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本文目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主要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后课内容。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统计》中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基本统计量,是一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统计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平均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掌握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并能分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进而根据具体问题选择这三种不同的统计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数学有用并激发出学生想去学想去用的一种迫切的情感态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理解掌握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会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用平均数来比较数据水平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有了观察、比较、分析数据的经验和合作交流学习的经验。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1)平均数虽然求的很好但对于意义的理解却不深刻。 (2)对于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等总结性的发言,有可能出现表述不清楚的情况。 (3)如何合理选用三种统计量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即将遇到的问题。 (4)学生容易出现争论究竟用哪种统计量才对,而忽略了其实只是应用哪种统计量更合理的错误。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本节内容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较容易调动。引导学生用观察、猜测、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来发现掌握知识,采用“认知冲突——否定——建构新概念”的探究方法来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课始终贯穿为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而学的一种教学理念。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常用“平均数”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我将教学的起点定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直接出现与学生原有认知冲突的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平均数已经不能很好地代表有极端数据出现的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这种旧知识经验与新问题的冲突,使学生强烈的感受到必须用用另一种统计量来代表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经历“认知冲突——否定——建构新概念”的探求新知的过程。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觉到所学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迫切的想去学,想去思考,想去研究,想去应用,进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为可持续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坚实、完整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比较、讨论,经历“认知冲突——否定——建构新概念”的探究方法,感受引入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必要性,体验应用三种统计量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让学生以一种迫切需要自主学习探究的心态去学习,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学有所用的,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发冲突 1、教师课件出示阿冲到华联超市应聘的情境图,并边解说信息: 一个职员说我每月650元,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另一个职员说我每月600元,经理说超市员工的月平均工资在1000元。听完之后,你觉得有什么好奇的吗? 2、同时出示华联超市月工资表图,学生交流,你觉得阿冲月工资应该是多少? 3、教师抛出问题,那么这三个数据是怎么得来的?经理的每月1000元是否欺骗? 4、生练习求华联超市员工工资的平均数。并交流讨论得出:当一组数据相差过大时,平均数不能发映出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那么,我们前面同学说的每月650元,每月600元又是怎么回事呢? 评析:教师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借助巩固平均数的概念,反映出平均数所存在的缺陷,唤醒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期待。温故知新,实现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二)分析探究,建构概念 1、师问,为什么说阿冲每月的工资是650元呢?生自主讨论,思考并分析原因。 2、反馈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并强调,从大到小的顺序或从小到达的顺序排列,取这组数据的中间那个数。 3、小结并出示中位数的概念。 4、650元每月的工资是通过中位数反映出来的,那么为什么有同学说阿冲每月600员工资呢?你们是怎么想的?生自主讨论。 5、学生交流,指导分析一组数据中的同一个数出现的次数。强调那个数出现的次数最多。 6、小结并出示众数的概念。 7、同桌练习说概念,教师巡视并指导概念中关键词的表述。 评析:立足学生的认知冲突,给与学生充分的时空思考、讨论、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明白一组数据特征的可以用不同的统计量来表示。自主合作,适度引导,积极强调概念的关键词,明确概念。 (三)迁移练习,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自主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学生板演。 2、师生合作验证,进一步巩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3、出示一组数据,7,36,7,20,18,16请同学找出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同时引导学生,当一组数据为偶个数是,中位数怎么求? 4、小结,当一组数据为奇个数时,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取最中间的那个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当一组数据为偶个数时,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师巡视指导并个别辅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 评析:学练结合,及时的巩固和练习有益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设置不同的练习类型,生成教学资源,进一步巩固取中位数的方法。在练习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质疑、验证获得新的知识。 (四)交流收获,小结课堂 1、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提示,比如说怎么取中位数?你知道了什么?或者学会了什么方法。 2、生交流反馈,关注学生对概念的叙述的精准和规范。 3、立足学生的疑问,有些数据里找不到众数。师生合作探讨众数的不性。 小结,同学们不仅在这节课学会了这么多,而且还发现了问题,很不错。今后的学习就是这样边学边思考,才是会学习。 评析: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绝对不能缺少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梳理分析数据,寻找统计量的方法。进一步规范精准的表述数学概念,并且对学生的不懂问题进行了探讨。既是课堂小结,又是教学内容的延伸。 五、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倒数》说课稿
【 #教案# 导语】《倒数》是北师大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示乘积是1的分数乘法,从而引出分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倒数的特点。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0册第3单元第1课时《倒数》 教材学情分析: 倒数的认识属于新课标教材中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认识范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整数、小数、分数,会计算分数乘法,具有一定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本课的教学为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倒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通过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辨证思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快速找到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 二、教法学法 1、指导思想: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 2、学法:指导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交流。 3、教法:发现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三、教学流程 1、情境引入,激趣揭题 (1)“学生做倒立”引入:“谁来说一说,这位同学的倒立的姿势和刚才正立时有什么不同?” 设计目的: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倒立在暗示本课的倒数的特征,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伏笔。 (2)口算练习。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倒数》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什么是倒数?a:分子分母倒过来的数是倒数。就像刚才做倒立一样。 b:只要乘起来得数是1,就叫倒数。 设计目的:根据学生产生不的同意见,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必要时适当引导,得出倒数的真实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倒数关系:生: ×=1。引导学生说出:的倒数是,的倒数是,和互为倒数。(同桌互说) 设计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生生互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热情,强化学生对倒数的理解,从而突破了理解倒数意义的难点。 (3)判断题: 设计目的:分别根据倒数意义中“乘积”“两个”“互为”三个关键词设计,深化理解倒数意义。 (4)求倒数方法:依次给出真分数、假分数、整数1,0及带分数,小数,必要时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设计目的:真分数、假分数、整数、1,0,及带分数、小数,层层深入,由易到难,一般到特殊,在学生碰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做一定量练习后再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水到渠成,这是本节课处理教学重点的特色设计。 3、巩固与提高 “你说我写”活动方案:学生两人一小组,甲任意说一个数,乙写出它的倒数,然后调换过来,乙任意说一个数,甲写出它的倒数。 设计目的:再次把所有学生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达到**,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突出重点。 四、板书: 倒 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设计目的:简单,明了,既帮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又加深学生的印象。篇二 一、 说教材 《倒数》是北师大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示乘积是1的分数乘法,从而引出分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倒数的特点。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比较简单。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很广泛,比如本册将要学习的《分数除法》就要运用到倒数的知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做中发现、在活动中理解倒数的意义,能正确的求一个数的倒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念的启蒙教育。教材内容在编排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教学重点难点比较突出,求1、0、小数、带分数的倒数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单调,那么只有在教法上体现新、奇、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想学,要学。 首先,根据小学生一般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我将在教学中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实际,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同时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其次,我将在教学中始终扮演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人意识,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始终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讨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的合作中进行恰当的学习活动,有时也能产生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升华……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围绕“导入、探究、练习、小结”四个环节进行。 (一) 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首先,我们来做个游戏,这是什么字?这呢?(吴、杏、)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你们能把“吴”字上下这两部分换一下位置变成另外的字吗?“杏”字上下两部分换一下位置会变成什么字呢?其实,在“数学王国”里也有这种有趣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具有这样特点的数——倒数。(板书课题)导入自然。 (二)探究新知,突破重点。 1、认识倒数。 (1)出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并认真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组织学生交流 ①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②等号左边的两个乘数有什么特点?(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③乘积为1的这两个数是什么关系呢?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④互为倒数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呢? ⑤你是怎样理解“互为”一词的? (预设:老师问xx同学,你有好朋友吗?你最要好的朋友是谁呢?请站起来。我们可以说xx是好朋友吗?应该怎么说呢?“xx是xx的好朋友,xx的好朋友是xx。互为是指互相成为。) (3)针对第一组算式我们可以这样说:因为4/5×5/4=1,所以, 4/5是5/4的倒数,5/4是4/5的倒数,也可以说4/5和5/4互为倒数。 (4)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谁是谁的倒数。 2、进一步理解倒数 (1)出示表格,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这些长、宽不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多少?那么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具有怎样的关系?(面积是1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互为倒数。) 3、求一个数的倒数。 (1)求一个分数的倒数 观察表格,思考:4/3的倒数是多少?9/7的倒数是多少? ①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我们可以怎么做? ②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③随机练习:2/9的倒数是多少?7/4的倒数是多少?5/6的倒数是多少?…… (2)求一个整数的倒数 出示题(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请你填一填2、3、) ①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仍然是1?那么它们的长和宽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谁来说说括号里填几?这些数都是什么数? ②求一个整数的倒数我们可以怎么做? 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也可以总结为:这个整数是几,它的倒数就是几分之一。 ③随机练习:3的倒数是多少?5的倒数是多少?…… (3)求1的倒数 出示题(正方形的面积是1,请你填一填1) ①这里该填几?为什么? ②1的倒数是多少?为什么? 1的倒数是1。 (4)求一个小数的倒数 出示题(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请你填一填0.4)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也是1,它的宽是几?求它的长其实是求这个数的什么?想一想,该怎样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小组讨论。) 把这个小数化成分数,再调换分数的分子、分母。 (5)0的倒数 0有没有倒数呢?为什么? 小组交流(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 0没有倒数。 4、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题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面向全体的原则,同时也有拓展延伸,给学优的学生思考、展示的机会,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有一个全面的考察。 (四)课堂小结,谈谈感受。 让学生谈谈上了这堂课的感受,这堂课最让你感到高兴的是什么?最让你值得自豪的是什么?要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既是课堂小结,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的人文培养。篇三 一、说教材 “倒数”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的。它主要包含两部分知识:一是倒数的意义,二是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拟订了如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首先必须掌握倒数的意义与求法,其次是1、0的倒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所以我认为倒数的意义及其倒数的求法是教学的重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要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所以我认为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克服难点,办法是结合课本中的例子说明,然后让学生举出几组倒数,并对学生的回答发表意见,用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所举的例子对不对。 二、 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中采取讲练结合的模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地让学生自学。我将在教学中始终扮演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成功。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本节课,我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三、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所以我由生活中的具体的实例引入: 先看看语文中有趣的“倒数”现象。汉字“吴——吞”,“杏——呆”激发兴趣!然后联想自然界中这样上下颠倒的动物。(蝙蝠、树懒)再到让学生思考:数字有没有这样的特性呢?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倒数。 (二)通过自学、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并且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1. 什么是倒数? 2. 互为倒数中的“互为”是什么意思? 3. 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在小组自学过程中,深入个学习小组,并引导学生抓住“互为”二字作文章,让学生理解“互为”应该是双方面的,例如“我和你互相成为朋友”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我是你的朋友”,或者“你是我的朋友”,渗透“互为”这个倒数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建构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再组织同桌之间互相说倒数,以巩固理解。 求倒数的方法,仍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 ① 找倒数(分数),引导学生考虑怎么找的?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② 整数(大于1的自然数),这样的数怎么办?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它们的倒数也是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③ 1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它的倒数是多少?引导学生概括总结:1有倒数,1的倒数就是它本身,因为1等于一分之一,一分之一分母、分子调换位置还是一分之一,就是1。 ④0有没有倒数?学生可能会引起争议,0不能作分母,0不能作除数,任何一个数和0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⑤带分数及小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先变成假分数,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通过达标反馈巩固求倒数的方法。 (四)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五)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四、简述板书设计 (略) 结束: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几方面,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设计”。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对本次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乘法(三)》教案
【 #教案# 导语】《分数乘法三》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 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 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 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 2/3 3/52/9 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 “唐僧分瓜”。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 4/5×2 3.顺势导入新课:分数乘法(三)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1/5, 5/6*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1/2。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1/2,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1/2×1/2?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1/2,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1/2,那就是1/2的1/2。也就是1/2×1/2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1/4×2/3;3/5×2/9; 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2×1/2=1/4; 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 #教案# 导语】《体积单位的换算》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50-51页内容。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二、复习 1.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 抽生回答。 2.师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1)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这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2)求做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3.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求长方体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2)挖出的这些土能垫多长、多宽、多高的领操台,是求这个领操台的什么? 4.如果求火车的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动手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6个同样的小盒子,设计一个包装盒。 设计的包装盒要美观、大方、实用。 尽可能地节省材料。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用多少纸板。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3.练习四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 4.练习四第5题: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5.练习四第7题:使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 6.练习四第8题:注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作业设计: 练习四第2、6、9、10题、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练 习 四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第8题 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调整板书内容)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展示问题: 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顺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师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提出问题。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3.出示例题:“体积单位的改写” 4.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题 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2题。 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P54-55:有趣的测量。篇三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测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组交流。 (3)抽生汇报,师注重引导学生表述准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立完成。 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较。 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 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本文相关文章:
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活动教案《怎样美化教室》)
2024年9月15日 08:20
我的长生果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汉字《仓颉造字》有哪些第三、四课时)
2024年8月31日 11:10
五年级上册《我的心爱之物》(五年级我的心爱之物优秀作文【10篇】)
2024年8月24日 13:40
八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初中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八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8月9日 10:50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卷子(含答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附带答案)
2024年8月5日 09:30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2024年6月26日 21:10
更多文章:
如何将可恶的老鼠驱赶出家门,谢谢?求教如何对付这些可恶的老鼠
2024年6月28日 23:00
如何用几何画板制作凸透镜成像动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flash课件
2024年4月29日 08:00
一首民谣,男生唱的,最后一句:给你一个温暖的婚礼是什么歌?感谢这份爱的介绍
2024年3月14日 18:40
如果不能到永远(两个人恋爱如果不能走到最后,恋爱不算是浪费彼此的时间吗)
2024年3月9日 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