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本文目录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螳螂捕蝉》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广玉兰教学设计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孔子游春》教案设计三篇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螳螂捕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一)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另外再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有关天游峰的图片材料、课文的朗读录音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爱工作、勤锻炼)
累 不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三、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四、作业
1、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二、读讲课文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点和老人特点的句子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2、交流读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进行评议,指导读书并练习读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徇声迎了上去…………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爱工作、勤锻炼……)
3、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两组:一组认为累,一组认为不累)
4、学生再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认为累或不累的理由来。
5、交流读句,说出理由,让人听出累或不累。
6、评价学生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想,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三、作业
1、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了课文,你想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二、读讲课文
1、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引读作者的一句话)作者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2、讨论并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读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3、你认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为什么?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
4、学到这里,你对老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还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质疑:现在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学生讨论解决)
三、赏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
2、小组读书,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学了课文后最大的感受。
2、课外读读《守林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品读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的生活态度,并从中受到启迪。
4、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语言、神情等,领会课文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情、外貌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单刀直入,揭示课题。
2、朗读课题,引发思考:
(1)了解“天游峰”(借助课文内容或课外资料)
(2)师生对话,引发讨论:天游峰的扫路人与别的扫路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初读,感受:
1、自由放声读课文,思考上述思考题。
2、检查读课文:把你认为能体会到不同之处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三、精读,感悟:
1、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作个批注。
2、交流感悟,适时深化体验,朗读语句。
教师预设:
服务地点 武夷山天游峰又高又险
见面方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穿着 朴素
生活态度 不是苦劳动,而是赏风景。对山有真感情
服务方式 劳动量大,认真细致
外貌 精神,慈善
年龄 70高龄(人生七十古来稀)
语气神情 悠然自在,乐观开朗
生活环境 优美舒适,人山一体
茶 充满人性,沟通心灵
3、你想对这位扫路人说什么?
作者这样说了吗?他是怎么说的?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课文内容,领会写作特色:
景物与人物相结合
结尾含蓄,意义深远
通过描写语言、神情等表现人物
2、作业:抄写生字词;阅读《挑山工》。
第二课时
一、阅读,比较:
1、自主阅读《挑山工》。
2、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相似)之处?
教师预设:写旅游途中的一个人,反映一个深刻的哲理
写人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情等
揭示文章中心含蓄,令人回味
把景物与人物结合起来,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3、总结:通过比较,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积累,练笔:
1、摘录两篇文章中你欣赏的词句,多读几遍,背诵。
2、小练笔: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你有这样的小事吗?如果有,写成一篇短文,和大家交流。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螳螂捕蝉》教案
【 #教案# 导语】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布置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深厚的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一、设计理念: 注重教材的整体性,以学生为主,引导自读自悟,将读、写、议紧密结合,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布置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深厚的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三、教学思路: 注重课文的整体性,突出重点,理解寓意,感悟人物形象,以“谈话导入—初读课文,理清故事内容把握课文重点—感悟少年形象—拓展延伸”四个部分组成。 四、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五、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难点: 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光辉灿烂,是世界文化的一大瑰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明代小说《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欣赏了词《如梦令》、《渔歌子》,今天我们继续接触中国古代寓言《螳螂捕蝉》。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螳”、“螂”并让学生描红。 2、补充课题,明白出处。 这是一个八字成语。你能将它补充完整吗? 螳螂捕蝉()指名说。 指明出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韩诗外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原文:(课件出示)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指导学生理解,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的精确与简练。 你还能说一个来自寓言故事的八字成语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3、小故事,大道理。 “螳螂捕蝉”是一个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大家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就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注重教材的衔接,注重整个单元课文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感受祖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在书中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说故事内容,用上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 3、指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随机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侯与候的区别要讲清,理解“诸侯”的意思。禀的读音和字形要注意。) (三)把握课文重点,感悟少年形象。 1、默读课文思考:面对吴王伐楚,大臣们的意见和少年的意见一致吗?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①指名交流。理解‘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和“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理解两个“死”的不同含义。想象众臣劝说的场景,感受吴王的固执和暴戾。 ②面对如此暴戾的吴王,大臣束手无策。他们散朝之后会私下丽议论什么呢?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拿着”、“转来转去”、“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朗读体会少年的机智。 2、少年怎样巧谏的呢?你从中又能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 ①给人物加上合适的提示语,想象人物的神情,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指名交流,并分角色朗读。 继续想象人物的内心想法,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丰满人物形象,并能用适当的成语来概括少年的形象。(机智勇敢、胸有成竹、毫不畏惧)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空白,想象人物的神情、动作和内心想法,丰满人物形象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爱学语言故事。】 ②理解“螳螂捕蝉”的寓意。 课件出示“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自由读,读出蝉的“自由自在”,用这个词语说话。 指名朗读,读出螳螂的雄心勃勃。 默读这段话,在书中写一写,蝉、螳螂、黄雀的眼前利益和身后的隐患,交流,教师板书。朗读这段文字。 3、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课件出示句子:“蝉、螳螂、黄雀,它们搜一心香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这祸患呢!”齐读。 吴王听了这番话,他明白了什么?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他的心里想到了什么?指名交流,说说吴王的内心想法。齐读课文第十二自然段。理解“恍然大悟”。吴王悟到了什么?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评价。 创设情境:第二天早朝,吴王在大殿上会对大臣们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人表演。(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并要求能用上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设计意图联系螳螂捕蝉的故事,分角色并加上动作创造性地朗读,这样,学生自然“感”得多,“悟”得深。】 (四)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引出话题:生活中、学习中,你有没有发现“螳螂捕蝉”的事情存在呢?指名交流。(如人们只顾开矿挣钱,不注重环保,山体植被被严重破坏;盲目引进化工项目,周边环境被污染,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困扰;学习时贪玩,一知半解,留下学习的隐患等。) 九、教学结束: 学习课外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继续积累成语。篇二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脯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能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着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春秋末年各诸侯国相互混战的场面)师讲述故事导入新课(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分小组讨论 (1)吴王准备出兵打败楚国,为什么遭到大臣的反对? (2)少年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吴王的? (3)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 3、逐步讲解 问题: (1)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2)吴王想到了后果吗?为什么? (他一心思想攻打楚国,称霸) (3)吴王听了大臣们的话吗?他怎么做的? (4)有感情读吴王的话 (5)齐读这一段 问题二:(一)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说服吴王 问题三:(先不讲) (三)过渡: 吴王很固执,而且下了死命令,为什么少年一个“螳螂捕蝉”的事就能打动吴王的心呢? (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 1.课件出示“螳螂捕蝉” 2.问“蝉怎样?螳螂怎样?黄雀怎样?” 3.比较句子 4.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露水 蝉喝着露水 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螳螂要捕蝉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黄雀正要啄食螳螂 5.蝉、螳螂和黄雀有什么相同?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更隐伏着病患呢!) 6.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各是什么?身后的陷患各是什么? 这跟吴国攻打楚国有什么联系吗? (吴国就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 7.吴王明白了这一点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吴王恍然大悟,“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8.少年正是用这个故事巧妙地说服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他为了向吴王说故事,做了哪些事? 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让吴王发现他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9.从中你看出少年是怎样的人?吴王是怎样的人? (少年:勇敢机智,爱国) (吴王:知错就改) 10.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后 (五)口语交际训练 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螳螂捕蝉”这样的事呢?说一说。篇三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 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 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 2. 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 3. 集体交流,讨论。 4. 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名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读。 3. 师生评价。 4. 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 完成习字册描红。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 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指导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1)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 (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3)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 2.精读课文第二、三段。 (1)轻声读课文,自己复述故事。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同学评议。 (4)讨论: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他的故事为什么能打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诸侯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你认为这两句话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 3. 运用词语“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说话。 相机出示: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三、复述练习。 指名复述,结合对学生的评议,指导学生掌握复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关键的地方讲,生动。 四、学生质疑,结合质疑小结课文。 五、作业: 1. 讲述故事。 2. 练习说话。 3. 搜集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的故事。 板书设计 10 螳螂捕蝉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广玉兰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广玉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学习任务:
任务一:品读花瓣,美不能言
任务二:研读花形,感悟生命
任务三:品读叶, 叶香飘溢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回顾旧知,初步感知
1、板书课题,回顾旧知
师:我们已读过根据 陈荒煤先生的《广玉兰赞》而改写的文章《广玉兰》,知道广玉兰是一种树木,它长得雄伟、挺拔;它的枝干顶端能开出幽香荡漾的花朵。大家想一睹广玉兰花的芳容吗?
2、看,这就是广玉兰花。看了这些花朵,你想用什么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它?
3、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会从不同层面感受到广玉兰的美。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品读花瓣,美不能言。
1、任务呈现:过渡: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广玉兰花的呢?现在我们就循着花香步入广玉兰盛开的季节,跟随作者去感受她的魅力。
2、自主学习
(1)、初读第2自然段
师:体会一下作者笔下的广玉兰花(板书:花)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用文中词语来形容。(洁净、高雅)
(2)、这洁净、高雅的花朵,就隐藏在作者的描写之中,是需要我们用心来意会的。
(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师:本段中的哪一句具体描写了花朵的洁净、高雅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师生配合接读。
师:从分号中,我们知道从两个方面写出花朵的洁净、高雅。分别是什么呢?你们注意到这个词语“玉琢冰雕”给了你们什么感觉?(细腻有光泽,晶莹洁净)。 “玉琢冰雕”给人的感觉虽美,但美中带硬。广玉兰的质感有没有这样的遗憾?(没有)——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你从文章的那个词语看出?这广玉兰花不光晶莹透亮,而且细腻柔软,真是与众不同啊。再指名读后半句
广玉兰花瓣的确美,无论是色彩还是质感,都是那么洁净高雅,作者说“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其实就是在形容,但广玉兰花瓣的美,又怎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呢?怪不得作者感叹道——(引读)总之……
既然优美的词语也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就让我们再次在图片中来感受它的洁净高雅吧!
3、展示交流
(1)、配乐朗读
小结:花美,文美,你们读得更美。让我见到了朵朵高雅圣洁的花儿。
任务二:研读花形,感悟生命
过渡:其实,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各种形态。板书:形
1、任务呈现:
写了广玉兰花的哪些形态?
2、自主学习
(1)、请大家默读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话描写了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请圈出关键词。(多媒体展示: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完全盛开的、已经凋谢的)
文中写四种不同的形态是按花开时(由早到迟)的顺序描写的。
A:含羞待放:由“羞”字你想到了什么?(羞答答、害羞、羞涩美丽的小姑娘)
师:我听他读出花苞的鲜嫩可爱了,好像不是广玉兰花了,而是一个害羞的娃娃。喜欢吗?那你就害羞地读一读。
B:刚刚缩放:
师:如果你是小蜜蜂,你这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看出。为什么要钻进去? 我觉得你就是那只迫不及待的小蜜蜂。大家跟读。
C:盛开着的:
师:评价。我似乎看到了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大家跟读。
D、凋谢了:
师:开过了花瓣凋谢了,你为何还喜欢?说说你的感受。 (同学们来看图。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一颗种子就能孕育一个——新生命,那缀满了种子就能孕育——无数的新生命,这就是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谁再来读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我不禁对广玉兰肃然起敬。是啊,花瓣凋谢了,但种子还会生根发芽长叶,也许在来年,也许在某一个角落,又会有一株广玉兰悄然绽放,这就叫生生不息。男子汉们,一起读。
(2)、理解最后一句。
在同一棵树上,尽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树美丽的树,更是一树充满生命力的树。
师引读:远远看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
难怪作者由衷地赞叹——(齐读——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我们对广玉兰的喜爱。
指导试背: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们怎能不把他留在心间。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试着背一背。当然如果你能背上整段文字,就更了不起了!同学们自由地练一练吧。
齐读这句话。什么叫数世同堂呢?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旺盛的生命力?(数世同堂、生生不息)
说一说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吧。(数世同堂就是几代人住在一起,生生不息就是不断地生长、繁殖。)
“数世同堂”文中有一句话就是对它最好的解释。谁找到了?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
3、展示交流
师述:这个大家族之所以能数世同堂,生生不息,那就是因为它有着——指着板书(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任务三:、品读叶,叶香飘溢
过渡:
同学们,花好还需绿叶衬,广玉兰的花美,广玉兰的叶子也别有一番情趣,令作者喜爱。
1、任务呈现
广玉兰叶子有哪些特点?
2、自主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描写广玉兰叶子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广玉兰叶子的什么特点?(美、生命力旺盛)
这当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它旺盛的生命力?(终年不败)还有哪一句话也能充分地展现出广玉兰的生命力?
(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凋落了,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点着自然。)
这是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呀!此时,我们也要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3、展示交流
是啊!正是有了这绿叶的衬托,广玉兰花才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广玉兰真是魅力无穷,那淡淡的幽香,那洁净高雅的花瓣,那生生不息的花朵,那终年不败的绿叶,都给了我们太多的享受。难怪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共同赞美一下这广玉兰吧!
4、深情齐读,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欣赏了优美的广玉兰,领略了它的色美、形秀、幽香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可见生活是那么美好,让我们以后尽情的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吧。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在( )的叶从中,花朵是那样的( )、( )。我无法用( )准确形容那花瓣的( ),说它( )吧,又似乎( );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 ),说它( )吧,它又显得那样( )。
(2)请同学们模仿课文描写广玉兰花的手法,写一种花,写出它的色彩和质感以及花开的各种形态。
2、结果反馈
4、反思总结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广玉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认识绿线中2个生字。
2.能力目标:
(1)初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层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凭借语言文字的品读,感知作者通过准确、精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广玉兰的特点,进而表达自己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知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花的形态来表现广玉兰的特点的。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广玉兰》,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引:有一位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她有一个好听、高雅的名字,她叫——(生读:广玉兰)出示广玉兰的图片
2.交流:同学们,你见过她吗?在哪见过的?
3.师:是的,她是平常的,平常得似乎并未引起我们特别关注。但在作家陈荒煤的眼里、心中却不一样,他由衷赞叹广玉兰。他要赞叹广玉兰的什么呢?打开书,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第二板块:读通感知,识字质疑
1.文章是怎样具体描绘广玉兰的呢?自由读文体会。
要求:把文章读正确。
什么叫读正确? 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怎样做到读正确?有两个秘诀:(1)精神集中,眼到、口到、心到。(2)读错的地方反复读,不放弃。
2.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几个重要的生字词:婴儿 呈现 弹性圆茎 孕育 花蕊 概括 衬托
(2)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写时要注意哪些字?
“孕”上面乃字,小又宽,子字头小插里面,提醒注意蕊的写法。教师点拨,强调字的间架结构。
3.读通课文。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结合读中的难点,重点指导读通顺:
(1)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2)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4.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通过几遍读课文,广玉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具体描绘广玉兰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这样,文章就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三板块:阅读品味,感悟语言
广玉兰哪个方面的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交流。
预设一:学生对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感兴趣,则先教学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的部分内容,下节课继续学习后三个自然段。
预设二:学生对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印象较深,则先教学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的部分内容,下节课再学习前两个自然段。
生:富有光泽,密集油亮,终年不败,透着生气,透着活泼
生:还有: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凋落了,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点着自然。
师:这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对比衬托。用许多树的叶子凋落来衬托广玉兰和松柏一样不畏严寒、四季常青。(板书:对比)
生:先写“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在绿油油的叶丝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再写广玉兰的色彩和质感,最后写“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师: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广玉兰的纯洁?
生:色彩,质感。
师:那是怎样的色彩?
生:白中带青
师:你比作家高明,简简单单四个字就把广玉兰的色彩说出来了,而作者却不能。他说——
生: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
师:为什么我们班同学都可以用“白中带青”四个字形容广玉兰的色彩,而作者却不能呢?
生:他是故意这样写的。
生:这是一种侧面衬托的手法,用作者语言的贫乏来衬托广玉兰色彩的美丽。
生:这样写,可以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广玉兰的色彩。
生:我觉得用“白中带青”太生硬了,像作者这样写“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就让人觉得花朵主要是洁白的,但又有一点点朦朦胧胧的青绿色若隐若现地渗透出来,给人的感觉更淡雅,也更美。
↓下页更多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广玉兰》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孔子游春》教案设计三篇
【 #教案# 导语】《孔子游春》主要写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欣赏春景,观水施教和谈论志向的情景,展现了孔子的学说思想和大家风范,从而给学生以启迪和教育。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入情入境,感受泗水河边浓浓的春意。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走进孔子高尚的精神世界。 3、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感受语文学习的博大和美丽。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吟春诵春,引入春景。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首歌吧。会唱的跟在后面唱,不会的哼哼也行。 2.春天,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妆点着世间万物。你们能找到春天吗?“春回大地千山秀”,中国还是一个文化的国度,你能从诗歌之中找到春天吗? 3、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也有一段写春的语句,找出来读读看,看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4、出示: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说说,感动你的是什么?哪个词? (2)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引导想象,描述自己脑海中的形象。 (3)在你的想象中,大自然还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导读:这是一位美丽的母亲……这是一位多情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配乐朗读。 (5)读到这个地方,我不禁想起了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许,我们在欣赏完这首歌后,我们对这段话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歌曲:《多情的土地》 (6)再读课文。 (7)过渡:这么美的春景,一定也激起了同学们对春天的美好回忆和无限向往,这位伟大的母亲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赞颂的地方。我们也能用这诗一般的语言赞美她吗? ()是她()的() ()是她()的() (二)孔子论水 过渡:就在这美丽的泗水河畔,1510年前的一天,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来这儿尽情地游玩。他们在游玩之时都谈论了些什么呢? (1)了解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走进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读读他的话,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让我们凭借着孔子的话,走进孔子伟大的精神世界……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 2 )指名读。 ( 3 )你知道孔子的这番宏论是围绕哪两个字来展开的吗? ( 4 )你又知道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吗? ( 5 )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呢?孔子看出了水有哪四种精神? ( 6 )你能围绕其中的一点说说你的理解吗? ( 7 )相机指导朗读,引导深入理解。 ( 8 )同学们,孔子仅仅赞美的是这泗水河里的水吗?他赞美的是水的精神,更准确地说是诸如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教化等等等等这样被他称之为“君子”所具有的精神。 ( 9 )什么是君子?那是堂堂正正的人,那是壮怀激烈的人,那是虚怀若谷的人……孔子一生都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征程中完美着、践行实自已这颗“君子”的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同学们,孔子,这是单单说给学生们听的吗?不,他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呀,那也是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啊。说这句话的时候,孔子47岁。一个四十七岁的人还对自己精神的修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是多么了不起啊。 (11)也正是孔子这伟大的精神,赢得了历史的高度评价——(出示)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12)还记得课前听的《论语》吗?这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语录的,这是我们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食粮,想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孔子还有一句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四、教学结束: 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崇敬,再读一遍。篇二 一、教材解读: 《孔子游春》主要写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欣赏春景,观水施教和谈论志向的情景,展现了孔子的学说思想和大家风范,从而给学生以启迪和教育。 “观水”取自于《荀子·侑坐篇》所记述的孔子和子贡濒临东流之水时的对话,“论志”则出自《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两件事在历可能非同一天发生,但是,把“观水施教”和“师生论志”的活动置于春意融融的泗水河畔,既考虑了一定的史实,又兼顾了文学的创造性。这样以“游春”为线索,将自然之春与师生之情融合起来,将自然之景与世事之理融合起来,改编很合理。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课题: 孔子游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 意味深长 司空见惯 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 五.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第八自然段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1、分组听写词语 1)阳光普照 桃红柳绿 翩翩到来 草色青青 绿草如茵 2)波澜起伏 不知疲倦 奔流不息 荡涤污垢 善施教化 3)意味深长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 2、利用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泗水河边的****真美啊,令我们如痴如醉!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孔子的心情却很不平静。他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 二、解读“游春”,识君子 1、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潺潺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又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9自然段,找出孔子那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 2、交流 出示“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水是真君子啊!”(指生读) 3、理解这句话 1)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水是真君子啊!) 2)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联系孔子的话想想填填。出示: 水是真君子,好像有德行,因为 水是真君子,好像有情义,因为 水是真君子,好像有志向,因为 水是真君子,好像善施教化,因为 3)你能围绕其中的一点说说你的理解吗? 4)这段话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5)事实上,孔子的这番话是有感而发的。是眼前的水,调动起了他这么多的感概!找一找,孔子眼前的泗水是怎样的?试着揣摩孔子的内心,把孔子没有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 6)水,生活中随处可见。课文中用了那个成语? 7)让我们走近这位“真君子”,去感受它的伟大。(齐读这段话) 8)哪些人是君子?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4、其实,孔子就是一位真君子 交流对孔子的认识和理解 5、齐读第8自然段 三、领悟用心,指名志向 1、孔子意味深长地给弟子们谈水,弟子们领悟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9——19自然段,边读边想。 2、交流 1)子路是怎样回答老师的询问的呢?能把他的志向和水的品质联系说说吗?子路的话该怎么读呢?(子路:像水一样有情义,和顺温柔、和朋友有福同享。朗读时要表现子路是歌急性子) 2)颜回呢?(像水一样默默无闻,滋润万物,不为自己表功。朗读时要表现颜回的温文尔雅) 3、同学们,假如我们跨越千年,来到了泗水河边,来到了孔子的身边,成了孔子的一名弟子,你能谈谈自己的志向吗? 四、拓展阅读,亲近孔子 1、孔子是一位不凡的老师,他循循善诱,利用大自然的一切来教育学生。孔子一生中留下许多经典的名句,被他的学生收集在《论语》一书中。“练习7”中就有孔子的名言。 2、出示孔子论学习的名言,学生诵读、积累。 板书设计 23 孔子游春 循循善诱 有德行 充满智慧 有情义 真君子 有志向 善施教化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2、熟读课文,能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系,感受文中洋溢着的深情。 3、初步学会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4、会借助互联网自主学习并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春”导入 1.说春天的词语猜季节。 鸟语花香 绿草如茵 万象更新 繁花似锦………… 2.板书:春 3.扩展春天的词语、诗句等。 二、思考。 1.板书课题。 孔子游春 2.你想了解些什么? 三、听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演示课件。(配乐朗诵) 四、交流、反馈。 你听明白了什么?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五、 还有很多问题,你打算如何解决? 1.借助网络,自主学习。 2.自主选读,感悟语言 、批注阅读。 板书: 阅读的感受、发现的疑问、提出的挑战 (学生自主选读,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体现教为学服务。) 3、交流。 六、教学:“泗水春景”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我们不紧迎来了听课的老师,连“泗水旅游公司”的经理 也赶到了这里。 我就是“泗水旅游公司”的经理,我们这里景色优美,眼看“5.1”黄金旅游就要到了,可是还缺导游,听说金南中心小学六(3)班的同学不但人长得潇洒、美丽,而且能说会道。今天我是来招聘导游的。 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导游竞聘? 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1)学生读2节。 (2)指名读课文。 (3)设计导游词。 (4)学生交流。 (5)大家表演精彩极了,本公司决定,全部录用。 (在学生自主选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意境美,表达方式的美,更好地诵读好这段文字。) 七、学习字词。 八、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家你打算作些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明天,我们毕业》教案
《明天,我们毕业》教案(一)
设计思想:
语文课教什么?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问题。但是,有很好的回答吗?
在我小的时候,语文课教“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文本(一整块红绸布)被撕成了一条条“美丽的红绸带”;后来,教“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要关注孩子的心灵和思想;现在,有人说,不仅要教“写了什么”,还要教“怎么写的”——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特点;还有人说,要教“阅读文本的方法、策略”……
李海林先生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一文中说:“目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出现的问题,主要的,就是对‘教什么’的问题在理论上的毫无建树与实践上的全面落空和严重缺失。”这样就导致了语文教学课程体系的沿旧之路,改革无法深入、无法有实效,总在打外围战,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因没有先进的课程内容支撑而失去了积极意义,也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泛化、模糊化。
这其实就是一个语文课程内容的创生问题。面对同一个文本,我们教师该确定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关系到确定的先进的教学目标能否得到体现和实现的关键。我以为,言与意,是优质阅读教学的两个支点。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在结合了文本本身的特性,考量了学生的特质后,取得言意共生,道器兼顾的效果。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特殊的课文。其一,位置特殊。位于第十二册教材的最后一篇,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的最后一篇教材。其二,意义特殊。教学时,正值学生毕业前夕。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情感积淀与文本所表达的感情是非常契合的。
基于此,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也有着很特殊的意义。一个是言语技能、阅读策略方面的。六年语文学习结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字词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本的能力;另一个即孩子们共同生活了三年,且寄宿制学校朝夕相处,感情深厚,在这毕业前夕,有和这篇课文相通的情感基础,但又不完全相同,这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应该是他们心灵成长的一个驿站。
提前自学
提前自学目标:
1、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一些新词。
2、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提前自学过程:
1、读课文1-2遍,从文中划出下列词语:
眷恋、偎依、矫健、教诲、雏鹰、炽热
其中“眷恋”经过查字典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析并分别组词:矫( )、骄( )、娇( )
“炽热”中“炽”的读音是__________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
情境研讨(两课时)
情境研讨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中作者对学习生活、老师的回忆和眷恋。
2、明白作者是抓住了哪些典型的镜头、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3、激发孩子们自己对母校、老师、同伴的深深眷恋,让这节课成为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场景。
情境研讨过程:
一、 揭题明任务: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明天,我们毕业》,看到这篇课文,读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想法与感受?——读好这个课题
2、大家的心和作者的心是相通的。作者这样说:
(师有感情地述课文第一自然段)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3、课文究竟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让我们自己来读懂它。
二、 读懂课文——用自己的方法:
1、回想一下,学了六年语文,你认为,对于一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读懂它?
生交流,要点:
A、作者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B、理清课文脉络——课文的层次 C、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D、作者怎么写的?——写作特色 E、有什么收获或思考?
2、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些方面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注意要从课文中找依据。学了六年语文考考自己阅读的能力。学习时间:十分钟。
三、 汇报交流——自己的收获:
要点:
1、主要内容:这篇散文作者回顾了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和老师的辛勤教诲。
2、课文脉络:
第1自然段:告别之际涌起了深深的眷恋。
第2—7自然段: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的回顾和对老师的感激、眷恋。
第8—9自然段: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豪情。
其中,2-7自然段,又可以分成两个层次,2-5自然段,对应学习生活的个、回顾;6-7自然段,对应对老师的赞颂、感激和眷恋。
3、作者抒发的感情:
(1)你能找到课文的文眼吗?——眷恋。——文中饱含着的就是作者的眷恋之情。
(2)眷恋一词:我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是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留恋。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深切的留恋?可以是词、可以是句,也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标点。浏览课文进行圈划。
(3)你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来进行汇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评点。
4、写作特色:
(1)多用排比、对仗——学生举例,领会这种写作方式可以使感情更强烈,更富有感染力。
学生选取一两处,和小伙伴一起进行小组诵读,读出深情,读出气势。
(2)撷取了典型镜头——举例,领会这种方式对于作者叙写回顾有着打动人心的效果。
学生回顾自己小学生活中的典型镜头,进行叙说。
5、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注意引导——读完一篇课文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读别人的文章,思考自己的事。
四、 学生的诗——送给老师和母校:
1、课文抒发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十一天过后,你们也将毕业,此时此刻,你想到的是什么?——生自由交流。
2、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我们班里一位同学的心声。读一生日记《我不想毕业》。
3、课文中说,“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为了给我们这一条船留下一份珍贵的纪念,为了给我们45个水手的毕业珍藏一份隽永的回忆,让我们在这小学生涯的最后一篇课文的课堂上,以“明天,我们毕业”为主题,写一首诗。可以以课文为榜样,学习它的写法,也可以自己发挥,用我们最美的文字抒发我们最真的感情。
4、学生自己创作。
5、学生找自己的伙伴进行诗歌朗诵。
课件(配乐)——《明天,我们毕业》——六(2)班 我们这条船 毕业的歌
五、老师的诗——送给孩子们
1、亲爱的孩子们,从你们饱含深情的话语里,从你们天籁一样的声音里,我体会到的是一颗颗金子样的心。在你们即将毕业之际,在这最后一堂语文课上,请让我用一个语文老师最普通的方式,最真挚的情感为你们献上一首诗,写给你们的诗
(师配乐朗诵《明天,你们毕业》)
明天,你们毕业
石榴花开的季节
骊歌又将唱起
蒲公英架起小伞
毛毛虫也变成蝴蝶,张开了翅膀
现在,
到了你们毕业的时刻
不用去怀想
那些共同走过的时光
每一个朝夕相处的日子啊
像镌刻在生命中的一样
也苦也甜也芬芳
我们的课堂
是心爱的语文行走的地方
当你们智慧的火花跳跃出来
我会兴奋地手舞足蹈,无法掩饰
当你们面对我的问题沉默良久,缄口不语
我也曾经抑制不住地赌气心伤
当运动会上
你们高声呐喊,彼此搀扶
当大合唱时
你们动情演绎,满载荣光
当偶然认识了丹丹
你们自发倡议,爱心传递
当毕业前最后一堂音乐课上
你们给我欢笑
也让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滚滚流淌
……
我心爱的孩子们
你们每一个
都是我心中最美最棒的音符
每一个
都会成为我记忆中的太阳
将我的内心
照得很亮很亮
像自己喂养的小鸟
羽翼渐丰
要去天空翱翔
心里那么不舍
又满是期望
像自己心爱的女儿
要出嫁了一样
欣慰又满怀惆怅
望着你们用过的课桌椅
耳边会有笑声回荡
如果三年的时光
也伴随着你甜蜜而又青涩的成长
就让我们
用彼此的祝福
送每一个人起航
飞吧,要高高地飞
那么大的天空,那么宽的海洋
你们要做鹰,搏击长空
你们要做鱼,腾跃龙门
就让我继续留在这里
耕耘
守望
归理拓展
1、搜集一些关于毕业的诗歌、文章读一读。
2、回忆我们一起走过的三年的时光,为同学写留言。
《明天,我们毕业》教案(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天真烂漫”“凝聚”造句。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2、作者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
(2)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
3、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2——5)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进敬爱的老师。
第三段(6)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年它们左右的占位情况,比较异同
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
3、学生板演,评议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教学目的:
1、能在明确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我们在这学期已经学习了四篇古文,那么有谁能总结一下学习古文的方法、步骤?
(明确:①多读。②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③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④查阅有关资料)
二、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
1、由学生把预习时通过查字典找到的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谏(jiàn) 孺子(rú) 曲附(qū) 颈(jǐng)
2、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
(1)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2)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汉王朝的兴衰,他著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如果同学们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新序•说苑选译》。《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3、指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然后评读。
4、教师范读课文,再要求全体同学齐读课文。
5、检查字词的理解。
(1)分别指定学生逐句朗读,指出句中自己预习的重点词的意思,再逐句翻译。
(2)以下是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子(你) 是(这,此) 务(追求) 悲(动听)
(注:“悲”在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均没有“悲鸣”的解释,学生大多选“悲哀”,这里老师须引导学生理解“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此时它不但不悲,反而是在唱着动听的歌,这“动听”的意思是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有许多字古今的意思差异很大,所以同学们要想深入学习古文还要预备一本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
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1、老师把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1)少孺子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
2、学生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可结合课外资料谈)
引导学生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什么。(找出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老师可给予进一步补充:如果吴王为了夺取地盘而攻打楚国,就可能使吴国遭到巨大损失,甚至丢掉整个江山。可见少孺子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
3、少孺子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劝阻吴王不要攻打楚国,要考虑周到,通盘谋划。)
4、既然目的是这个,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想象少孺子听了吴王“敢有谏者死!”这个命令后的心理活动,认识到直谏不行,不见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白白地葬送。所以他才故意地“怀丸操弹,游于后园,”故意地“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吴王的注意,趁机讲这个故事。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精心安排设计的,足见他用心良苦。)
5、吴王为什么没有杀少孺子,反而说“善哉”呢?
(1)少孺子的目的达到了吗?读读书上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意思。(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2)吴王说:“好啊!”他在夸赞什么?
(3)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吴王在夸赞少孺子的同时还在为自己没有攻打楚国而庆幸,为国家有少孺子这样的栋梁之材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说了一句“善哉!”。应当重重奖赏的忠臣,能杀吗?——不能(生齐答)。
(教材的译文翻译成“你讲得很好!”似乎不完全,吴王当时不仅在感叹少孺子讲得好,同时也感叹少孺子的办法想的好,也为自己没攻打楚国而庆幸,一个“善哉”包涵了多重含义。当然,面对初一的小孩子,也完全把当时的情况简单地解释一下,说成“你讲得很好!”)
四、总结全文
课后习题:
1、 给加点字注音
螳螂 捕蝉 谏 曲附 其傍
2、解释加点词语
(1)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
(2)怀丸操弹
(3)不顾其后之患也
3、翻译句子
(1)如是者三旦。
(2)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3)此三者务欲得其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4、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5、文中少孺子为什么“怀丸操弹,游于后园”?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与吴王伐荆有什么联系吗?
本文相关文章:
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活动教案《怎样美化教室》)
2024年9月15日 08:20
轮椅上的霍金教案(课文《轮椅上的霍金》的一道问题:(要教案上的标准答案))
2024年9月9日 09:00
北师大版二年级一分钟能干什么教案?记忆大比拼:你真的记住了吗
2024年9月2日 10:00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三篇】)
2024年9月2日 04:30
更多文章:
网站后台维护(网站维护都需要做什么网站SEO优化简单的操作该如何进行)
2024年5月28日 21:50
4s店中秋促销活动策划书(实用5篇)?情人节有哪些消费主义的陷阱
2024年6月17日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