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活动课教学设计)
本文目录
沁园春长沙活动课教学设计
重点: 意象、意境
难点: 鉴赏方法的初步形成
一、活动导入
这是一颗种子,我们把它比喻成一个人写文章的想法。一种 思想的萌生,一种表达的愿望,正如一粒种子,总是要向下扎根,我们称它为“内容”。向上萌发的,是我们看得见的形式。
这粒种子是一株小草,还是一丛荆棘,抑或是一株参天树。我们叫它“形式”。也就是这种 思想的表达会用一种形式呈现,比如唱歌、比如跳舞、比如写文章、比如写诗填词。
不同的文学形式有不同的章法,记叙文有六要素,议论文有三要素,欣赏诗词我们要懂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象、意象、意境。
草、荆棘或树,我们称之为“象”(所见),“意象”是这些客观的景或物中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所感),“意境”是一组意象形成的一个大环境,是一个画面(情感集中表现的一组景物)。学诗歌,我们必须要引入这三个概念,因为它们是诗歌的要素。
二、活动形式
绘制一棵思维树。
三、活动过程
齐读词作。
这首词的作者是毛泽东,表达的情感基调是“豪迈”。
这棵种子发芽了,我们以“树”的形态展示它的具体表现。树干是“以天下为己任,开创未来新天地”的主题。观察作品,应该画出主要枝杈是几个(两个)一个实是上片,一个是下片。
上片分析:
上片之象(用“树叶”表示),明确: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
意象,万,漫,写广阔,写博大,抒发豪迈之情;“红”是革命的色彩;与“碧”相映,展示大好河山的秀美壮丽;百舸争流,奋勇争先;鹰翱翔天空,敏锐有力;鱼畅游水底。所有意象表达的落脚点集中在一个词语上,是哪一个词语?“自由”。
所见所感所思。
所思即是“问”,谁主沉浮?究竟谁是这片大地的主人?
下片分析:
齐读下片。找出下片的中心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是的.,往昔的峥嵘岁月中,都有什么样的体现?少年风华,挥斥方遒。
应和上片词尾一问,现在遥相回应一笔。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在中流击水的同志们,击起的浪花阻挡了飞驰的船只。我们有力量、有能力掌握局面,把控大势。
过渡语句:上片下片连接性语句是那句?如何承上的,又如何启下的?
携来百侣曾游,写革命战友在橘子洲头相聚的情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引出下文革命经历的回顾。
四、活动深入
要想一棵树长得好,要浇灌水润树根。也就是我们要对作品的背景探一探,寻一寻,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创作的。长沙是毛泽东成长的地方,也是 中国革命的发源地。1911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开始了革命的征程。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开启了早期的革命活动。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时,他已经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他 领导长沙工人罢工,后来被通缉。1925年,他组织农民运动,又遭通缉。8月,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就是此时,他来到了橘子洲。32岁的毛泽东感慨之余,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远大理想。
再度全词,涵咏品味。
五、活动拓展
为了充分表达这种情感,这种对革命战友的激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选取的意象角度必须是大气的,纵横开合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高山大河,雄鹰展翅。这些叫“借景抒情”。在抒情方式上,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间接抒情,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种直接抒情。下片直接抒发对战友的感情,喷薄而出,汹涌澎湃。有理想,有信念,战无不胜,乾坤在心中,天地在手中。意象纷呈,意境宏阔。
六、活动 总结
课内知识 总结,见ppt,笔记。
抒情方式 总结。
七、活动巩固
学法指导,通过做题完成学习巩固
欣赏诗歌的方法:
输入过程朗读成诵。
输出过程(1)词句内涵的体现。课后第二题;考查对中心的体会程度。
示例:万山红遍,“遍”,布满的意思,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红红的枫叶,丹枫似火,表达了作者火热的情怀,象征着 中国革命的美好前途。
(2)分析意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表达。通过联想和想象,形成画面感,或描绘画面,或概括画面。
(3)结合背景,领会主题。
沁园春长沙完整教案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 学生情况分析: 目前的教学现状无疑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就诗词而言,学生一般只重视字面的理解,缺乏品味的意识。近几年的高考卷增加了诗词鉴赏题的比分,应该说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就本人所教的两个班的情况看,文科班对诗词的分析能力略好于理科班,但总体上学生对诗词都谈不上什么爱好。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单元知识“现代诗歌的鉴赏”一章,对诗歌的形式及鉴赏的要领作大致的了解。 2、准备《沁园春•长沙》的录音磁带。 教学目的: 1、分析作品的写作主题及意境,领略伟人的雄才大略和革命豪情。 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 3、当堂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 2、了解借景抒情的特点 3、领会词的意境[难点] 教材分析: 一、写作的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二、主题 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三、结构特点 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四、作品借景抒情的特点 上阕即景抒情自然引出问题,下阕由忆巧妙作答,思路清晰。上阕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然后一个“看”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画。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即景动静、远近结合,对照鲜明,生机蓬勃。最后句由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自然地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下阕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自然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一个“忆”字又统领八句,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的问题作了艺术的回答。 五、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语言,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六、独到的意境构勒 全词上下阕各有一个画面,上阕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寓意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下阕展示了一幅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革命斗争图。 教学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 教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三分钟] 从提问学生学过毛泽东的哪些诗词着手引入新课。[如:高二上学期曾研习过《咏梅》] 二、结合预习提示及注释⑴简介本词的时代背景及主题。[约三分钟] 明确: 1、时代背景介绍见教材分析一。 2、本词主题见教材分析二。 三、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放录音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并通过朗读品味词的意境。[音带放两遍约二分钟,学生个人朗读二遍,齐读一遍,约四分钟。] 四、讨论分析:[约需二十八分钟] 1、结合注释,识记如下词语: 百舸 廖廓 峥嵘 稠 风华 正茂 挥斥方遒 激扬 遏 强调:“粪土”的意动用法。 补充注释:“携来”的“来”为助词,无义。 2、提问: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 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 3、提问: “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 明确: ⑴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 ⑵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⑶联系“寒秋”的分析和注释⑴,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4、提问: “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 明确: ⑴“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画图。 ⑵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万,表示很多。红遍: 指岳麓山区枫林茂密,秋来经霜,山山变红。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透,极,与“遍”互文,都是副词。争流:争着行驶。长空:广阔的天空。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不是真的水浅。万类:万物。霜天:秋天。 这几句的意思是:远望重重迭迭的枫树林,经霜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争相行驶。雄鹰在长空展翅高飞,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的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强调:主席这段即景气魄极大,展示了伟人的博大雄怀和凌云壮志。短短几句话,景有:山、树、水、船、鹰、鱼乃至世间万物,景既有远景、近景之分,又有静景、动景之别。而且即景状物下笔阔绰,如:“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万类”;如:“遍”、“尽”、“透”等。气度非凡。 ⑶着重领会“万山红遍”的意境,即展开了一幅色彩瑰丽的湘江秋色图。又象征着当时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和大好的革命形势。 5、提问: 上阕后三句的含义及与前面内容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 ⑴这三句的大意是: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袤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⑵前面内容是即景,后三句是抒情。即景采用“赋”的手法。同时由于“赋”手法的运用,使词句连贯直下,气势非凡,也为下文的“兴”作铺垫,为抒情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结合“思考练习一”讲解] 7、提问: “忆”字领起下阕哪几句?这几句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 ⑴领起“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⑵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 8、提问: 最后几句的含义及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⑴这几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⑵作用: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9、归纳下阕的含义: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10、总结归纳 ⑴作品的结构特点。 五、背诵 [约四分钟] 1、再听一次朗读录音,听时要求学生跟着试背。 2、学生默背数遍。 3、齐背。 六、作业布置 [约一分钟] 根据本词上阕“看”引出的内容,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 七、下课 [附板书] 沁园春•长沙 上阕:即景抒情[提出问题] 写景: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抒情:怅、问 下阕: 回忆 抒情[巧妙作答]总结: 1、思路清晰 构思巧妙 2、用词精当 意境深远 [教学后记] 诗歌教学,重在教会学生鉴赏,最高境界是使学生能领会作品的意境,品味作品的内涵,也即把握住作品的“魂”。因而,对诗歌的分析有别于其它文学体裁。 教会学生朗读是诗歌教学的有效手段,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味。能读不一定会读,因而让学生一个一个读比让学生齐读不知好多少倍。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是经典的诗词课文,那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怎么做才好呢?这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词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豪情壮志,能够背诵本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领悟本词“含蓄”、“精炼”、“优美”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知、品悟、探究、拓展等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学习本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会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认识湘江秋景的意象和意境,感受毛泽东及其同学当年的生活情境。
2.理解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学习设想】
本课是略读课文,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特设置学案。本学案分三个部分:预习案、课堂案和巩固案。课堂案中我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然后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品情悟境,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最后联系现实,进行拓展。本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一)读课文,利用字典等工具梳理字词,初步感知本词。
(二)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本词的写作背景,了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
二、课堂案
(一)新课导入(3分钟)
复习导入:由作者诗人政治家的身份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沁园春雪》的温习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2分钟)
(多媒体课件展示)
明确:熟悉字音(生字:舸gě 遒qiú 稠chóu 遏è);
理解词义(生词:寥阔、挥斥方遒,中流);
把握韵脚,读出韵味(韵脚:秋、头、透、流、由、浮、游、稠、遒、侯、否、舟)。
2.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背景资料,教师总结。
明确: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四)整体感知(5分钟)
听范读,归纳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
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什么?
明确: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五)品情悟境(8分钟)
(1)学生读上片,找出描绘意象的语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口述这些意象的内容并体会本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明确:上片写远山、近水、飞鹰、游鱼,描绘出一幅缤纷绚烂的湘江秋景图,远眺岳麓山一带群峰,枫林美景尽收眼底,一个“红遍”,一个“尽染”,泼墨淋淳,气韵酬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2)学生读下阕,找出表露青年毛泽东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的语句,口述内容,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语言的表现力。
学生讨论,明确:
青年毛泽东的胸怀和壮志主要体现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表露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军阀的博大胸怀和勇气。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总领七句。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露出激流勇进,意气风发的革命壮志。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六)分组探究(10分钟)
读课文,然后体会诗人的思路,探究诗中景与情的关系。分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上片:写景——抒情(问)
下片:叙事——言志(答)
上片先写湘江秋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发出“谁主沉浮”的疑问;下片通过回忆形象的概括了革命青年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七)拓展延伸(5分钟)
联系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明确:努力学习,将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八)课堂小结(5分钟)
(学生反思学习本课的收获,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加以总结)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既要考虑自己的前途,也要考虑国家的前途。
附: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上片: 湘江寒秋图 写景——抒情(问)
(远山、近水、飞鹰、游鱼)
下片: 峥嵘岁月图 叙事——言志(答)
三、巩固案
1.背诵本词。
2.将本词与《沁园春雪》相比较,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
3.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与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
【教学反思】
我在对文本的研读过程中,基本上能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业能够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在教法和学法的运用上也充分尊重的学生主体性,整堂课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展开,努力促成学生的精彩生成。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充分认识到了备课的重要性,只有精心准备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毛泽东的思想与革命实践的结合
背景介绍
沁园春长沙教案是毛泽东在1927年领导的一次军事行动,也是毛泽东思想与革命实践的重要结合。当时,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为了打击反动派,毛泽东在长沙组织了一支军队,并通过教育、组织和实践,使军队士气高涨、纪律严明,最终成功地打败了反动派的进攻。
操作步骤
一、思想教育
毛泽东非常重视思想教育,他通过组织群众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加强了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长沙,他组织了一系列政治讲座和辩论会,让士兵们深入了解革命的意义和目的,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和斗志。
二、组织训练
毛泽东认为,一支优秀的军队需要经过严格的组织和训练,才能在战斗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他组织了一系列训练课目,包括枪械使用、战术训练、体能训练等,让士兵们掌握了基本的战斗技能和战斗意识。
三、实践演练
毛泽东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演练,才能真正检验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他组织了一系列实战演练,包括夜袭、突围、阵地攻防等,让士兵们在实战中锤炼了意志、提高了战斗力。
结尾
沁园春长沙教案是毛泽东思想和革命实践的重要结合,它展示了毛泽东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战略思维。通过思想教育、组织训练和实践演练,毛泽东成功地组织了一支优秀的军队,打败了反动派的进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主席在青年时期创作的诗歌名篇,表现了青年人睥睨一切的壮志豪情,以及对于革命的必胜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生命的壮美篇章。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朗朗上口、节奏分明的艺术特点。
2.学会诗歌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诗是如何从写景过渡到抒情的。
3.感受革命时期青年人的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渴望,体会他们希冀开创新未来的热血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PPT展示);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准备
PPT及作家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运用PPT展示)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主要事迹。其中要重点介绍毛泽东在文学上的成就,并联系学过的课文。
在导入的过程中要讲述毛泽东的生平和代表作品: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之,后改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除此之外,毛泽东还是一位有着优秀的古代文学基础的艺术家,他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主要收录于《毛泽东诗词》中。
(二)整体感知
1.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然后找同学领读。
2.找学生谈谈自己读后印象深的优美的句子,将诗中描写的景物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深入研读
1.分析诗歌的上下阕,梳理课文内容:
明确:本诗属于长诗,分为上下阕。带学生简要复习词的上下阕的概念。【板书:上阙,下阙】
2.指名读诗歌的上阕,请学生概括上阕的主要内容。
明确:诗歌的上阕指明了——时间:寒秋;地点:湘江(橘子洲头)
明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红叶、湘江、来往船只。【板书:红叶、湘江、来往船只】
4.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
5.提问:在这些景物描写中,你认为哪些句子用的传神呢?
明确:“遍”字表现了万山的颜色都变成了红色;“透”字写出了江水的清澈;“争”字写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
明确:不是。而是给人一种豪放之感。从过渡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可以看出。【板书:谁主沉浮?】
(四)拓展延伸
(五)小结作业
1.摘抄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朗读并背诵;
2.拓展作业:选诗中自己印象深的景物描写,转述为现代汉语,或将诗中的美景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诗歌,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语言的赏析和蕴含情感的分析。本堂课的教学,抓住了诗歌教学的特点,带领学生在梳理文本的同时,学到了诗歌的阅读方法。
中公讲师解析
本文相关文章:
未选择的路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2024年9月20日 23:1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024年9月3日 05:40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百分数])
2024年8月11日 11:00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窗前一株紫丁香》优秀教学设计)
2024年8月7日 00:40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二年级上《植物妈妈有办法》优质教学设计)
2024年7月12日 01:40
更多文章:
互联网/IT行业的术语,其英文缩写含义在哪里查询比较全面、方便?计算机术语It是指什么
2024年8月28日 23:30
以品德高尚的话题作文600字大全?关于品德高尚500字作文合集
2024年7月3日 01:10
2022上海高考作文(2022上海高考作文题:小时候爱发问,长大后看结论,你的认识是什么)
2024年6月22日 19:50
爆竹声声除旧岁的下一句是什么?爆竹声声辞旧岁,下一句是什么呢
2024年4月18日 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