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中曹操表露出了非常积极的思想感情,结合其中一点谈谈对现实有何意义以及对你的启示?曹操一生给我的启示
本文目录
- 短歌行中曹操表露出了非常积极的思想感情,结合其中一点谈谈对现实有何意义以及对你的启示
- 曹操一生给我的启示
- 曹操和杨修的为人给你启示
- 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那些启示
- 曹操的成长对我们的启示(需要500个字)以上
- 曹操一生,对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 对曹操一生的点评对我们的启示
- 曹操两次截然不同战役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 曹操的三大过失给我们的三点启示
- 曹操给你哪些启示
短歌行中曹操表露出了非常积极的思想感情,结合其中一点谈谈对现实有何意义以及对你的启示
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才和知识的渴求。其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特别凸显了曹操的积极思想情感。首先,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曹操以“对酒当歌”来形容人生,意味着他认为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他用“朝露”比喻人生短暂,强调生命的短暂和珍贵,提示我们要珍惜每一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其次,“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则表达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以酒解愁不是解决之道,而是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沉溺于消极情绪之中,而是要积极面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最后,曹操的积极思想情感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享受人生的每一刻。这不仅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曹操一生给我的启示
这几天继续看三国演义,同时纵观曹操一生,带给我有三大启示: 第一是一个人有抱负,有能力,若是品德修养不良,一定不能成功。德本才末,可以说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曹操有安天下的抱负,也有治乱世的才能。只可惜他有才无德,竟然敢于公然宣扬重才轻德的用人政策。以他那种收拾北方群雄的方式,为什么遇到刘备、孙权,便屡有挫折,简直无能为力呢?原来当时的人才很多,曹操的所作所为,把那些重视品德的人士,都逼到刘备和孙权两大阵营。以致终其一生,未能完成大愿。 第二是一个人要端正社会风气,却不应该矫枉过正。无过与不及的中庸之道,才是合理的取舍标准。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讲求亲信关系,宠信宦官,败坏社会风气。因此重视品德修养的人士,嫉恶如仇,纷纷以高节气行为标榜,结成党派,反而有所偏激。曹操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刻意鼓吹重才轻德用人之道,说什么“宁教我负人、休教人负我”的狂妄乱语。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非但不能改善清流偏激、孤芳自赏的风气。反而由于他的言行示范,造成晋初竞逐物欲的歪风。 第三是一个人纵然有抱负、有才能,也有成就,只要品德败坏,其余的表现,便应该一笔勾销,不加以颂扬。 做人品德为先,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历史上多少贤能圣哲,能够成为后代子孙学习、崇敬、仿效的对象,无不具有高尚的品德。那些品德不良的人,就算有某一方面的成就,大家也不会推崇他,向他学习。这便是德本才末的思想所带来的标准。
曹操和杨修的为人给你启示
杨修给我们的启示:1.他提醒我们不要太想出风头,要懂得审时度势,切忌恃才放旷,懂得怎么样处理人际关系,才能有所作为! 2.要懂得知人,不要在无论什么人面前都逞能,锋芒毕露,忘乎所以。在奸诈的曹操之类的人面前,还是收敛点好。曹操给我们的启示:(1)一个人有抱负,有能力,若是品德修养不良,一定不能成功。德本才末,可以说是千古不够的真理。(2)一个人要端正社会风气,却不应该矫枉过正。无过与不及的中庸之道,才是合理的取舍标准。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讲求亲信关系,宠信宦官,败坏社会风气。因此重视品德修养的人士,嫉恶如仇,纷纷以高节奇行为标榜,结成党派,反而有所偏激。曹操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刻意鼓吹重才轻德,说什么“宁教我负人、休教人负我”的狂妄乱语。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非但不能改善清流偏激、孤芳自赏的风气。反而由于他的言行示范,造成晋初竞逐物欲的歪风。(3)一个人纵然有抱负、有才能、也有成就,只要品德败坏,其余的表现,便应该一笔勾消,不加以颂扬。(望采纳)
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那些启示
官渡之战:要学会利用时机,要知己知彼,才能够获得胜利。赤壁之战:不能够骄傲自满,要谨慎对待。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曹操的成长对我们的启示(需要500个字)以上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枭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气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本篇着重从曹操的人才战略、选人标准、用人思想等几方面分析阐述,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从中给予我们以崭新的启示。 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一开始就实施其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在起兵创业阶段,他有这样的观点:“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里的“智” 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可见,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保证,而且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也非常人所能比拟的。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例如,攻克冀州后,他令人遍访冀州贤士,求贤若渴;他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高薪聘请、尊重有加,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喜爱备加:比如,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然后想方设法争取过来为己所用。事实上这些人都为曹魏集团建立丰功伟绩。他爱才情深,常常产生对人才的深深惜怜,他的数哭郭嘉、典韦,令捧读者不禁潸然垂泪,感动不已。他宴饮长江,以真挚动人的诗歌倾诉自己日夜渴望人才的心情,他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自比,抒发自己礼贤纳士的博大胸怀,希望归附自己的人才越多越好。为了争夺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无数,更赠赤兔宝马,封官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尽心机。有时真是达到了不挥手段的地步,曹操得知徐庶很有才能,为把徐庶夺到自己手下,他按程昱的计策,星夜搬取徐母到许昌,先是以礼厚待,企图让徐母写信召来徐庶;一计不成,又赚得徐母手迹,仿其字体,伪造书信,终于把徐庶骗到许昌。正因为曹操爱才惜才,善于罗致人才,才造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强大阵容,为实现他“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的政治抱负打下了可靠基础。 曹操的选人方面也有精辟见解和独到眼光,可以概括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他曾经多次下令,公开向天下求贤。他针对东汉选官的积弊,以无畏的胆略,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在建安15年春天发布的《求贤令》中,他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后来发布的《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中,他进一步强调:“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公元217年,曹操已63岁,行将就木,但求贤之心愈切,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确指出对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具体实践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惜,把人无完人,慎无苛求的思想,把才重一技、用其所长的思想,把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向了顶峰,充分表现了超越他人的气魄和胆识。 曹操对于人才的聘用同样有高超的艺术,经常使用实地考察和面谈识别方法。汜水关前,关羽要求出战华雄。曹操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三尺,丹风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这形象,这气势,严如天神一般。曹操评价:“此人仪表不俗”,心中暗喜,于是让关羽出战,果然斩了华雄,并一直挖空心思想收编关羽于帐下。曹操移驾许昌,途中被徐晃拦截。曹操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接着让许褚出马与之交锋,两人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从而认定徐晃是位将才,并派人把他争夺到自己手下。荀彧投奔曹操,“操与语大悦,曰:”此吾之子房也‘!遂认为行军司马。“曹操请郭嘉来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曹操手下的谋士有荀彧、郭嘉、程昱、崔琰、荀攸、刘晔、满庞、吕虔、毛阶等,一时间曹操的智囊人物便济济一堂。 对于人才的选拔,有一次在庆贺铜雀台落成的宴会上,曹操曾别出心裁,考试部下的文臣武将。他以西川红锦战袍一领作为奖品,让武将射箭争夺。整个武官分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其余将士俱穿绿。大家你争我夺,最后绿袍队中的许褚和徐晃获胜,接着曹操又令文官以纪念铜雀台落成为题目,进献诗章,以显示其才学和见识。曹操这里运用的考试有两个特点:一是公开,二是公平。家族人员与外聘将士一视同仁。 曹操在知人善任方面也有出色表现,郭嘉在分析曹操十胜、袁绍十败时曾经指出:“绍外宽内忌,所任唯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胜也。” 比如曹操并不因为外人忠于旧主或对自己谄媚而模糊选才用才的标准。蔡瑁、张允卖国求荣,曹操虽一时利用,但心中却早有处置。汉中杨松,贪财卖主,献城给曹操,仍被曹操斩首示众。而对忠贞的张辽、文聘,弃暗投明,曹操慧眼识才,不仅由衷赞赏,而且加官晋爵,委以重任。特别是晚年,重用与自己意见相左而非常有才华的司马懿,最终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把唯才是举的思想运用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三国演义》中还有这样的情节,曹操远征汉中,有三位“素皆不睦”的将军张辽、李典、乐进,其中张辽坚决执行曹操以攻为守的指令,表示自己亲自出击,和敌人“决一死战”;展示了广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李典“素与张辽不睦”,对于张辽提出的建议,起初“默然不答”,后为张辽的行为所感动,立即表示“愿听指挥”,乐进是个中间人物,态度模棱两可,对张、李二人都不敢得罪,并有些怯战。曹操对其三人了如指掌,一开始就匠心独运,巧用张、李、乐三人性格的差异,甚至有意利用他们的不和,防止一人说话大家通过,冒然决策而导致失败。到了危急时刻,曹操以一道指令,促成他们精诚团结,形成一个最佳的指挥结构。于是三人齐心协力,把不可一世的吴军打得七零八乱,一战令“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由此战例中可以看到曹操择人任势的高超艺术。 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合理的人才匹配可以使人才个体在有效管理下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从而产生良好的组织效应,一个组织的效能,固然决定人才的素质,更有赖于人才整体结构的合理配置,科学的人才配置和管理能够使人才扬长避短,产生超越个人能力的力量,而且团队学习的进步远远快于个人学习的进步,通过优化组合人才结构就能获得巨大效益。 曹操的人才策略概括为“遍罗人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择人任势”。其独到高超的人力资源管理艺术对我们今天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无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曹操一生,对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曹操是汉末的杰出人物,精力充沛,而且变化多端。年轻时就敢说敢做,无所顾忌。他很早就得到机会,充分展现勇于负责、不畏权贵、坚强毅力的治理长才。担任冀州牧时,看到当地的风俗,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便大力整顿,获得很好的效果。他的眼光和机智,更是当时的朝臣、地方官吏所不能及。所以很快就当上丞相,献帝还以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老天有眼,来了一位好帮手。那里知道曹操和董卓一样,喜欢专断弄权,擅作威福。献帝每次看到曹操,都觉得背上有刺,十分痛苦。伏皇后的父亲伏完,建议密宣国舅董承入宫,赐以衣带,内藏以血书写的密诏,辗转传到刘备手中。曹操正好请刘备喝酒,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刘备面如土色。煮酒论英雄时,刘备更是失惊掉落汤匙。事后赶紧设法脱身,以袁绍兄弟心存不轨为由,总督五万人马,逃离曹操。郭嘉劝曹操把刘备杀掉,至少也要追回来,就近看管。结果许褚办事不力,不了了之。 想不到赤壁之役,给了刘备占领荆州的大好机会。出兵汉中,又促使刘备入川,以致自领益州牧。曹操最不喜欢刘备坐大,偏偏阴错阳差,把刘备高抬到汉中王的位置。难怪他破口大骂织席小儿,并发誓灭之。 曹操最不应该为了自己女儿要当皇后,借故把伏皇后杀掉。这在当时社会,根本是大逆不道。所有正人君子,无不切齿痛恨。不得好死,应该是必然的结局。 曹操一生的经历,至少带给我们三大启示: (1)一个人有抱负,有能力,若是品德修养不良,一定不能成功。德本才末,可以说是千古不够的真理。 (2)一个人要端正社会风气,却不应该矫枉过正。无过与不及的中庸之道,才是合理的取舍标准。 东汉末年,由于桓、灵二帝讲求亲信关系,宠信宦官,败坏社会风气。因此重视品德修养的人士,嫉恶如仇,纷纷以高节奇行为标榜,结成党派,反而有所偏激。曹操为了改变这种风气,刻意鼓吹重才轻德,说什么“宁教我负人、休教人负我”的狂妄乱语。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非但不能改善清流偏激、孤芳自赏的风气。反而由于他的言行示范,造成晋初竞逐物欲的歪风。 (3)一个人纵然有抱负、有才能、也有成就,只要品德败坏,其余的表现,便应该一笔勾消,不加以颂扬。 做人品德为先,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历史上多少贤能圣哲,能够成为后代子孙学习、崇敬、仿效的对象,无不具有高尚的品德。那些品德不良的人,就算有某一方面的成就,大家也不会推崇他,向他学习。同样字写得好,我们以品德养良好的书法家,当然临摹、学习的对象,便是德本才末的思想,所带来的标准。 ----------曾仕强先生新书《剖析三国》
对曹操一生的点评对我们的启示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曹操两次截然不同战役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在赤壁之战惨败,这给我们留下了以下启示: 官渡之战: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坚持到底就可以独占一切。人生和战争一样,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在战争中做到万无一失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主帅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胜负往往决定于主帅的意志是否坚强,而最后的胜利也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人生也是如此,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赤壁之战:人脉和外交很重要,联盟很重要;戒骄戒躁,骄兵必败。身经百战又老谋深算的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犯这么多错误呢?张作耀先生的《曹操评传》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上的骄傲轻敌”,并说这是史家共识。这是有道理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对孙刘联盟的可能性估计不足,总认为孙权会像公孙康那样,把刘备的人头送来。但他没有想到,孙权不是公孙康,此时也不是彼时。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说,曹操之所以能够荡平北方,就因为诸侯自相残杀,最后只剩下孙、刘两家。这两家要是再不团结,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孙刘联盟,那是势在必行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曹操之败,在于轻敌;孙刘之胜,在于联盟。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至于曹操没有看出黄盖是诈降,没有想到冬天也会刮东南风,都是小问题了。此外,曹操的失败,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老了。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在《论赤壁之战里的周瑜、诸葛亮、张昭》一文中列了一个年龄表。他说,赤壁之战这一年,孙权二十七岁,诸葛亮二十七岁,周瑜三十四岁,鲁肃三十七岁,曹操五十四岁。因此吴晗先生说,这一仗不但是弱的打败了强的,被攻的打败了进攻的,哀兵打败了骄兵,而且是“青年打败了老将”。所以,像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呀”,人,想要做一番事业,要趁着年轻,晚了可能就来不及了。
曹操的三大过失给我们的三点启示
读《曾仕强品三国》,曹操一生有三大明显过失,给我们有几点启示。以下为书中观点(节选),与朋友们分享。 第一个过失是不重视张松。张松带着西川的地图,想把西川献给他。张松也不算坏人,他知道刘璋懦弱无能,西川迟早是守不住的,于是想找一个好老板把西川治理好。他首选的人是曹操,所以把西川的地图带在身上,跑到曹操那里,没想到曹操看他长得丑不重视他。如果曹操当时很重视张松,占领了西川,那刘备还有什么希望?偏偏曹操不喜欢张松,给张松帮忙的人更糟糕,是杨修。杨修帮张松说话,简直就是帮倒忙,本来曹操对杨修的印象就不好。我们要想帮谁的忙,一定先衡量一下是不是可以正面地帮忙,不是说热心就一定好。 因为曹操不重视张松,结果给刘备制造了机会。刘备非常有礼貌、非常亲切地把张松捧得高高的。刘备是个很懂得人性的人,很会偷心。所以,要想当好领导,一定要好好研究人性和人心。 曹操第二个过失是打下荆州以后贸然去打江东。如果他拿到荆州以后,休息一段时间,看看情况再打,对他是很有利的,偏偏他采取激进的方法。而庞统献的连环计,他居然会鬼使神差地接受,也是失败的一大原因。曹操带的兵是北方人,北方人骑马很厉害,坐船会晕,可是打江东一定要在长江上作战,一定要坐船。这时候庞统去见曹操,向曹操献计,说只要将船连在一起,就能稳如泰山了。曹操立刻接受了这条计谋,结果中计了,导致惨败而归。 曹操第三个过失是不能善待汉献帝,中兴汉室。他有那么好的机会,好好辅佐汉献帝就可以名垂青史了。可是他不想当英雄,偏偏去当奸雄,走上了诡计多端的路。可见,人的选择非常重要。 通过曹操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三个启发:第一,每个人一生都有很多机会,只是常常不知道怎么把握。以前错过多少机会没有关系,今后有任何机会都要及时、正确、合理地把握。第二,当有所得的时候,要想想失掉了什么;当有所失的时候,要想想得到了什么。第三,我们不是曹操,没有权力去评论他。我们不是在评论曹操一生的是非,而是将他的案例拿来作参考,以期对自己有所帮助。
曹操给你哪些启示
要是说三国演义里的你可以说:曹操乃一代奸雄,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死于其手中,天生的疑心最终让他杀死华佗不治身亡,我们为人可以效仿曹操的谨慎,但不能学习他的疑心,可以学习他的谋略,但不能学习他的奸诈。其次曹操还有能屈的特点,失败时,他可以忍一时之辱他日东山再起,赤壁之战并没有把他打垮,要是说关羽张飞这类铁铮铮的“烈汉子”会如此吗?所以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文相关文章:
塑造阳光心态(拥有阳光心态的句子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最基本的要素)
2024年6月28日 12:40
从积极心理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是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性研究] 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2024年3月31日 09:10
更多文章:
在大学想要上进却又缺乏行动力,如何能培养自己的行动力?行动成功课程怎么样
2024年6月12日 23:00
杜鹃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盆栽(杜鹃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4年5月19日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