,我在小时候,就从父母、小朋友之中就知晓这种说法。包括后来上学,在老师、书本那里学到的也是这种说法。尤其是屈原在跳江前说的那句举世名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另一种说法是: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们听到消息后立刻纷拥划船去救屈原,船一直划到洞庭湖,也没有见到屈原的尸体。那个时候,正遇到下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由此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与纪念屈原相关的活动。二、端午起源于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他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当然,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或者史学家都对端午节的来历进行了各种考古论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闻一多先生的说法算是其中的一种。三、端午起源于夏至之说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南北朝梁宗懔编著的《荆楚岁时记》,原文记载有:“夏至节曰,食粽”,而在前面五月五日习俗中并未提到吃粽子。因此在南北朝的时候,端午节并非指的是五月初五,而是“午日”的夏至节。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划龙舟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四、端午起源于毒月恶日之说在先秦朝代的时候,老百姓普遍都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而《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所以,在这一天人们要驱毒辟邪,这一天要木兰浴、悬艾草、带五彩丝、禁欲。因此,从上述典故和文献来看,五月五日是毒月恶日也是有一定的出处,且不论是否迷信或者子虚乌有,这种说法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产物。而保留至今的悬艾草、带五彩丝的活动依然广泛流传于民间,我相信,这是对传统文化保留和发扬的最好的一种方式了吧。五、端午起源于人们祈求“男女构精,化生万物”的“成人节”这种说法认为,端午避邪只是其中一个手段,且吃粽子、花生等都是为了传宗接代,其根本意义在于祈求宗子。这种说法也印证了古代对子嗣和传宗接代看的非常重要,也算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说法了。我所了解的端午节:1、端午节又名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2、我老家在内蒙东北部,我们那里端午节的习俗是,①在五月初四快晚上的时候去野外折柳树枝、挖艾蒿、山花椒。把这几种东西准备好之后,分别放置在大门、房檐、窗户上,有辟邪之说。等到过几天,艾蒿干了之后,在晚上还可以点燃,有驱虫之说。②在端午节前几天,大家会赶集买芦苇叶、马莲、糯米,买来之后,会把芦苇叶和马莲在水中浸泡几天,待到端午节当天,各家开始包粽子、煮粽子,在煮粽子的锅里还会放几个鹅蛋,传说吃了粽子水煮的鹅蛋,一年不会生病,也算是表达了人们对追求身体健康的一种期望吧。③在端午来临之前大人们会去赶集买“葫芦挂件”,表达驱邪平安之意。④小孩会在这一天在手腕和脚腕上带五彩绳,也是表达驱邪之意。端午节的历史由来是什么?端午节的历史由来是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的意义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由来有诸多说法:一、人物纪念说,主要有:1、纪念屈原说,最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百姓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也为了他的灵魂不在江里饿着,人们用粽叶包裹食物扔进江中,之后形成了端午食粽的风俗,端午的风俗还有划龙舟、戴香囊、系五彩绳、挂艾草、涂饮雄黄酒等。2、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心怀家国,却被奸臣陷害,为自证清白自刎而死,在五月五日那天尸体被投入江中,因此有传言说端午是为了纪念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说,相传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由此传为神话,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4、纪念介子推说,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可也有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二、起源于五月五日的恶月恶日的俗忌,汉代北方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三、夏至说,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四、蓄兰沐浴说,据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中说,周代已有“蓄兰沐浴”的习俗;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五、勾践操练水军说,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是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为什么端午节是龙节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仲夏端午是龙升天的节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
扩展资料
节日形成:
几千年来,在这一天,我们的祖先都会有很重大的庆祝活动。在华夏大地上,几乎56个民族都有这个节日,只是叫法或有不同。
例如,端五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沐兰节、地腊节、诗人节、龙船节、解粽节、粽包节、五月节、娃娃节、女娲节、女儿节;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有一些的差异。端午节融合了上古时代中国各民族的不同习惯、宗教、传说,这是一个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
更多文章:
雨后春笋造句(用雨后春笋造句 雨后春笋的意思 雨后春笋的近义词)
2024年3月31日 21:10
情思深深无邪念,传记电影《孔子》,全凭周润发撑起了一片天吗?孔子影评
2024年4月11日 02:50
做一名演讲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演讲稿的写作要求要点(附范文)
2024年7月2日 14:10
电动牙刷方案(电动牙刷续航一般多久哪个电动牙刷好用、续航久)
2024年4月3日 19:20
爷爷当先锋打一古代人名(爷爷当先锋(打一中国古代数学家名))
2024年5月22日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