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寄李儋元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目录
- 寄李儋元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唐诗鉴赏:寄李儋元锡
-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 韦应物古诗《寄李儋元锡》原文及译文鉴赏
-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 寄李儋元锡平仄声划分
-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 韦应物的赠别诗《寄李儋元锡》赏析
- 寄李儋元锡
寄李儋元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投赠诗。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恩田里,邑有流亡愧俸践。 闻道欲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对山河不再、百姓流离失所的感慨)、思念友人的情怀。
唐诗鉴赏:寄李儋元锡
中唐诗简说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这一时期的诗歌,其情感基调是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高雅闲淡,或雕琢炼饰,或浅切平易;气审美趣味,由外拓趋向内敛,由自然趋向锻炼,有昂扬趋向于低沉,由浓郁趋向高秀。唐诗在中唐发生了重大转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鉴赏】 韦应物(737-792或793)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 chu2)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诗中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cǐ3)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此诗的政治背景。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次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第三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巩溪诗话》)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原诗注释翻译赏析
1、【原文】: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2、【注释】⑴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_县时旧友。⑵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⑶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⑷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⑸问讯:探望。3、【翻译】去年花开的时候与你分别,今日花开的时候已是一年。世事变幻心茫茫难以意料,心情愁苦意昏昏春日独眠。一身全是病想念故里田园,邑有灾民惭愧领朝廷俸钱。听说你今年还要来看望我,我天天上西楼盼望你早还。4、【赏析】:《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诗写怀友之情,表明了自己的忧郁。前两句历来为人所称赞,范仲淹曾叹之为“仁者之言”。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_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韦应物古诗《寄李儋元锡》原文及译文鉴赏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作者简介】
韦应物 (公元737 - 约792),人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唐代大历时期大诗人。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而著名,语言简淡而意蕴深远。有《韦苏州集》。
【字句浅释】
解题:李儋(dan),字元锡,是作者的好朋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作者分别后,曾托人问侯。次年春,作者写了这首深受后人赞美的诗答赠他。花里:指百花开放的春天里。茫茫:模糊不清。黯黯:心神沮丧的样子。思田里:想要辞官归田。邑:古代称城市或县,这里指作者(当时任滁州刺史)管辖的地方。流亡:因为贫穷而逃亡在外。俸钱:即俸禄,就是官吏的薪水。
【全诗串讲】
去年你我花里相逢又相别,今天花儿再开时又是一年。
时局一片迷茫让人难预料,春天里心神沮丧愁闷难眠。
一身的疾病本想辞官归田,百姓贫穷逃亡我愧对俸钱。
听说你打算来这里叙寒暖,期盼中见西楼月儿几回圆。
【言外之意】
作者任滁州刺史的一年里,直接从与人民的接触中了解到国弱民穷、军阀横行的时局,深自忧虑。当年冬天就发生朱泚叛乱称帝的事,唐德宗出逃。作者派人北上打听消息,到写此诗时还没有回音,可想心中焦虑之情,因此有“世事茫茫”的感觉和“难自料”的担心,以至造成“春愁黯黯独成眠”的忧郁和沮丧情绪。身 多疾病、有志难展,本来该辞官归隐,但自己治下还有百姓因贫穷而逃亡,内心深感惭愧和自责,因此不能一走了之。在此进退两难、内心矛盾的苦闷中,自然盼望 朋友早日来临,以便一叙衷肠,从友情中得到一些安慰和勉励。
后人推重此诗,主要是诗中坦然表露了一个清廉正直官吏的思想矛盾和苦闷心情: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真实感人。其中“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到宋代备受赞扬,范仲淹称为“仁者之言”,朱熹赞为“圣矣”,颇为推崇。其实,作者只是按照自己一贯的作法,把自己的内心真实的呈现于读者面前。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
1、邑:指属境; 2、流亡:指灾民。
译文:
去年花开时节, 适逢与君分别; 今日春花又开, 不觉已经一年。 人间世事茫茫, 件件难以预料; 春愁昏昏黯黯, 夜里独自成眠。 身体多病, 越发思念乡田故里; 治邑还有灾民, 我真愧领俸钱。 听说你想来此, 探访我这孤老; 西楼望月圆了又圆, 却还不见。
赏析:
这也是一首投赠诗。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自宋以来,倍受颂扬,即使今日,依然闪烁光辉。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
《寄全椒山中道士》
作者: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
1、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 2、白石:这里借喻全椒道士,说他生活的清苦。
译文:
今天在官邸斋舍中觉得冷清, 忽然想起隐居全椒山的友人。 他或许正在山涧底捆绑柴荆, 回到家里点火熬煮白石充饥。 我本想捧持一瓢醇香的美洒, 在这风凉雨冷的秋夜去拜访。 然而满山遍野尽是纷纷落叶。 到何处去找寻老朋友的足迹?
赏析:
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诗人心头之冷。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在秋风冷雨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
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句,也确是诗中绝唱。宋苏东坡颇爱此诗,并刻意学之,步其韵为之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然终不如韦应物之句。《许彦周诗话》评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之不当和也。
山石榴,寄元九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斫得厅前栽。 烂熳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麴尘。 泪痕浥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 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 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栏前只忆君。 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赋得暮雨送李胄》
作者: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
1、楚江:长江。 2、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3、漠漠:水气密布的样子。 4、海门:长江入海处。 5、浦:水边。
译文:
楚江笼罩在微雨里, 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 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 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 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赏析: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是著名的诗人韦应物所作,此诗是作者在滁州上任时所作,内容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正文: 寄李儋元锡 作者: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寄李儋元锡 翻译: 去年花开的时候与你分别,今日花开的时候已是一年。 世事变幻心茫茫难以意料,心情愁苦意昏昏春日独眠。 一身全是病想念故里田园,邑有灾民惭愧领朝廷俸钱。 听说你今年还要来看望我,我天天上西楼盼望你早还。 寄李儋元锡 字词解释: ⑴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⑵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⑶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⑷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⑸问讯:探望。 寄李儋元锡 背景: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春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此诗的政治背景。 寄李儋元锡 赏析: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后世评价: 《巩溪诗话》:节苏州《赠李儋》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郡中燕集》云: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祖,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 《韦孟全集》:简淡之怀,百世犹为兴慨。 《瀛奎律髓》:朱文公盛称此诗五、六好,以唐人仕宦多夸美州宅风土。此独谓身多疾病、邑有流亡,贤矣。 《唐音癸签》:韦左司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仁者之言也。刘辰翁谓其居官自愧,闵闵有恤人之心,正味此两语得之。若高常侍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亦似厌作官者,但语微带傲,未必真有退心如左司之一向淡耳。 作者资料: (737~792) 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世族,自天宝十年(751)至天宝末年,入宫为三卫郎。安史之乱后,玄宗奔蜀,他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大历十三年(778)任鄂县令。建中年间出任滁州刺史。贞元元年(785)改江州刺史。贞元四年入朝为左司郎中。次年出为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寄居苏州永定寺。世称韦左司、韦苏州。韦应物青年时代侍卫玄宗,生活不拘小节,豪横放荡。中年后久历州县地方官吏,目睹百姓疾苦和社会时弊,思想渐趋成熟,成为一个清廉的地方长官。他的诗歌在唐代已有胜誉,白居易《与元 九书》云: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如《采玉行》、《夏冰歌》、 《杂体五首》等诗,揭露王侯贵族的享乐生活,反映采玉、采冰人和寒女的疾苦,可以说是元、白新乐府的新声。然而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山水田园诗,后世将其归入山水田园诗派。其代表作如《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赋得暮雨送李胄》、《游开元精舍》等,写景优美自然,于平淡之中道出人所不易表达的感受。其山水诗中亦不乏雄豪的气势,如《西寒山》的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荡,则充分显示了大家手笔和才华,非一般田园诗人所能比。韦应物的诗歌 创作成就最高的是五言古体诗,其风格冲淡闲远,语言流畅简洁,在当时及对后世均有较大影响。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
寄李儋元锡平仄声划分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寄李儋元锡
【作者】韦应物【朝代】唐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译文: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又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赏析
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
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倒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作者】: 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他这番自述,不禁使人联想起在锦衣玉食绿酒红灯中长大的高干子弟,总是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的。奇怪的是,他却在玩乐够了之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世以"王孟韦柳"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 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胡马"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注释】: 邑:指属境; 流亡:指灾民。 【赏析】: 此诗写怀友之情,表明了自己的忧郁。前两句历来为人所称赞,范仲淹曾叹之为"仁者之言"。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自宋以来,倍受颂扬,即使今日,依然闪烁光辉。
韦应物的赠别诗《寄李儋元锡》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春天。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下面就和 考 网一起来了解来了解下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欢迎阅读!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先从叙别开头,写去年春天在花里相逢而又分别的情景。颔联“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写自己的烦恼苦闷。联系诗作背景可知,当时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国家的前途命运堪忧。“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一片渺茫,又指个人的未卜前途。作为一个朝廷命官,作者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直到写这首诗时还未得到任何音信,诗人的心情是十分焦虑的。当他看到眼前美好的春光时,既想起了当年分别的友人,又为国家的形势所担忧。所以,这美好的春天给他带来的仅有忧愁苦闷而已。这两句以情叹景,把诗人那种茫然、黯然而又百无聊赖的复杂心绪准确地刻画出来。
颈联写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当时有志官员的矛盾心情。因为身多疾病,便想到了归隐;但如此做法就有愧于受苦受难的百姓。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处境下,诗人需要友人的慰勉,因此便盼望友人的到来。
扩展阅读:韦应物的人物简介
韦应物(737—792),长安人。唐玄宗时为三卫郎。建中二年(781)为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江州刺史。贞元初(785左右)为苏州刺史,后世称为“韦苏州”。所作词仅存《三台》、《转应》数曲。
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扩展阅读:韦应物的代表诗作摘抄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寄李儋元锡
寄李儋元锡 类别: 七言律诗 体裁: 诗 年代: 中唐 内容介绍 原文 寄李儋元锡①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②。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③。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④。 ①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 ②黯黯:低沉暗淡。 ③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④问讯:探望。“闻道”两句说,听说你们想来探望我,我渴望你们来,在州城西楼盼望,已经有几个月了。 去年花开时节,适逢与君分别; 今日春花又开,不觉已经一年。 人间世事茫茫,件件难以预料; 春愁昏昏黯黯,夜里独自成眠。 身体多病,越发思念乡田故里; 治邑还有灾民,我真愧领俸钱。 听说你想来此,探访我这孤老; 西楼望月圆了又圆,却还不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思念友人的情怀。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别来不觉又是一年。中间四句触景生情,写一年来的感受。世事渺茫难料,因而愁绪满怀;从自身来讲,既多病而思归,又为没有能做好父母官而自愧。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为七律中名篇。 【评析】: ��这也是一首投赠诗。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自宋以来,倍受颂扬,即使今日,依然闪烁光辉。
本文相关文章:
如何评价某种爱的记录感情线是怎么样的?我爱你的100个瞬间,一本怦然心动的小书
2024年8月30日 00:40
始皇既没 余威震于殊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和“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翻译
2024年7月11日 14:50
更多文章:
2022元旦发朋友圈的佳句(宝贝2022元旦祝福语朋友圈经典有趣大全)
2024年7月22日 09:20
多行不义自毙自(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哪里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典故)
2024年4月17日 09:30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说课稿【三篇】)
2024年2月25日 07:00
在爱的路上一直没有缺席过是啥意思?“在爱的路上,最大的过错是错过” 法语应该怎么翻
2024年3月1日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