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赵威后文言文阅读答案)
本文目录
- 赵威后文言文阅读答案
- 赵威后问齐使翻译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的发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赵威后问齐使翻译及注释
-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翻译
- 战国策 齐策四翻译 “齐王使者问赵威后“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的原文及翻译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的翻译
赵威后文言文阅读答案
1. 赵威后问齐使 阅读答案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
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及参考答案】
6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l.问候2.这样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译文】
齐建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
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以民为本” 的思想
历史上哲学家孟子有类似的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 阅读文言文
小题1:岁:收成,年成 苟:倘若,如果 乐:以……为了 以:因为
小题2:A
小题3:(1)得不到(不能够)就非议(指责)他们的统治者(君王),这是不对的;作为百姓的统治者(君王)却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要快,猛烈的浪涛像奔马。(3)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小题4:民本(以民为本) 与民同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比较本题中“岁”意义有变化,“乐”做动词,要注意辨析。
小题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文言特殊句式,再判断例句句式,与各项一一比较。例句中“未之有也”是倒装句,A“吾谁与归”也是倒装句,故选A。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非”“上”“湍”“奔”“乐”“生”“毒”“甚”“是”,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欧阳修《醉翁亭记》”提示内容,根据“民”“乐”两字概括即可。
3.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难道把低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1)关键词:先、后,贱、尊贵。
(2)关键词:因,敝,所与。
附译文:
齐王派使者来问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尊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难道把低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阳子还好吧?这个人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吧?她除去耳环首饰(不修饰自己),到老也不嫁人,为的是供养父母,这是引导百姓一起去尽孝心的人,为什么至今不给她封号呢?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不加封号,如何能统治齐国、做万民的父母呢?於陵的子仲还在吗?这个人的为人,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横向又不谋求与诸侯交好,这是引导百姓成为无用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他呢?”
4. 谁有卫人迎新妇、南辕北辙、千里之马、赵威后问齐使等文言文课后习
卫人迎新妇转 【原文】 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御曰:“借之。”
新妇谓仆曰:“拊①骖,无笞服!”车至门,扶,教送母:“灭灶,将失火。”入室,见臼,曰:“徙之牖②下,妨往来者。”
主人笑之。 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
【注释】 ①拊:鞭打。 ②牖:窗。
【译文】 卫国有人迎娶新娘,新娘上车后,就问:“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马?”车夫说:“借来的。 ”新娘对仆人说:“鞭打两边拉套的马,中间驾辕的马也跑,可以免受鞭打之苦。”
车到了新郎家门口,扶新娘下车时,她又对送新娘的老妇说:“把灶火灭了,以防失火。” 进了新房,看见舂米的左臼,说:“把它搬到窗户下面,免得妨碍室内往来的人。
”主人觉得她可笑。 新娘这几次说的话,都是切中要害的话,然而不免被人笑话,这是因为新娘刚过门,就说这些,失之过早了。
【评析】 新媳妇话虽要紧,但她只是一个正在过门的新人,根本没有对他人指手画脚、处处逞能的资格,也没有指点他人的话语权。 所以她说的话不仅别人不听,而且会遭到人们的耻笑。
话不择时、不合时宜,就会显得肤浅、幼稚和不稳重。话从口出,但口是由大脑来控制的。
话不择时的根本原因是个性中的逞能、虚荣和对人情的无知造成的。所以我们切忌说话脱口而出,在说话之前一定要仔细考量一番,免得引起他人的反感。
南辕北辙【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行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欲举信於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 文】 国君魏安厘王想出兵攻伐赵国。 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
’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
’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
’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再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 ” 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字词解释】 1。
驾:车 2。 善:技术好,善于 御:车夫 3。
中道: 半路 反:反通“返”返回。 4。
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5。 数:几个,几样 6。
用:路费 7。 为:为什么 8。
举:举动 信:信用 9。 广:扩大 尊:提高 10。
王:指建立王业 11。 恃:依仗 12。
方:正在 13。之:到 14。
奚:为何 15。焦:打皱 申:通“伸”,理平 16。
大行:大路,宽阔的道路 17。“离王愈远耳” “王” wàng称霸【寓 意】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和实际情况。 赵威后问齐使【提要】 赵威后即赵太后,惠文王之妻。
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了齐王治国政策弊端,虽然简单但却很有道理。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
5. 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答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实力的人
古代的“士”,是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这些人可能是门客,也可能是隐士.所以《白虎通·爵》说:“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后汉书·仲长统传》也认为:“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养士”,指收罗、供养贤才.例如,孟尝君就是靠养士出名的.说明当时有眼光、有智慧的人看到了贤才的重大作用.这些被养的士可能一时无用(比如冯谖),但一有大事、难事,这些人就会拿得起、放得下.它给现代社会的启示是:各级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人才的发现、培养和储备.没有一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国就不会强、民就不会富.。
赵威后问齐使翻译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国书,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没有忧患吧?百姓还没有忧患吧?(你们的)大王还没有忧患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的人呢?”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作品背景:
赵威后是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之母。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其年幼,故赵威后执政。赵威后清正廉明、洞悉政治民情、明察愚贤是非,是一位优秀的女政治家。这篇文章就是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通过双方的问答,委婉地批评了齐国政治失当,赞扬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的发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的发是引申义。引申义和本义的关系,二者间的关系有远有近。引申义同本义之间一般是一词多义的关系。远引申义同本义之间可以是一词多义,也可以是两个同源词。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在古代,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各国之间经常会派遣使者进行交流。其中,齐国和赵国之间的关系尤其复杂。在一次交流中,齐王派遣使者问赵威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齐王派遣使者问赵威后的原因
齐国和赵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友好。齐王为了了解赵国的态度和想法,派遣使者前往赵国,向赵威后询问。齐王派遣的使者是齐国的重要官员,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他们的到来,引起了赵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二、赵威后的回答
赵威后对齐王派遣的使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表示赵国一直在积极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局面。同时,赵威后也表示,赵国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利益和权益,任何对赵国的侵犯都将受到赵国的坚决反击。
赵威后的回答,表明了赵国的态度和立场。赵国并不想与齐国发生冲突,但也不会退让和妥协。这种态度,表明了赵国的强硬立场和对自己利益的坚定维护。
三、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的启示
齐王派遣使者问赵威后,表明了齐国对赵国的关注和重视。这种关注和重视,是双方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同时,赵威后的回答,也表明了赵国的立场和态度。这种立场和态度,也是双方建立友好关系的重要保障。
四、结尾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展示了古代国家之间交流的方式和方法。这种交流,是维护和平、促进友好的重要手段。同时,这种交流也是国家之间建立信任和友谊的基础。希望双方能够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牢固的友好关系,共同促进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赵威后问齐使翻译及注释
《赵威后问齐使》出自《战国策·齐策》,本文通过赵威后的连续七问,都是围绕一个“民”字,表现了这位女政治家治国应该以民为本的思想,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进步思想。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赵威后问齐使翻译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国书,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没有忧患吧?百姓还没有忧患吧?(你们的)大王还没有忧患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他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救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赵威后问齐使注释
发:启封。
岁亦无恙耶:收成还好吧?岁,收成。亦,语助词,无义。无恙,无忧,犹言“平安无事”。
说:通“悦”。
苟:假如。故有:一说“故有问”。
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工业。
恤:抚恤。独,老而无子。
息:繁育。
彻:通“撤”,除去。环:指耳环、臂环一类的饰物。瑱:一种玉制的耳饰。
索:求。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赵威后问齐使
先秦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于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标签: 对话 高中文言文 忧国忧民 古文观止 文言文 其他
《赵威后问齐使》译文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赵威后问齐使》注释
1、齐王:战国时齐王建,齐襄王之子。赵威后:战国时赵惠文王妻。惠文王死,其子孝成王立,因年幼由威后执政。 2、发:启封。 3、岁亦无恙耶:年成还好吧?岁,年成。亦,语助词,无义。无恙,无忧,犹言“平安无事”。 4、说:通“悦”。 5、奉使使威后: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 6、苟:假如。 7、处士:有才能、有道德而隐居不仕的人。钟离子:齐国处士。钟离,复姓。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8、食(sì):拿食物给人吃。 9、衣(yì):拿衣服给人穿。 10、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工业。 11、叶(shè)阳子:齐国处士,叶阳,复姓。 12、鳏(guān):老而无妻。 13、恤:抚恤。独,老而无子。 14、振:通“赈”,救济。 15、息:繁育。 16:、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氏的女子婴儿子。北宫,复姓。婴儿子是人名。 17、彻:通“撤”,除去。环:指耳环、臂环一类的饰物。瑱:一种玉制的耳饰。 18、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这些都是带领百姓行孝的行为。 19、不朝:不使她上朝。古时夫人受封而有封号者为“命妇”,命妇即可入朝。此句意即,为什么至今不封婴儿子为命妇,使她得以上朝见君呢? 20、子万名:以万名为子女,犹言“为民父母”。 21、于(wū)陵子仲:齐国的隐士。于陵:齐邑名,故城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 22、索:求。
《赵威后问齐使》赏析
这篇文章表现了赵威后的政治思想,同时也对齐国的政治状况有所批判。战国以前,民本思想已逐渐掘起。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都已意识到人民的作用,提出了诸如“民,神之主也”,“上思利民,忠也”等主张。这种思潮在战国时继续发展。孟子有“民贵君轻”一说,田于方、颜斶也有“士贵王不贵”的思想。赵威后提出“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思想,是与历史上这一民本思潮相一致的。齐王使者问候赵威后,信函还没有拆开,威后就连续发问:“年成还好吧?百姓安乐吧?齐王安康吧?”她把收成放在第一位,因为“仓禀食而知礼节”,“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接着,她问到百姓,而把国君齐王放在末位,这明显地反映出了她的民本位思想。收成好自然百姓安乐,百姓安乐自然国君无恙,逐步推理,简明而正确,却使“使者不悦”,他诘问赵威后“先贱后尊”,威后的回答清晰明了,层层递进,驳得使者无话可说。 接下来威后问道:“帮助君王抚养百姓的至贤至德的钟离子为什么没有被任用,没有成就功业呢?帮助君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的叶阳子为什么也得不到重用呢?带动百姓奉行孝道的婴儿子为什么得不到封号呢?”这三位贤士孝女是帮助齐王治理国家的有德之人,故以“无恙乎”热情发问。弦外之音即是对齐王昏庸无道的指责。与对贤士孝女的关爱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不贤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无益于国的于陵子的愤恨,她问道:“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对比和连续发问表现了赵威后豪爽坦率的个性。 全文围定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使的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势,引而不发,凭空制造出峭拔、险绝的独特气势。文章开头便以“今年的收成还好吗7百姓还好吗?齐王还好吗”三个问句,“斗问三语,如空陨石”(金圣叹语),剑拔弩张,形成尖峭的文势,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当齐使对赵威后的问话表示不满时,赵威后并末一如常态以一般陈述句作解释。而是寓答案于反问句中。进一步助长壁立千仞的奇绝之势。赵威后的“进而问之”,复将文章向深处推进一层。对于齐国三位贤才与有德之士,威后以三“无恙耶”发问,体现了她对士人的作用、价值的清醒认识。对于于陵子仲,威后一直以“尚存乎”相询,明显表现出对“率民出于无用”的隐士的深恶痛绝。文章就在这种率直而尖锐的追问中戛然而止。文势却在循环往复的发问中蓄得十足,驻足不住,直冲出篇外。足令人回味! 综观全文,虽以问构篇,却又显得常中有变。一是问句有一般问句与反问句的变化,二是句式编排上有排比问句与零散问句的变化。排比问句的运用,增加了文章波澜壮阔、排山倒海的气势。文章在这类整齐的句式中回环相生,气韵又在前后几组问句中层层推进,一浪高过一浪。在这种整齐之中,又穿插以参差错落的零散问句,点染以灵动变幻的一般陈述句;同时排比句式本身又不拘一格,时出变异句式。这些使得文章整齐与参差交错,力量与韵致并生,为文增色不少。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翻译
1、《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内容: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2、《赵威后问齐使》原文翻译: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3、《赵威后问齐使》的创作背景: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其年幼,故赵威后执政。赵威后清正廉明、洞悉政治民情、明察愚贤是非,是一位优秀的女政治家。这篇文章就是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通过双方的问答,委婉的批评了齐国政治失当,赞扬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战国策 齐策四翻译 “齐王使者问赵威后“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迅袭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亩伍兄。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橘旦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的原文及翻译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的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①使②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白话译文:齐王派使者来问候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奉齐王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
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
叶(音shè)阳子还好吧?这个人他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安宁,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吧?她除去耳环首饰(不修饰自己),到老也不嫁人,为的是供养父母,这是为百姓表率,使百姓孝敬父母啊,为什么到现在不让她被接见?
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不(让她)被接见,如何能统治齐国、做万民的父母呢?於(音WU )陵的子仲还在吗?这个人的为人,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横向又不谋求与诸侯交好,这是引导百姓成为无用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了他呢?”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的翻译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
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
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扩展资料:
作品背景:
赵威后是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之母。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其年幼,故赵威后执政。赵威后清正廉明、洞悉政治民情、明察愚贤是非,是一位优秀的女政治家。这篇文章就是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通过双方的问答,委婉的批评了齐国政治失当,赞扬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这篇文章表现了赵威后的政治思想,同时也对齐国的政治状况有所批判。战国以前,民本思想已逐渐掘起。一些思想家、政治家都已意识到人民的作用,提出了诸如“民,神之主也”,“上思利民,忠也”等主张。这种思潮在战国时继续发展。孟子有“民贵君轻”一说,田于方、颜斶也有“士贵王不贵”的思想。
本文相关文章:
瞄准阅读答案(瞄准孙道荣阅读答案第五段划线句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
2024年9月28日 14:00
敬重卑微阅读答案(《敬重卑微》阅读答案:“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
2024年9月19日 12:20
更多文章:
不离不弃网名(表达不离不弃的网名 表达不离不弃的网名有哪些)
2024年7月5日 12:10
蜻蜓为什么下雨时飞?为什么在大雨中,蜻蜓还能飞来飞去,不被淋湿
2024年8月13日 18:10
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全国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导入失败执行sql)
2024年8月3日 18:40
关于超导体的运用?磁流体发电机属于超导体器件吗超导体器件有哪些
2024年8月15日 06:00
延庆电大在线(北京延庆县国家开放大学中专升大专考试试卷一样吗最快多久可以拿到毕业证)
2024年7月2日 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