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关于面积的教案)
本文目录
- 小学三年级关于面积的教案
-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教案怎么写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 三角形面积公式怎样推导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原创
-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小学三年级关于面积的教案
【 #三年级# 导语】物体所占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面积就是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面积单位指测量物体表面大小的单位。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关于面积的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关于面积的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数学王国真是太神奇了,你们看这些物品都是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找来的,你们知道吗它们身上还有数学知识呢!(展示教师带来的各种实物)
[从生活导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神秘而简洁的话语可以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二、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你们想亲自动手摸一摸吗?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到前面来的同学要比上双眼只能用手摸,然后告诉大家你摸到的是什么?(选3个同学)
[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产生摸的兴趣,从直观图形入手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初步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
2、其他同学都已经跃跃欲试了,你们也想摸摸吗?那请你摸摸文具盒和橡皮的表面,并帮同桌检验一下他做的对不对?
3、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教师板书部分概念)
[教师揭示部分概念,让学生体会从感知到总结的成就感]
4、观察你身边的物体选择一个和小组的同伴们说说哪里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通过多次摸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不同形状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巩固刚刚认知的概念]
三、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把手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的轮廓描到纸上,你能试着说说它们的面积吗?如果遇到困难也可以悄悄找你的同桌来帮忙。(建议边做动作边说)
[通过摸实物的表面抽象到平面图形的表面,有这个过程学生就不难理解了;做动作可以看出学生找的是不是整个的面,而不是外框的周长,虽然这节课没有提到周长这个概念,但是要给学生这个意识,区别开它们;小声求助这是给一些潜能的学生一个辅助,照顾他们也能有所得]
2、教师在小黑板上画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指名学生说说它们的面积是什么?[教师有目的的指名,对于班级比较潜能的学生听了别人的交流和汇报后,也是给自己学习和巩固的过程,更是教师对全班同学摸底的过程]
3、你们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了!那么你能仿照刚才也试着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吗?老师也同样把你们的这个发现板书在黑板上。
生:平面图形(表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师同时板书另一部分概念并解释把表面去掉的原因)
[有了上一个环节的基础,学生仿照总结出这个概念不会有那么大的困难,本来总结抽象图形让学生理解起来会有难度,不过有了这个铺垫,给了学生一种经历后的成就感]
四、揭示整个概念
通过你们这些有价值的发现,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那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通过板书学生总结起来很简单,这是为了培养他们研究后学会总结的能力和意识]
五、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小组合作)
1、师:拿出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先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并根据需要用你身边的工具证实你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出的方法多。
[这是实行小组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抛给学生问题之后必须给他们足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体现了一点后面涉及到的估测意识]
2、你们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给小组的伙伴们吗?请你们在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剪拼法、数方格、摆正方形、摆硬币等)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多种方法的操作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教师深入其中观察出现哪些没有预设到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更适用呢?那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了。
六、趣味游戏
1、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和我面积一样大的图形(教师出示一个面积为7个小方格的图形,让学生画出一个或者几个)
2、根据同桌的提示猜一猜他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只能提示自己的图形面积是几个小方格,要求不能超过10个格子)
[这两个游戏一个比一个难度大一些,其中第二个游戏的目的不是比谁猜得更准,而是通过这种学生喜爱的方式,展示出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相同面积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七、总结
【篇二】小学三年级关于面积的教案
【教材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面积的含义,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面积的大小,画出规定面积方格数的图形,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编写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这一问题的结论,最后让学生画规定面积的图形,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创新思维。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要准确地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应用统一的单位去比较。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面积"这个词,有自己对"面积"的模糊认识或错误认识,但对究竟"什么是面积"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学习该内容时,"什么是面积"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对学生来说十分困难,学生会把已往学过的"周长"与"面积"不自觉地联系起来,含混不清或是错误的认为一个物体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的面积等。
学生学习的兴趣:各种操作活动,有挑战性的问题。
学习方式:合作、讨论、交流
学法: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大胆质疑、发现新知、获得新知、运用新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面积"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面积",会用比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发现"什么是面积",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合作、讨论、交流、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找出更优的比较方法,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各种事物的认识,并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获取新知(15分钟)
1、"面积"同学们在平常生活中听到过吗?你能谈谈你心目中的"面积"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不做任何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到哪种程度,有哪些错误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面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面积")
2、活动:
①摸老师准备的两本书的封面(语文、数学)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②观察老师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或者摸摸老师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你有什么发现?
③观察黑板上老师画的三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认识"什么是面积"做好铺垫)
3、教师引导小结:刚才同学们感受并观察到了书的封面有大、有小,手掌面有大、有小,一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这些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举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什么是面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5、请觉得自己原来认识的"面积"是错误的同学站起来,谈谈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的正确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5分钟)
1、教师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提问: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
当学生回答发生争论时,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准确地比较出它们的面积大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面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或图形,我匀可以用观察的方法直接比较出结果,当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时,我们就不能凭肉眼观察了,得找出更合理的办法才能比较出结果,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调动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
2、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比一比。
3、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
4、小组汇报:(教师随机用课件展示学生的方法)
参考比较方法:①用学具盒中的圆片摆,正方形只能摆9个,而长方形可以摆10个。②用折一折、剪一剪,再拼一拼的方法。③用学具盒中的方格纸来比。④自己动手画方格。⑤算一算(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公式计算)。
5、提问:①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②如果用大小不同的格子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体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画一画,说一说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是7个方格的图形。
②展示有创意的作品,学生评价。
③说说通过这次动手画,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学生自己评价,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的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5分钟)
1、教材练一练第二题,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结果的?
2、教材练一练第3题,自己数一数,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的数法(教师随机用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此题有半格的情况出现,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数出整格和半格,从而掌握在方
格纸上比不规则图形大小的方法。)
3、教材练一练第4题
比一比,看谁比的快。(教师用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练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5分钟)
1、说一说:什么是物体面积?怎样比较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2、应用:(课件展示)
比一比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的周长,再比一比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面积。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篇三】小学三年级关于面积的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49——P50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面、摸面、摆面、想面、比面等多样化数学活动中,由浅入深地从“面在哪、面有多大”两个层次开展体验活动,认识“面积”的概念;
2、在经历“面在哪”、“面有多大”、“比面的大小”的认知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及“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积累操作、交流、归纳、概括等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二维空间知觉水平;
3、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面在哪?面有多大?);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面积”含义的建构。
教学准备:PPT、各种实物,学具(方格纸、方片、剪刀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老师奖了一部手机,你们能帮它找一个合适的保护膜吗?
课件演示:手机的保护膜
【设计意图: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面在哪”
师:“面在哪呢?,你能在这些物体的身上找一找、摸一摸、并说一说你摸到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依次“找面”、“摸面”的过程中,辩析来自学生背后有价值(错误、不完全的、片面的、正确)的行为与信息。】
2、交流与反思
(1)“这些面从哪找到的?
(2)“这些面有什么不同点吗?”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积的表象】
3、体验“面有多大”
体验面的大小——“通过摆一摆,说说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大?”
【设计意图:通过几组面积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唤发学生的多种经验参与问题的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通过图形面积大小数量关系的思考,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表象能力水平。】
4、动手操作、比较大小,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
(1)直接观察比较
比较两个大小悬殊的面积大小(观察法和重叠法)
【设计意图: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培养了直观估测的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2)借助工具比较
师:有些图形我们直接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图形(附页2中图6)谁的面积大?
①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②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
D、小组代表展示验证,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三种方法:折叠、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在汇报多样比较方法时,按由繁到简的顺序,如:先是剪后重叠比的;然后是数格子的;……这个在学生活动时由教师巡视发现确定汇报顺序。)
(3)师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比较方法(“观察法”“剪拼法”“摆图形”“数格子”“统一标准”),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统一标准”,从而顺利验证猜一猜的答案,体验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学生上台交流展示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实践应用
1、直观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2、创意大比拼
练习49页画一画。
让学生先说一说要求中要注意什么,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学生自己尝试画,先完成的同学的可以相互看一看,分享不同的画法。然后再全班展示交流中,体会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面积的认识,让学生自由想象,画出各种图形,然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四)总结收获
教师:“这节课,你明白了什么新的知识?”、“这节课,你觉得哪个活动最有意思?为什么?”、“这节课,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得好?”
【设计意图:围绕上述三个问题,从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活动体验层面进行反思与回顾。】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 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回顾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理解和形成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网络。 3、进一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揭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4、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回顾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引导学生找出公式推导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精彩、难忘的瞬间,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看吗?(出示各种形状的照片)多么开心的春游啊!这几张照片我都很喜欢,很想把它们放在我的办公桌桌面上,但它很容易沾染灰尘,又不能清洗,我想请大家来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让我的这几张照片保存时间长一点、看起来更美观呢?这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呢? 生:做这个相框需要多长的木条? 师:实际上是求什么?(周长) 生:一共需要多大玻璃呢? 师:就是求什么?(面积) 二、整体知识点。 这节课,我们会用到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齐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接下来我们就按照大家的想法一起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板书课题:“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 请学生指一指长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 师:什么是它们的周长?它们的面积是什么?你能用不同颜色的彩笔表示出来吗? 学生用彩笔表示出六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请学生在视频展示仪上汇报交流。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生1: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生2: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那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我们曾学过的计算公式还记得吗?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会吗?课件演示。 操作体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准备好的长方形纸,请把长方形纸剪出最大的正方形,在正方形中剪出最大的圆。 这样操作对吗?句子中的最大是什么意思?面积。 那如何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呢? 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习的是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有什么作用呢?六种图形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小组活动: 1.六种图形之间是怎样联系的?把它们的联系告诉小组的同学听。 2.然后小组合作设计一幅关系图,表示出图形与图形的联系。 a、小组交流 b、汇报结果(板:连接各图形)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你们设计的关系图? 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回答: (1)我们组的意见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基础,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都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三角形、梯形在面积公式又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2)长方形是通过数方格来推导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公式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的,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的。 (3)从左往右看,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它图形的面积公式;从右往左看,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计算时,都是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下面每一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 师:你们有办法比较吗? 学生看图讨论,个别汇报。 生:第一组中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1:我用数格子的方法知道他们相等。 生2:我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割平移后就是上面的长方形,它们面积相等。 生3:我用面积计算公式算出他们面积是相等的。 师: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你是怎样想的? 生1:可以量一量。 生2:把两个图形比一比,因为斜边大于直角边,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一些。 师:第二组中的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有什么关系? 生: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从图中看出面积不相等。 生2:比一比就能知道周长是相等的。(学生汇报,教师电脑显示) 师:从上面两组图形的比较中,你能发现什么?讨论一下。 生1:我们小组发现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生2:我们小组发现两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 2、故事中的数学。 从前,有一个老人。他有三个儿子。一天,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孩子们,我已经老了。我没有多少家产留给你们,只有院子里还有一块地,就分给你们吧。”说着,老人拿出三根绳子,“你们每人拿一根绳子到园子里去圈地,谁圈到多大一块地,这块地就属于谁的。你们圈剩下来的地就还留给我种吧。”三个儿子一听,赶忙拿着绳子往园子里跑。想不想看看这三个儿子到底围成了一块怎样的地?仔细看,你有什么发现? 3、王大爷的困惑。 王大爷骑自行车去公园散步,计算自行车绕圆形花坛要多少圈?圆形花坛外面铺了宽一米的橡胶车道,请你计算一下橡胶车道的面积有多大? 4、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同学们对公式掌握得很不错,也进一步理解了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接下来,老师要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上课前的那两个数学问题。现在请你告诉我怎么计算我需要多长的木条,多大的玻璃。出示导入时的照片,给这些照片的四周做上一个木条的相框,面上镶上块玻璃,做这个相框需要多长的木条?一共需要多大玻璃呢?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收获? 1.懂得了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是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
师:我们学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队了,学校为他们做了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的
师:你们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2 新知探究
(一)、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生说推导过程
师: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我门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来研究的,那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怎么研究呢?
生1:我想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和四边形。
(二)、动手实验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型,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组能用多种方法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成果,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经过猜想,验证,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请展示给大家看。 生展示
汇报一: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汇报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汇报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
除此之外,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2
=长×宽÷2
=底×高÷2
(四)、例题讲解
红领巾底是2500px,高33 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巩固提升
(一)、 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 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单位:厘米)
(二)、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们的面积。 ( 单位:厘米)
??(三)、
上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看图填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四) 、选择:下面图中面积计算是4 × 3 ÷ 2 的有( )。
????????
?(五)、用两种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六)、思考题 你能在图中再画出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课后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2
= 长×宽÷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 底×高÷2
三角形面积公式怎样推导
1、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形成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复习. 提问:你知道的平面图形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图形) 我们学会计算面积的有哪些?(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生:……)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是我们从书中了解到的,是数学家推导出来的.是依据什么、怎样推导出的呢?今天我们也来作回数学家,利用你们手中的三角形,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 二、动手操作,归纳 1.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推导公式. (每个小组有一套三角形学具,包括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1个等腰三角形,1个钝角三角形和1个锐角三角形) 汇报、展示 2、归纳、演示 把一个等腰三角形沿着底边上的高,从中间剪开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相等、形状相同)拼成一个长方形. 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宽是原三角形的底边的一半.所以长方形面积= 高×底÷2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所以三角形面积=高×底÷2,变形后得:三角形面积=底×高÷2 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对折后剪开,把剪下的小三角形补在一边,拼成长方形. 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原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原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长方形面积=底×高÷2,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那么是不是只有特殊的三角形才能转 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而一般的三角形就不能呢? 把一个三角形沿着两边的中点对折,然后把两边多余部分往里折,折成一个2层的长方形. 折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原三角形底边的一半,宽也是原三角 高的一半,所以长方形面积=底÷2×高÷2.而这样的长方形有2个,所以 三角形面积=底÷2×高÷2×2,变形后得:三角形面积=底×高÷2 把2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直角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宽就是直角三角形的底.长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是这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3、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S表示 三角形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字母表达式可以写成S=a×h÷2.有了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解答有关的题目了. 三、应用 口答下列三角形的面积.练习.(单位:cm)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通过学习你能解决什么生活问题? 希望满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激发:1.出示平行四边形 1.5厘米 2厘米 提问:(1)这是什么图形?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 二、指导探索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7、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二)教学例1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三、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四、反馈练习 (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三) 判断 1、 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 五、作业:85页做一做和练习十六1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原创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和第六单元第91页、92页例2及练习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属于“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教材把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三下《长方形的面积》、四下《三角形的认识》以及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知识之后。由于常见的多边形(包括圆)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不但求多边形面积时可以先求出各个三角形面积再相加,包括面积公式都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可以说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核心地位毋庸置疑。 人教版教材中仅提供了“倍拼”这个方法,引导学生将直角、锐角、钝角三类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与此同时舍弃了格子图。那么大部分学生会自觉想到将三角形倍拼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呢?还是转化成长方形呢?在没有格子图支撑下,学生能否顺利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教材为何这样安排?基于上述问题与书本理论阐述,我设计前测了解本班学生学习起点。测查如下图所示,在五(1)班上交前测单的学生中,能自主探究求出直角三角形面积并推导公式的有22人,占84.6%,并且都选择了研究格子图中的直角三角形。能探究求出锐角三角形面积的只有8人,占30.7%,能探究求出钝角三角形面积的只有1人,占3.8%。分析后得出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图1 图2 图3问题一:操作能力较弱,推导生硬。 根据前测显示探究锐角三角形面积时,哪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操作中仍是相当困难,钝角三角形同上。以探究较成功的直角三角形面积为例,转化成功的也只有84.6%。另外图1显示所转化成的图形与原直角三角形面积是否相等出现判断失误,图3则没有在算式中体现推导出的结果。结论正确,但在访谈中得知是通过提前预习知道了结论。 问题二:转化对象单一,探究遇挫。 在探究直角三角形面积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割补法、倍拼法转化,但转化成的图形都是长方形。探究锐角三角形面积的8名学生中有7位转化成长方形。探究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面积时大部分学生(图2所示)无从下手。全班仅有1名学生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公式。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图形构造能力尚未达到“合同构图者”的层次。 基于上述学情,笔者认为要以转化思想贯穿整节课,在直观操作基础上加以推理,积累并运用基本活动经验解决问题,力求提升思维层次。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会求面积的图形的过程,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优化方法。 2.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初步感知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 3.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培养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渗透“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学准备】 1.ppt、三角板。 2.前测单、3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环节一:明确目标,制定策略。(3分钟) 1.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三角形新的知识——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2.认知探底,激发兴趣。 关于三角形的面积,通过预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预设: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3.回顾方法,进入探究。 如何验证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回顾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的方法,三角形是否也可以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呢? (预设:转化成长方形。) 三角形那么多,怎么研究呢? (预设:分成三类三角形研究) 课件出示三类带方格背景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过渡:我们先从直角三角形来研究。)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抛出需要研究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回顾旧知,肯定“转化”思想在图形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类研究三角形面积,渗透“分类验证”的思想。 环节二、借助直观,分层探究 1.【活动一】:自主探究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1)展示探究,暴露问题。 出示前测单预设:有操作过程,推导内容错误、不完整或者不会推导。 (2)合作交流,思维碰撞 组内互相指一指,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还未完成推导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听完其他人的发言后进行修改。 (3)共同体展示,全班交流。 以共同体形式有序呈现组内学生的各种作品。 预设: (共同体展示:1号:大家好,我们组的观点有……,有请2号同学发言…… 以上是我们组的操作过程、思考与结论,请问其他组有什么补充吗?) 预设1:割补 预设2:割补 预设3:倍拼 预设4:倍拼 图4 图5 图6 图7 (3)追问启思,拓宽视野。 提问: ①为什么不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求面积呢?(预设:有些不是整格,拼更方便) ②有哪些不同的拼法?(预设:割补法、倍拼法) ③只能转化成长方形吗?(预设:还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4)基于操作,提升思维 提供每人一个与图中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操作拼成平行四边形。 展示图7:倍拼成平行四边形。 结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5)再次探究,归纳直角三角形面积 ①提问: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都能这样转化吗?请在课前准备的方格纸上画一个任意直角三角形探究。 ②学生操作,汇报发现 ③归纳: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设计意图】 ①低地板高天花板。活动一提供了两种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是带方格背景的直角三角形),供学生自主选择,让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维训练。之所以先研究直角三角形是因为它对于学生来说研究难度最低,转化成长方形最简单,提供了较低的学习起点。另外学生借助方格背景直观操作,降低了研究的抽象性,实现人人参与。 ②重过程又重表达。根据前测发现,学生虽能通过“割补”、“倍拼”自主探究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但是推导过程常常出错。因此,在活动一里,组织学生以共同体形式交流、展示,生生互学。注重在组内和全班交流时通过指一指、说一说,清晰表达想法,以此培养推理能力。 2.【活动二】:合作探究锐角三角形面积和钝角三角形的面积 (1)明确操作任务。 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否也能解决呢? 出示学习单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2)组织交流发布。 (呈现典型方法) A、锐角三角形展示:图8 图9 图10 图11 预设方法1. 割补成长方形 图8 预设方法2:倍拼成长方形 图9 追问:只能转化成长方形吗?(预设:还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预设方法3:倍拼成平行四边形 图10 再次追问:还能转化成什么?(预设:转化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相加) 预设方法4: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图11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5×4÷2-2×4÷2 =(5-2)× 4 ÷ 2 B、钝角三角形展示:图11 图12 提问:现在用割补法还能轻松拼成长方形吗? 预设方法1:将钝角三角形旋转,最长边水平放置,然后割补成长方形。(底边不是整格,不方便) 提问:能否从前两种三角形的研究里得到启发呢? 预设方法2:倍拼成平行四边形 图 11 展示 提问:还能转化成什么?(两个直角三角形相减) 预设方法3:大直角三角形-小直角三角形:图 12 展示 5×4÷2-2×4÷2 =(5-2)× 4 ÷ 2 (3)小结归纳。 提问:哪一种转化方法是探究三类三角形面积通用的?(预设:倍拼成平行四边形) 归纳得出统一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设计意图】 ①用好方格。活动二依然采用了方格背景,不同于活动一的是此时方格没有标注每格边长为1厘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方格有不同的理解,层次高的孩子可以理解为每格为一个单位。 ②突破难点。活动二碰到问题:转化对象单一。如何突破呢?探究锐角三角形时笔者通过不断追问“只能转化成长方形吗?”“还能转化成什么?”一次次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想一想、画一画,倍拼成平行四边形或者分割成直角三角形。探究钝角三角形时方法同上。学生的每一次操作与思考都成为研究新三角形的基本活动经验。 环节三、活学巧练,拓展应用 (一)基础训练 图131.看图求面积。a.算一算 预设1:3×4÷2 预设2:5×2.4÷2 b.想一想:3×4求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5×2.4呢?Ppt展示: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设计意图】①熟悉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②会说三角形面积算式的几何意义 2. 下图中与阴影部分面积相待的三角形有几个?它们为什么相等?你还能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a.尝试画图 b.展示典型作品。 (预设:有2个,因为它们同底等高。图如下) 图18 图19 c.填表(预设): 底/cm 3 4 6 12 1 5 高/cm 4 3 2 1 12 2.4 d.小结,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底与高的积相等) 【设计意图】此题设计由易到难,给学生图形构造足够的空间,引导学生从函数的观点进一步认识公式的含义,体会底、高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二)拓展练习 图201.求出三角形的周长,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a.算一算, 预设1: 3×4÷2=6(平方厘米) 6×2÷2.4=5(厘米) 5+4+3=12(厘米) 预设2: 3×4÷2.4=5(厘米) 5+4+3=12(厘米) 预设3: 2.4×X=3×4 X=5 5+4+3=12(厘米) 【设计意图】本题涉及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综合考察学生解决几何图形的能力。方法一体现逆向思维求角,方法二体现: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底与高的积相同。方法三复习用方程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2.求出图中③的面积。 提问:在没有底与高的条件下如何求面积? 图21 图22 预设:(如上图) 【设计意图】此题思维含金量比较高,结合辅助线理解。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几何知识的能力。 【作业设计】 1.长方形面积为3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图222.阅读三角形的面积的相关资料(之江汇作业)。 3.合作探究:梯形的面积怎么求?能否应用三角形的 面积公式进行推导?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基于学情,引领孩子实现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提升: 一、突破思维局限,优化方法。 基于“让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在验证直角三角形面积的环节里,借助简单的“学材”——方格,先小组合作交流,共同体展示探究直角三角形面积的过程,发散思维,实现转化方法的多样化和转化对象的多样化。然后以此为经验探究锐角三角形面积和钝角三角形面积。最后归纳总结,优化方法(倍拼成平行四边形再除以2)。学生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提升推理能力,基于直观。 整节课“转化思想”贯穿始终,注重结合直观操作进行推理,合作交流中注重清晰表达。尝试应用刚推导出的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另两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以后的梯形面积推导打下基础。 三、抓住内容本质,透过提问 本节课的关注教学问题的设计。高阶问题:可是三角形那么多,怎么研究呢?追问:只能转化成长方形吗?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你从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研究中得到什么启发?算式的意义是什么?……以问题促进思考,深入理解。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操作---推理”相结合的想法为指导,从研究直角三角形入手,分类验证,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验证结论。每个孩子都感悟到学习的乐趣。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实物。学具:剪刀、各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索
1、出示红领巾,问:会计算它的面积吗?
2、学生交流 (课件演示)揭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请看大屏幕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不同的三角形 {学生口述)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活动一: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 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拼一拼,摆一摆,看能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屏幕出示)
(1)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
(2)汇报交流操作结果(请学生将自己的拼图贴于黑板上,对照拼图进行汇报交流,不完整的地方,小组内其他同学补充。
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拼法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拼法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拼法四: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拼法五: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
教师概括:通过动手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除了刚才我们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外,请同学们再用剪拼的方法进行推导。
(1)小组讨论:怎样剪拼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交流汇报(请学生展示剪拼过程)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高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活动三:老师还会一种推导方法,叫折叠法,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教师介绍。
教师讲解,并用三角形的纸给学生演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2)(三角形高的÷2)
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对有余力的学生是一种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3、教师小结:我们用拼图法、剪拼法、折叠法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三、巩固应用
公式运用
1、出示例题: 红领巾的底是100㎝,高是33㎝,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
( 学生尝试完成) 交流做法和结果 S=ah÷2
=100×33÷2
=3300÷2
=1650㎝2
2、你会计算这个三角形标志牌的面积
3、对比练习,分别计算,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
4、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你认识吗?算一算2块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做这样的两块标志牌 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5、火眼金睛
四、巩固拓展
图中有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你能找出几组?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都有哪些收获?
本文相关文章:
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活动教案《怎样美化教室》)
2024年9月15日 08:20
轮椅上的霍金教案(课文《轮椅上的霍金》的一道问题:(要教案上的标准答案))
2024年9月9日 09:00
北师大版二年级一分钟能干什么教案?记忆大比拼:你真的记住了吗
2024年9月2日 10:00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三篇】)
2024年9月2日 04:30
更多文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下列关于钢管混凝土拱桥说法不正确的有( ))
2024年7月26日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