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教案(《报任安书》教案)

2024-06-19 14:50:32 :24

报任安书教案(《报任安书》教案)

本文目录

《报任安书》教案

  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报任安书》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报任安书》教案(一)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点拨。

  2、讨论指导。

  媒体设计

  1、课文录音。

  2、投影:用于课文结构和部分文句的展示。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解说: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直奔文章主题,为阅读指向;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解题

  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解说:突出“信”及“信”的来由和内容,为课文内容指向。)

  三、研习课文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诵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扫除字词障碍。

  除了课文注释外,每段需要解决的重点词句有:

  第1段:再、务、流俗,表谦称和敬称的词语(牛马走、足下、辱等)

  第2段:戏弄、特、勉励

  第3段:各个典故含义,通其道

  第4段:近自托于无能之词、考、综

  第5段:上父母之丘墓、无乃……乎、不信

  (解说:文章字词难度较大,好在课文作了较为详尽的注释,但其中仍有些词句需要解决,为学生理解文章扫除障碍。)

  2.播放录音或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诵读。

  (解说: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抒情基调,进入文章情景。)

  3.内容与形式梳理。

  学生思考: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

  此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具体梳理如下: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段)

  复信内容:①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遭极辱,不能胜任。(第2段)

  ②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3、4段)

  ③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5段)

  (解说:训练概括语段能力,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为下一步突破重点作准备。)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诵读课文。

  (解说:为下节课深入学习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习课文

  1、具体研读,突破重难点。

  (1)分段研习,理解行文脉络,理清内容逻辑。

  ①研习第1段: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②研习第2段:此段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明确:两个层次。一是说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下狱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③研习第3、4段:两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第3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4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一者,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能“苟活”,在第4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④研习第5段:此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小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解说: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课文的内在逻辑结构,实际上也是要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可结合板书设计进行。)

  (2)体会性阅读。

  让学生自选语段来阅读,体会作者的忧愤情感,然后讨论交流。

  明确(以第2段为例):

  第2段:作者着力表现了自己屈辱的地位和屈辱的遭遇。写自己的地位,先以“固主上所戏弄”几句来表现其低下,进而使用一组假设关系的句子(“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来突出其低贱。写自己遭受的屈辱,列举了“四不辱”和“六受辱”,先把“不辱”和“受辱”对比,更显“受辱”之可悲;又把“六受辱”以程度由浅入深依次排开,耻辱感逐次加强,最后点出自己遭受的是“最下”之辱。这样写来,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悲惨处境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精神苦痛,感人至深。

  (解说:努力打破学生与作家、作品的“隔”,让学生真正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去体会、理解作者伟大的痛苦和伟大的精神。要把品味的权利还给学生。)

  2、欣赏品味。

  主要通过品读课文来领会其文辞流畅优美,与思想感情的表达配合无间的特点。比如,作者特别善于运用排比和对偶手法来抒情,课文第2段写“四不辱”和“六受辱”,第3段写古代贤人被辱著书的典故,就采用了排比和对偶手法,表达情感一气贯下,酣畅淋漓。

  学生诵读体会。

  (解说:重点应该是学生的品读,语言形式对思想感情表达上的作用要由学生通过多读来体会。)

  二、课堂训练

  完成课后练习一和练习三。

  (解说:巩固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分析评价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在文中,司马迁以极为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文章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报任安书》被称为“天下奇文”是当之无愧的,它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了一个奇人的奇伟情操,它在行文、语言上纵横开阖,笔法雄健,让人千年后仍能想见司马迁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洒同情之泪。

  (解说:在课堂练习基础上顺势总结课文,能与导语呼应,强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中国有句俗话,“士可杀,不可辱。”请课后收集有关材料,通过分析,写一篇短文《“士可杀,不可辱”之我见》。

   《报任安书》教案(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三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 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 伏法受诛(zhū) 暴肌肤(pù)

  鞭 (chuí) 圜墙(yuán) 占卜(bǔ) 囹圄(wǔ)

  槛(jiàn) 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②不能与死节者比 ③其次不辱理色 ④及在槛阱之中 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⑦恨私心有所不尽 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那么,对待羞辱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否!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论述下去。

  (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

  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深知节义的含义,也敢于为节义去死,但是我现在所以忍辱屈生,是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实现我最大的理想。这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段

  1、教师范读第二段

  2、学生齐读第二段

  3、字音

  愠色(yùn) 倜傥(tìtǎng)

  4、词句

  ①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证:纪:法纪)②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③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④ 惟倜傥非常之人 ⑤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5、思路分析

  完成《史记》,实现了我人生的最大价值。

  (1)作者进一步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在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非凡特殊的人才能够忍辱负重,完成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的业绩,说明他们体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

  (2)作者说他是学习先贤,当时《史记》草创未成,就遭此灾,他痛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受酷刑而无愠色,遭戮笑却能忍耐,最后终于完成了《史记》,偿还了前面受辱的债。

  5、熟读并背诵本段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学生齐读本段

  2、主要词句

  ①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②虽累百世,垢弥甚耳!③重为乡党所戮笑 ④身为闺之臣,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邢?

  ⑤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无,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2、再读本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3、思路分析

  作者痛定思痛,抒发了更加难以忍受的痛苦心情,“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可见,忍辱负重,苟且屈生,要比一死了之更痛苦。司马迁敢于选择这条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

  文章的最后,作者陈述了自己不能为皇帝“推贤进士”的想法。

  二、总结全文

  总结上述三段文字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与计多高尚士人一样,能正确对待受辱这件事,他能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敢于正视现实,以非凡的忍耐精神,忍受住眼前的屈辱,并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作者字字血声声泪,也控诉了那个社会的不公和皇权的黑暗。

  三、写作技巧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

   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畅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豪壮,忽而又痛不欲生。这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文时说,它“如山之出云,如水之奔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

  四、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完成全文翻译

《报任安书》高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三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

  鞭(chuí)圜墙(yuán)占卜(bǔ)囹圄(wǔ)

  槛(jiàn)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⑦恨私心有所不尽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那么,对待羞辱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否!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论述下去。

  (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

  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深知节义的含义,也敢于为节义去死,但是我现在所以忍辱屈生,是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实现我最大的理想。这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段

  1、教师范读第二段

  2、学生齐读第二段

  3、字音

  愠色(yùn)倜傥(tìtǎng)

  4、词句

  ①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证:纪:法纪)②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③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④惟倜傥非常之人⑤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5、思路分析

  完成《史记》,实现了我人生的最大价值。

  (1)作者进一步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在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非凡特殊的人才能够忍辱负重,完成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的业绩,说明他们体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

  (2)作者说他是学习先贤,当时《史记》草创未成,就遭此灾,他痛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受酷刑而无愠色,遭戮笑却能忍耐,最后终于完成了《史记》,偿还了前面受辱的债。

  5、熟读并背诵本段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学生齐读本段

  2、主要词句

  ①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②虽累百世,垢弥甚耳!③重为乡党所戮笑④身为闺之臣,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邢?

  ⑤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无,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2、再读本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3、思路分析

  作者痛定思痛,抒发了更加难以忍受的痛苦心情,“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可见,忍辱负重,苟且屈生,要比一死了之更痛苦。司马迁敢于选择这条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

  文章的最后,作者陈述了自己不能为皇帝“推贤进士”的想法。

  二、总结全文

  总结上述三段文字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与计多高尚士人一样,能正确对待受辱这件事,他能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敢于正视现实,以非凡的忍耐精神,忍受住眼前的屈辱,并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作者字字血声声泪,也控诉了那个社会的不公和皇权的黑暗。

  三、写作技巧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

  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畅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豪壮,忽而又痛不欲生。这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文时说,它“如山之出云,如水之奔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

  四、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完成全文翻译

《李将军列传》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李将军列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将军列传》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 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

  四:进一步研读探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司马迁在这部分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

  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五:看51页,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六:作业,总结1——7段文言现象。(略)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8—11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这部分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

  悲剧原因:

  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三: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总结:

  1、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3、文言现象(略)

《李将军列传》教案2

   【学习目标】

  1、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2、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

  3、理解司马迁在李广身上寄寓的感情。

  【 学习过程

   一、走近李将军

  《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

  作者司马迁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

   二、唐人咏李广

  1、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3、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5、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6、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维《滕王阁序》

   三、课前热身操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

  (2)吏当广所失亡多( )

  (3)辄分其麾下( )

  (4)广讷口少言( )

  (5)以为李广老,数奇( )

  (6)意甚愠怒而就部(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

  8)遂引刀自刭( )

  (9)悛悛如鄙人( )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再试找文中其他通假字。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同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同

  (3)行十余里,广详死 同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同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 (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5)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____

  (7)专以射为戏,竟死 (8)广数自请行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11)南绝幕,遇前将军、 (12)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14)遂引刀自刭

  (15)其李将军之谓也 (16)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四、课堂进行时

  1、 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各部分内容)

  (1)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故弗从”)

  (2)第二部分(从“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到“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3)第三部分(从“后二岁”到“当死,赎为庶人”)

  (4)第四部分(从“太史公曰”到文末)

  2、主人公形象(用三个八字句概括李广优点,并举例证明之)

  3、课堂讨论

  对李广的悲剧,历来有“李广数奇”之说,即认为这是他命中注定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4、深入理解

  司马迁在李广身上寄寓了什么感情?作为一个史官,是否应该在写史过程中倾注情感;从本文可以看出司马迁什么修史精神?结合本文,联系《太史公自序》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史记》的认识。

《李将军列传》教案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梳理李广的生平并能简要地概括。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评点李广的人生经历。

  4、理解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和他对传记人物评价的倾向。

   教学重点:

  1、概括李广的生平。

  2、评点人物。

  3、理解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

   教学难点:

  1、分析李广的命运悲剧。

  2、司马迁对传记人物评价的倾向。

   教学方法:

  朗读、点拨、研习、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以大屏幕代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独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这说的就是李将军。我们今天就一起欣赏李将军的风采。

   二、概括李将军的生平

  请学生回忆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李广的人生经历。围绕他的人生经历中主要发生的事件概括。

  教师提示:李广的一生都在做什么?抗击匈奴。用他的话说就是,“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整个人生都与抗击匈奴有关。曾经为抗击匈奴得到皇帝的赏识,也曾经因为抗击匈奴获罪,更是因为抗击匈奴被捉,最后也是因为抗击匈奴而自刭。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一生都在抗击匈奴的战场。

   三、司马迁传记人物

  司马迁为什么会给他立传,他在李广身上看到了什么?李广对于司马迁来讲,有什么传记价值?

  请同学们思考作答。

  预想:1、李广的卓越才干。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他在抗击匈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作战才能。

  2、李广的正直品行。结尾评价里反复说他身正、诚恳、忠诚。

   四、人物评点

  司马迁如何展示人物风采的?

  学生活动:安排学生自由组合评点人物的风采。提示先寻找有关人物风采的内容,然后运用评点法点评。

  教师提示评点范例:

  如: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通过文帝的感叹,可以看出李广的作战才能。“万户侯”就是对他的肯定。课本上第51页。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引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正派,以身作则。课本第56页。

  卓越才能可以从骑射、机智、胆量三个方面评点。

  正直品行可以从身正、廉洁、爱士三个方面评点。

   五、人物命运悲剧

  以上是李广的名将风采,但这样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将军为什么最后却引刀自刭?

  学生依据内容思考。首先是自刭,面对刀笔之吏他自杀了,这就说明与他有关,表现了他的正直,有宁死不屈的气节。另外就是卫青的原因,他让李广去和别的部队合并,而根据当时的情况就没有合并行军的条件;而在行军路上向导逃亡,最后延误了会师的时间。

  归纳以上的原因,既有个人的,也有别人的,既有人为的也有客观的。如果我们纵观李广的生平,发现他的一生并不平坦。连写《滕王阁序》的王勃都对他有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在这篇传记里文帝感叹他生不逢时;自己曾被活捉;也曾经被贬为平民;他能射杀老虎也能被老虎伤害;为抵挡单于请命不许;一生作战七十余次,在六十多岁的时候面对刀笔之吏。统观这些经历,我们会逐渐明白造成他命运悲剧的原因。

  那李广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作答。

  预想:1、朝廷不用。

  “天子以为老”、“毋令当单于”、“令广并于右将军军”。朝廷不用的背后是对人不信任,迷信思想在作祟,用人唯亲的原因。

  2、性格局限。

  如他抗击匈奴,极具作战才能的他却被活捉?他能射杀老虎的时候能被老虎伤害?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有个作战特点,他善骑射的特点是“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这个能反映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自恃其能并且思想保守,甚至有些顽固。

  后来明知卫青和公孙敖的关系,但还对大将军做出请求。不与大将军辞别;对大将军的问话不做解释。可以看出他讷口少言,不谙世故,性情冲动。

  那么这两个原因,哪个是主要的?性格局限。其实刚才我们在梳理他一生经历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大多数的不如意与自身有关。所以李广的命运悲剧也可以定性为性格悲剧。这与项羽类似,这种悲剧更让人显得悲叹惋惜。

   六、司马迁的评价倾向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司马迁为李将军列传,既有对他卓越才能的赞赏,也有对他正直品行的颂扬,还有对他命运悲剧的同情。那么这三点哪个是最为重要的,是最被司马迁重视的?

  是他的正直品行。依据一是他结尾对李广的评价,引用《论语》的话赞扬他的为人正直,直接评价“李将军恂恂如鄙人”,说他的“忠实心”,引用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他的为人。二是司马迁对多个传记人物的评价都注重的是他为人的品行。如评价孔子“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评价屈原“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等。三是只有肯定了传记人物的为人,才可以推崇他的才能,因为具有这样的为人的才能才可以发挥出社会效用,如果没有为人,只有才能,那样他对社会的作用是极其狭小的。也只有在肯定了为人之后,才会为他的悲剧命运产生同情和怜悯,借此感同身受地抒发心中的愤懑,而这也正暗合了“发愤著书”的传统。这在《报任安书》中提到的“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样就在肯定为人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愤懑。所以司马迁特别看重传记人物的为人。

  所以我们不妨这样说:如果说《诗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诗,那屈原则用《离骚》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诗人,而司马迁则用《史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七、作业

  解释“不虚美、不隐恶”这个观点,并用《李将军列传》来说明。

《屈原列传》教案+说课稿

   《屈原列传》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品德,并从文中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2、解本文写作特点: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的紧密结合,即人物评传的特点,明确本文不同与其它人物传记的地方。

  3、将本文屈原的诗歌结合起来阅读,从中感受屈原的正直集中表现在他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上。

  4、重点的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词义的运用等等。

  教学重点:

  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难点:

  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对其作用以及蕴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全文,理清全文记叙的线索。

   教学步骤:

  一、由《报任安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导入新课,并回顾学过的屈原的诗歌:《离骚》与《涉江》堪称姐妹篇,让学生背诵两篇诗歌中诗句,明确屈原思想的内核:正直与爱国

  政治理想诗人形象

  美政民本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奇服……高驰……食玉英

  (唯美情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世溷浊——高驰不顾、苟余心……

  刚直不阿,一身正气不能变心……固将愁苦……董道…重昏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二、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明确课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分四部分进行记叙把表示这四个部分的段落做上记号,找出记叙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词语:

  任——疏——黜——迁——投

   三、学生参照注释,阅读课文,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内容层次:全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任——疏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黜——迁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投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身后影响

   四、布置作业:熟读翻译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3、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对其作用以及蕴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明确:作者从解题、成因、内容、风格四方面介绍了《离骚》。“其文约……其志洁……其行廉……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段话,是结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说的,说明屈原的秀美文辞与高洁志行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二、重点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几件大事:第一,受骗绝齐,第二兵败丹淅,第三复释张仪,第四诸侯击楚,第五赴秦身死,第六为秦所灭。屈原个人的遭遇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三、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对其作用以及蕴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明确:体会屈原愤世嫉俗的心情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体会作者流露出的那种愤慨惋惜之情。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太执著,最好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即篇中所谓的随流扬波、与世推移,至于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则是大可不必的。屈原反对这种人生哲学,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司马迁把鱼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是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四、熟读课文,体味: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着屈原那样正道直行的品格,有着屈原那样深厚而又执著的感情。他景仰屈原,同情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哀怨之情。

  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六、《信陵君窃符救赵》本篇重在引导学生自学,列出结构提纲,举出集中表现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论和行动,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本篇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略)

  七、学生自读《语文读本》中:《孔子世家》、《伯夷列传》、《毛遂自荐》、《鲁仲义不帝连秦》《贾生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货殖传序》。

  《屈原列传》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屈原列传》(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屈原列传》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谱写生命赞歌”为主题。

  《屈原列传》是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人物传记,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与鉴赏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基于此,以及单元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

  2.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本课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判断、介宾后置等句式。

  由于学生思维的深度有限,对于文本的写作背景生疏,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在学习作者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基础上,理解作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传记,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准备采用朗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使学生由读促悟,由读入境。

  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积极的思考相结合,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讨论法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关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圈点读书法”为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此外,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照一下五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关于屈原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今天,让我们走进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学习《屈原列传》,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屈原。(多媒体展示屈原简介和相关图片)

  此导语力图让学生从对屈原的兴趣迁移到对文本的兴趣,又抓住了即将过端午节这一时机,具有及时性,又使学生理解了关于屈原的文学常识。

  第二环节: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由于本课含有较多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如:“离骚者,犹离忧也”中的“离”通罹难的“罹”,以及注释中并没有出现的“齐与楚从亲”的“从”通“纵”,合纵的意思。

  “秦虎狼之地”中的“虎狼”是名词做状语。还有判断句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等。字词是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教师请数位学生通过逐段朗读结合教师的讲解,既订正了字音,又梳理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体现了语文是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疏通字词和句子后,教师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分层次,提取圈点出关键词。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本课提纲,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板书内容见第四)此外,对于文本的第12自然段,出现了屈原和渔父的对话,教师请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做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

  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历来评价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教师以两个问题为线索,请学生重点研读此段。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题目:

  问题一:屈原写《离骚》的原因;

  问题二:请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圈出文中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

  问题一学生可以在文本中用原文回答:“盖自生怨也”和“忧思而作离骚”,使学生能够体会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临困难时表现的高洁品质。

  问题二学生首先通过文本具体句子区分这三种写法方法,进而体会司马迁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在议论中又表达感情的写作手法。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接着,教师请学生重点研读文本4-11自然段,并出示讨论题:《屈原列传》是屈原的传记,为何却用7个自然段的大篇幅写怀王和其他人?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基本可以明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写怀王的昏庸反衬屈原对楚国的重大作用和表现他的高洁品质。

  此时,教师点拨,通过讲述司马迁的经历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进行拓展:司马迁和屈原在人生经历上又很多相似之处,都曾遭受陷害和放逐,司马迁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史学家认为此篇可以看作二人的合传,作者在议论的过程中表达的不平之气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得到理解了。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之下,既了解的有关司马迁的文史知识,又拓展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品评历史人物,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文言问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实、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且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因此我的作业为:对本课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形式整理归类,并做相关练习。

   四、说板书设计

  屈原列传

  司马迁

  (1-3)任-疏-志

  (4-11)免官-放逐

  (12)屈原之死

  (13)屈原影响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呈现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理清脉络。

《报任安书》优质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教学设想】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好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在信中,司马迁倾吐了自己内心极大的悲愤和痛苦,表达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观,阐释了自己之所以“隐忍苟活”的原因。全文感情真挚而强烈,思路开阔,文势跌宕起伏。

  苏教版教材将其选入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第一板块“生存选择”时,可能一方面为了照顾专题主题,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删去了“身世遭遇”等内容,并对“遭辱之痛”等近三分之二内容作了翻译。虽然如此,但学生学习此文,文字理解上的障碍还是很大。加之古今文化差异,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如“刑不上大夫”“太上不辱先”等内容了解不深,学起来会比较隔膜。所以,对于这些内容,老师若不有意识地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那学生的体验只能是似是而非的浅尝辄止,很难走进司马迁的内心,更难体验司马迁选择隐忍苟活的艰难和痛苦。

  因此,教学此文,笔者计划用两课时从语言层面梳理文章,然后借助一个“辱”字从文章内容层面用一节课时间展开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作者真挚的思想情感,从而丰富他们的心灵体验,增进他们的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

  通过细读文本,体验司马迁受刑之痛,探究他忍辱苟活之因,从而丰富心灵体验,增进自身文化底蕴,提升审美能力,为进一步鉴赏研读其他文学作品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通过细读文本,体验司马迁受刑之痛,探究他忍辱苟活之因,从而丰富心灵体验。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刑不上大夫”“太上不辱先”等疑难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两课时我们从文言层面对《报仁安书》(节选)作了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大致了解了文章内容。下面先复习一下以下句子的翻译(PPT):

  (1)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这节课,我们从内容层面对此文作深入学习。

  二、生死选择,探讨文本:

  过渡:有关此信的内容,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有一个精辟的概括,他认为:

  “整个《报任安书》就写了一个字,耻辱的‘辱’。这一个‘辱’字贯穿全文,作者着重写了三点。第一是受辱之因,就是为什么受到宫刑。第二是遭辱之痛,就是受了这场奇耻大辱之后,内心痛苦。第三是忍辱之由,就是为什么受了这么个奇耻大辱,自己能够忍下来,坚持活下来,为什么?”

  ——据“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绝笔之作”整理

  此文选入教材,编者将第一部分内容“受辱之因”即为什么受到宫刑等内容删去了。我们课文节选的是后两部分内容。

  所以,这节课我们重点要探讨学习的内容是:体验司马迁的“遭辱之痛”和探究“忍辱之由”。我们给这两个问题细化一下PPT:

  n 遭辱之痛—— “遭辱之痛”到底有多少痛?“遭辱之痛”为何有这么痛?

  n 忍辱之由——一般士大夫万一犯罪将要受刑罚,那他该怎么办?是“自杀免辱”还是“受刑苟活”?司马迁为什么不选择在受刑之前“自杀免辱”却选择“受刑苟活”?

  下面,我们结合课文逐一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遭辱之痛

  1、核心提问PPT:“遭辱之痛”到底有多少痛?

  l 教师点拨:从课文中你感受到司马迁“遭辱之痛”了吗?这“辱”有很多种,“宫刑之辱”在众多“辱”中处于怎样的位置?他给人造成的“痛”又达到什么程度呢?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由课文第三段“①太上不辱先,②其次不辱身,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其次不辱辞令,⑤其次诎体受辱,⑥其次易服受辱,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⑧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⑨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⑩最下腐刑极矣”可知:这里有“四不辱”和“六受辱”,其受辱程度关系依次是①》②》③》④》和⑤《⑥《⑦《⑧《⑨《⑩。司马迁所遭受的宫刑,即腐刑,是最下等的刑罚,是极致的刑罚;宫刑是辱先,是最大程度的羞辱。尤其是“太上”“最下”“极矣”这些词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极度痛苦。

  从第七段“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等内容可以看出,“宫刑”给他带来的痛苦无以复加,简直是生不如死。

  (相机板书“生”“难”“死”“易”)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将“太上”译为“最好”是否正确(这里应译为“最上等的”较妥),引导学生品味“太上”“最下”“极矣”“亦何……乎”“甚耳”“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等语词,并指导学生诵读上述内容,体会司马迁遭受刑辱之巨痛。

  2、核心提问PPT:“遭辱之痛”为何有这么痛?

  l 教师点拨:宫刑,也就是阉割生殖器。司马迁为什么就这么痛苦呢?这与什么有关?司马迁那个时代及其那之前的人一般是如何看待受过宫刑的人的?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课文思考讨论。

  (1)太上不辱先——古人眼中的孝:

  ①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②子曰:“夫孝,德之本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③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经·五刑章第十一》

  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离娄上》

  (2)“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根据学情确定是否提供该段译文)——《报任安书》

  讨论后明确:人是社会的人,遭遇宫刑感受如何与当时社会的“荣辱观”密切相关。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宫刑,肉体上创伤,是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宫刑,生理上不育,是大不孝。“夫孝,德之本也”,不孝则无德;“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不孝则不仁。

  不孝不仁无德者,自然为世人所不齿。

  所以,课文第七段作者自己说“重为乡党所笑”,一般人对待受“宫刑”之人,只有耻笑,没有同情。

  所以,“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孔子、赵良、袁丝等都极度鄙视宦官这类遭阉割过的人。

  因此,宫刑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创伤,更是精神上的摧残甚至毁灭。

  一个人,一旦与阉割这种事沾上边,也就进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不仅本人甚至其祖先及后人都会因此而蒙受羞辱。

  相机板书:宫刑=伤身体+毁精神+绝后代+辱先。

  极矣 太上

  (怕学生一滑而过,特引资料使学生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宫刑给作者带来的痛苦。)

  (二)忍辱之由

  1、核心提问PPT:一般士大夫万一犯罪将要受刑罚,那一般士大夫该怎么办?是“自杀免辱”还是“受刑苟活”?

  l 教师点拨:如何理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这句话?作者列举西伯、李斯等“王侯将相”受辱又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老师相机PPT补充:

  “刑不上大夫”语出《礼记·曲礼》:“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礼制;刑,刑法(非刑罚)。礼制和刑法是两套惩处犯罪的制度——礼制不针对庶民(只针对大夫),刑法不针对大夫(只针对庶民)。

  “礼不下庶人”:“庶人以下的人”(即普通百姓)犯罪,不使用“礼制”,而施以带有侮辱性的“墨(刻额染墨)、劓(yì割鼻子)、刖(yuè断足砍脚)、宫(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如斩首、腰斩、车裂、火刑……)”等五种刑罚,并在市井公开执行。庶人罪犯,既要受刑罚,又要受羞辱。

  “刑不上大夫”:大夫以上的官员及君王亲属犯罪,不施用带羞辱性的“刑法”,而使用“八议”之“礼”的标准来确定如何惩处。这其中也有刑罚,但不在市朝行刑,而是用其他方式,如自裁、君王赐死、于隐秘处施刑等。其目的是让有贵族身份的犯人免受人格的污辱,保留适当的尊严、体面。

  ——据陆精康《“刑不上大夫”和“施刑于大夫”》整理

  学生阅读上述内容和课文第三段后学习小组讨论明确:

  “刑不上大夫”后接言“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意思是带羞辱性的“刑法”(非刑罚)一般不加到士大夫身上,但士大夫若真的犯法,那要通过“八议”之“礼”的标准对其进行惩罚。若议定他够得上“刑罚”,那士大夫该“定计于鲜”,即一般士大夫在面对刑罚之前,要先行引决,以免面对鞫(jū)讯(审问)受辱——“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士可杀不可辱”。

  作者列举“王侯将相”受辱,是表明是否受辱有时又是身不由己不足为怪的——“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若万一已经遭受刑罚之辱,那自杀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受辱之后是不能自杀的。

  PPT小结:一般士大夫要避免受辱痛苦,最佳途径:洁身自好,保持节操,不要犯罪。万一获罪,要避免受刑之辱带来的莫大痛苦,最佳途径只有一个:受刑之前自杀。如果已经受刑,那么名节已经受辱,节操难免改变。此时再为了名节而自杀,就为时已晚。

  所以,司马迁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在受刑之前自杀,要么在受刑之后隐忍苟活——他自己也很清楚,按当时一般的常理,他应该在受刑之前自杀,或者说他该选择“自杀免辱”而不该选择宫刑苟活遭受痛苦。

  这是理解此文的难点,学生自己阅读时又往往不求甚解,无法“深入、透彻、清晰”地理解司马迁选择的艰难。所以,不惜给学生提供大篇辅助材料,以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2、核心提问PPT:司马迁为什么不选择在受刑之前“自杀免辱”却选择“受刑苟活”呢?

  l 教师点拨一PPT:是他贪生怕死不敢自裁吗?如果选择自裁会怎么样?

  明确:从第四段“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可以看出,从亲情上,没有可以让他留恋的;“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从道理上,他懂得“去就之分”;从第六段“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等等,都可以看出:他不自杀绝不是贪生怕死。

  因为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之别,若选择自裁,则“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轻于鸿毛——“则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根据回答,老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第三段“何以”“耳”“何也”“也”等语气词品读“假令伏法受诛……用之所趋异也”等内容,体会作者不选择在受刑之前自杀的无奈。指导学生抓住第四段“何如哉”“且……何……焉”“矣”“何至……哉”“且夫……况……乎”等语词品读“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况仆之不得已乎”等内容,体会作者绝非因父母兄弟妻子而“贪生怕死”和他对“去就之分”的清醒认识。

  l 教师点拨二PPT:既然不是“贪生怕死”,那他为什么要“隐忍苟活”?请从他的生死观、活着的目的、活着的动力等角度去思考。小组合作探讨,分条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PPT:

  (1)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的生死观。有“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的人生价值观。

  (2)活着的.目的很明确——为了著书立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有古人的榜样:①历史上受辱并非他一人——“王侯将相”也受辱却不能引决自裁;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孙子、吕不韦、韩非子等等圣贤,都在遭遇磨难后发愤著书立言流芳后世。

  (4)孝——子承父志——父亲临危嘱托,完成遗愿。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小结:一个有着精神追求的人过着一种耻辱的生活,一个有着尊严的人不再在乎尊严,他还要为人类著书立说,还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何其悲壮,又何其悲惨!什么叫知识分子?有人说,那些为了人类的进步,在黑暗中挣扎,不畏惧任何权势,哪怕是死亡的威胁,哪怕是精神的摧残,哪怕是人格的剥夺,都义无反顾的人,才叫知识分子。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能把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看作生命的本体,能把传播这种意志和精神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的人,这就是真正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一言以蔽之:亘古男儿一子长,隐忍著书为立言。(板书)

  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这并非教学的难点,但这是教学重点之一。因此这个点的引导和教学需要重锤敲打。如果是语文素养较高的班级,这里最好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司马迁隐忍苟活的上述原因,还要启发学生理解上述原因间的内在关系——或因果或递进等。同时,此环节的学习还要相机引导学生诵读、品味,从字里行间细细感受司马迁为此而活的悲愤和崇高。视学情,相机补充:“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和“立德、立功、立言”等。

  三、有感斯文,走出文本:

  司马迁隐忍苟活,成为千古佳话。而屈原却毅然赴死也被后人传颂。这是为什么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独立思考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组的理解。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聆听吸纳学习同学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老师即给予肯定。

  四、课外作业,继续提升:

  此文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回信,但有人说,此信不仅仅是写给任安看的,还是写给汉武帝看的,更是写给天下人看的。你赞同这个说法吗?

  我们看了甚至是认真地学习了司马迁此信的节选,你一定有自己的感想,你能写一封回信给司马迁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或者所受的启发吗?

  课外请阅读《报任安书》全文及《太史公自序》和等内容,以《我想对您说》为题给司马迁写一封回信。

   五、教后反思:

  由于有了前两课时字词层面的学习,第三课时文章内容层面的学习总体上比较顺畅,从课堂反应和课后学生给司马迁的书信作业看,学生对司马迁之选择的理解体验比较深入。但是,这课时的教学引进了“古人眼中的孝”、“刑不上大夫”等资料内容,量偏大了些,导致课堂上学生诵读品味文本的时间略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或许将这些资料在前两课时展现给学生或课前以阅读资料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自学,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附板书设计:

  亘古男儿一子长 隐忍著书雪前耻

  司

  马

  迁

  宫刑=伤身体+毁精神+绝后代+辱先

  极矣 太上

  生 死

  难 易

  说明:此板书外形为“天”字,寓意为司马迁乃一“顶天立地之伟男子”也。

报任安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报任安书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报任安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报任安书》教案设计。

  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2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点拨。

  2讨论指导。

  媒体设计

  1课文录音。

  2投影:用于课文结构和部分文句的展示。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解说: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直奔文章主题,为阅读指向;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解题

  1体裁解说:“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解说:突出“信”及“信”的来由和内容,为课文内容指向。)

  三、研习课文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报任安书》教案设计》。

  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诵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扫除字词障碍。

  除了课文注释外,每段需要解决的重点词句有:

  第1段:再、务、流俗,表谦称和敬称的词语(牛马走、足下、辱等)

  第2段:戏弄、特、勉励

  第3段:各个典故含义,通其道

  第4段:近自托于无能之词、考、综

  第5段:上父母之丘墓、无乃……乎、不信

  (解说:文章字词难度较大,好在课文作了较为详尽的注释,但其中仍有些词句需要解决,为学生理解文章扫除障碍。)

  2.播放录音或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诵读。

  (解说: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抒情基调,进入文章情景。)

  3.内容与形式梳理。

  学生思考: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

  此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具体梳理如下: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1段)

  复信内容:①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遭极辱,不能胜任。(第2段)

  ②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3、4段)

  ③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第5段)

  (解说:训练概括语段能力,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为下一步突破重点作准备。)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诵读课文。

  (解说:为下节课深入学习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习课文

  1具体研读,突破重难点。

  (1)分段研习,理解行文脉络,理清内容逻辑。

  ①研习第1段: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

  ②研习第2段:此段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明确:两个层次。一是说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下狱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③研习第3、4段:两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第3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4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一者,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能“苟活”,在第4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④研习第5段:此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小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数语,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解说: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课文的内在逻辑结构,实际上也是要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可结合板书设计进行。)

  (2)体会性阅读。

  让学生自选语段来阅读,体会作者的忧愤情感,然后讨论交流。

  明确(以第2段为例):

  第2段:作者着力表现了自己屈辱的地位和屈辱的遭遇。

报任安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三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伏法受诛(zhū)暴肌肤(pù)鞭(chuí)圜墙(yuán)占卜(bǔ)囹圄(wǔ)

  槛(jiàn)缧绁(lé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②不能与死节者比③其次不辱理色④及在槛阱之中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报任安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学习过程:

  一. “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重大的人生命题。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为难。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渔父》一文,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位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二. 关于本文及屈原

  《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郭沫若语),考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比较可信。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自沉于汨罗江。

  三. 疏通字词,翻译课文。

  1. 段:既:“已经”,或“以后”。行吟(于)泽畔。举世:全世,整个人间。古今异义——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是以见放:被。

  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2段:圣人不凝滞于物:被。何故沉思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古今异义) 自令放为?自令——令自,让自己、使自己。放——被流放。为——句末疑问语助。

  译文: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3段:吾闻之:音节助词。新浴者、新沐者:刚。安能以身之察察,爱物之汶汶者乎?——以:用、让。身之察察:定语后置,皎洁的身体。

  译文: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4段:渔父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鼓枻而去:敲打船桨。

  译文: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四. 问题探讨:

  1. 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他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 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的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文章还渲染了渔父的形象。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

  3. 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4. 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见第一段: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

  5. 比较阅读分析:

  ⑴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有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出于公正,为李陵辩护,得罪皇上,当死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史记》“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⑵《报任安书》(节选)和《渔父》真实地展示了司马迁和屈原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报任安书》采用书信的形式,面对朋友直接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信中欲言又止,止而又言。自己并非贪生恶死之辈,只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所以隐忍苟活,发愤著书,但生活中“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内心充满了矛盾。

  《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报任安书教案(《报任安书》教案)

本文编辑:admin

本文相关文章:


诫子书教案?《诫子书》教学反思

诫子书教案?《诫子书》教学反思

本文目录诫子书教案《诫子书》教学反思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三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品读人物情怀《诫子书》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诫子书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

2024年9月28日 18:00

6的加法游戏(幼儿园大班其他教案设计:6的加法)

6的加法游戏(幼儿园大班其他教案设计:6的加法)

本文目录幼儿园大班其他教案设计:6的加法幼儿数学加减法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6的加法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法》幼儿园大班其他教案设计:6的加法***隐藏网址***  【导语】教案是幼儿教学准备中的重要一环,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是幼儿在老师、小

2024年9月28日 02:40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关于△的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关于△的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本文目录关于△的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导入解方程网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关于△的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 根据

2024年9月26日 23:20

《包身工》第2课时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教案设计

《包身工》第2课时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教案设计

本文目录《包身工》第2课时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教案设计《包身工》公开课教案《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高一课文《包身工》教案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高一上册语文《包身工》教案《包身工》第2课时教案导语:《包身工》表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

2024年9月24日 23:00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沪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沪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本文目录沪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中学语文第四册教材分析《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及反思二年级语文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二上课文《小鹿的玫瑰花》优秀教学设计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鹿的玫瑰花说课稿|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求一篇教学设计语

2024年9月24日 14:50

大数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大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大数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大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本文目录小学数学《大数的认识》优秀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整万数认识更大的数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亿以上数的认识》教案浙教版认识更大的数教案(2)小学数学《大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数级正确

2024年9月23日 12:20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窦娥冤》九年级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窦娥冤》九年级语文教案

本文目录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窦娥冤》九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设计高二语文下册《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案高中语文《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的思想内容《窦娥冤》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四《窦娥冤》

2024年9月22日 22:40

语文四年级真情无价教案?银行年会情感小品剧本《真情无价》

语文四年级真情无价教案?银行年会情感小品剧本《真情无价》

本文目录语文四年级真情无价教案银行年会情感小品剧本《真情无价》宿舍点滴,真情无价作文2000字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课件:《真情无价》作文《真情无价》 600字语文四年级真情无价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

2024年9月21日 19:20

朱自清《匆匆》的教案?《匆匆》公开课教案

朱自清《匆匆》的教案?《匆匆》公开课教案

本文目录朱自清《匆匆》的教案《匆匆》公开课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小学六年级《匆匆》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案朱自清《匆匆》的教案匆匆-教学设计1匆匆》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新入选的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的

2024年9月21日 19:10

幼儿诗歌教案(幼儿园古诗公开课教案)

幼儿诗歌教案(幼儿园古诗公开课教案)

本文目录幼儿园古诗公开课教案幼儿园语言诗歌教案幼儿园诗歌活动教案幼儿园春天来了诗歌教案幼儿园端午节诗歌教案范文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幼儿园大班语言诗歌教案幼儿园古诗活动教案大班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幼儿园语言诗歌教案6篇幼儿园古诗公开课教案

2024年9月21日 00:20

兰兰过桥教案(未来的桥教案)

兰兰过桥教案(未来的桥教案)

本文目录未来的桥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兰兰过桥》教案六年级语文《兰兰过桥》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兰兰过桥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兰兰过桥》公开课教案参考小学一年级语文《兰兰过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兰兰过桥》教案【三篇】二年

2024年9月19日 06:30

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活动教案《怎样美化教室》)

五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活动教案《怎样美化教室》)

本文目录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活动教案《怎样美化教室》急需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目录:饮食与健康、生活中的科技、关爱残疾人.小学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全册求文档: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活动教案

2024年9月15日 08:20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小学心理健康挫折教案)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小学心理健康挫折教案)

本文目录小学心理健康挫折教案小学开学第一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5篇小学心理健康挫折教案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其的健康成长。下面我带你了解小学心理健康挫折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心理健康

2024年9月13日 19:1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本文目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如何设计好《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虞大明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人教大纲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语文课件:《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2024年9月10日 19:20

轮椅上的霍金教案(课文《轮椅上的霍金》的一道问题:(要教案上的标准答案))

轮椅上的霍金教案(课文《轮椅上的霍金》的一道问题:(要教案上的标准答案))

本文目录课文《轮椅上的霍金》的一道问题:(要教案上的标准答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黄冈49页的快乐习作求轮椅上的霍金课后第三题轮椅上的霍金3和4小节怎么写标注!老师的感谢信谁能告诉我《轮椅上的霍金》的全部课文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课文《轮椅

2024年9月9日 09:00

花的学校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教案)

花的学校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教案)

本文目录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花的学校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花的学校》教案5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花的学校》课文原文及教案三年级课文《花的学校》教案可参照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教学设计教案花的学校教案《花的学校》教学设计每段

2024年9月8日 21:50

我的老师教案(七年级语文课文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七年级语文课文我的老师教案)

本文目录七年级语文课文我的老师教案我的好老师大班教案【我最尊敬的老师作文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2020五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老师教案优秀范文锦集幼儿园小班我的老师教案我的老师大班教案大班语言教案《说说我的老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我的老师》教案

2024年9月8日 05:00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高三英语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高三英语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本文目录高三英语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选高三英语教案万能模板(通用)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课件怎么写(5篇)高三英语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精选   雨高一高二不同,高三为了迎接高考,学习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因此对高三学生的教案也要有所改进。下面是由我为大家

2024年9月3日 18:50

北师大版二年级一分钟能干什么教案?记忆大比拼:你真的记住了吗

北师大版二年级一分钟能干什么教案?记忆大比拼:你真的记住了吗

本文目录北师大版二年级一分钟能干什么教案记忆大比拼:你真的记住了吗北师大版二年级一分钟能干什么教案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使学生对时、分、秒有感性的认识。2、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3

2024年9月2日 10:00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三篇】)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三篇】)

本文目录七年级下册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三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初一语文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教案初中音乐课本目录那位有初三人教版上下两册的音乐教案啊100分初一语文教案之音乐巨人贝多芬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ppt

2024年9月2日 04:30

更多文章:


为什么越习惯孤独就越害怕孤独?慢慢就戒掉了你慢慢就习惯孤单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越习惯孤独就越害怕孤独?慢慢就戒掉了你慢慢就习惯孤单是什么意思呢

本文目录为什么越习惯孤独就越害怕孤独慢慢就戒掉了你慢慢就习惯孤单是什么意思呢慢慢就戒掉了你慢慢就习惯孤单慢慢就变冷漠慢慢就与你无关是什么歌如何习惯独处习惯了孤独,怎么办在你看来为什么一个人待久了之后就逐渐习惯孤独了呢习惯了孤单的人的生活是怎

2024年3月18日 21:30

七夕节快乐的短句子(七夕节快乐的短句子)

七夕节快乐的短句子(七夕节快乐的短句子)

本文目录七夕节快乐的短句子祝福七夕节快乐的句子七夕快乐祝福语短句子朋友七夕节日快乐的句子七夕快乐的经典句子七夕快乐的句子短句七夕节快乐的句子祝七夕节快乐的句子七夕节快乐的短句子1、明月几时有,举目望青天,已知天上宫阙,牛郎织女相见,真爱佳话

2024年8月19日 09:20

新浪微博营销(新浪微博是如何基于用户改善广告体验的)

新浪微博营销(新浪微博是如何基于用户改善广告体验的)

本文目录新浪微博是如何基于用户改善广告体验的怎样使用微博做网站推广网络上做微博营销有哪些窍门微博营销模式有哪几种新浪微博是如何基于用户改善广告体验的新浪微博基于用户改善广告体验的方法有关键词策略、热点话题植入策略等。1、关键词策略微博是一个

2024年4月3日 19:10

有关少年壮志的诗句?少年壮志不言愁,有梦凌云誓方休是什么意思

有关少年壮志的诗句?少年壮志不言愁,有梦凌云誓方休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有关少年壮志的诗句少年壮志不言愁,有梦凌云誓方休是什么意思“少年壮志当拿云”出自哪首诗少年壮志的前句是什么少年壮志的古诗词少年壮志,下一句是什么少年壮志不言愁什么意思少年壮志是谁写的少年壮志的诗句有关少年壮志的诗句1、从军行七首·其

2024年8月14日 08:50

人教版高一英语(人教版高一年级英语词语解析)

人教版高一英语(人教版高一年级英语词语解析)

本文目录人教版高一年级英语词语解析高一英语人教版第一章知识点人教版高一英语语法知识点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人教版高一英语短语归纳高一英语必修一重点短语人教版_必背重要词组人教版高一英语有几本书高一必修1英语语法 人教版的高中英语

2024年7月24日 05:10

国庆见闻300字作文三年级上(国庆见闻的作文怎么写)

国庆见闻300字作文三年级上(国庆见闻的作文怎么写)

本文目录国庆见闻的作文怎么写求一篇小学三年级有关国庆作文300字小学生国庆见闻作文600字国庆见闻的作文怎么写国庆见闻的作文范文如下:范文一:国庆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盼望已久的老家——信阳。我们去了一个叫“百花园”的地方。一进大门,两

2024年6月10日 12:10

妈妈100网(我的妈妈作文100字)

妈妈100网(我的妈妈作文100字)

本文目录我的妈妈作文100字妈妈的作文100字妈妈100网的合生元母婴救助基金管委会章程合生元妈妈100积分兑换的可以取消吗我的妈妈作文100字    我的妈妈作文100字 (一)   我有许多亲人,他们都很爱我,但是最爱我的还是我的妈妈

2024年7月30日 15:30

王维的代表作(王维代表作名诗)

王维的代表作(王维代表作名诗)

本文目录王维代表作名诗王维的画作代表有哪些王维最著名的10首代表作唐朝诗人王维都有什么作品王维的代表作10首古诗王维的代表作有哪些王维代表作王维的代表作王维代表作名诗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

2024年3月2日 12:10

脱贫致富奔小康(关于农村致富的议案)

脱贫致富奔小康(关于农村致富的议案)

本文目录关于农村致富的议案下山脱贫的对策和建议决战贫困圆梦小康话题作文征文关于脱贫奔小康励志宣传标语口号赞扬精准扶贫的佳句什么是脱贫致富从经济生活总结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脱贫致富奔小康1000字作文关于农村致富的议案   农村致富,这是

2024年9月25日 02:40

孩子4年级需要增加什么课?四年级的孩子要学几门课

孩子4年级需要增加什么课?四年级的孩子要学几门课

本文目录孩子4年级需要增加什么课四年级的孩子要学几门课小学四年级都有什么课程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程教案四年级的信息课是什么课适合小学四年级的班本课程有哪些小学四年级有哪些课程小学数学四年级特色课程有哪些方面孩子4年级需要增加什么课每个孩子情

2024年4月20日 19:10

运动会广播稿50字左右(运动会广播稿50左右)

运动会广播稿50字左右(运动会广播稿50左右)

本文目录运动会广播稿50左右运动会广播稿50字运动会广播稿50左右运动会广播稿50左右:1.努力、加油!你一定可以像苍龙一样。2.你的汗水洒在跑道,浇灌着成功的花朵开放。3.运动场上运动健儿,急快仿佛若风暴,似鹏展翅又翔翱。4.看!那一面面

2024年9月16日 09:10

二年级国庆节日记(小学二年级关于国庆节的日记100-150字)

二年级国庆节日记(小学二年级关于国庆节的日记100-150字)

本文目录小学二年级关于国庆节的日记100-150字小学二年级国庆节游玩日记6篇二年级国庆假期日记怎么写二年级写国庆节的日记怎么写小学生国庆节日记怎么写二年级国庆节日记怎么写简单国庆日记怎么写二年级100字关于二年级国庆日记该怎么写小学二年级

2024年7月12日 00:00

java课程设计(Java课程设计,模拟银行存取业务,按照这个流程图去做,其实最主要的是求画圈的部分怎么写和它的方法)

java课程设计(Java课程设计,模拟银行存取业务,按照这个流程图去做,其实最主要的是求画圈的部分怎么写和它的方法)

本文目录Java课程设计,模拟银行存取业务,按照这个流程图去做,其实最主要的是求画圈的部分怎么写和它的方法java课程设计(符合要求,别太深奥)Java课程设计的目录java飞机大战课程设计java课程设计---计算器 要求如下:java课

2024年3月26日 01:40

交朋友的句子要怎么写(精选70句)?相亲交友的口号

交朋友的句子要怎么写(精选70句)?相亲交友的口号

本文目录交朋友的句子要怎么写(精选70句)相亲交友的口号义结金兰结拜的誓词交朋友格言有内涵的交友宣言[交朋友的句子]真心交朋友的句子简短喜欢交朋友的句子qq交朋友时适合做个性签名的句子 (40句)交朋友的句子要怎么写(精选70句)1、朋友间

2024年9月10日 15:00

我想唱首歌英语怎么说?我想唱一首歌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去应该怎么发呢

我想唱首歌英语怎么说?我想唱一首歌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去应该怎么发呢

本文目录我想唱首歌英语怎么说我想唱一首歌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去应该怎么发呢我想唱首歌挽回男友作文,我想唱首歌我想唱首情歌不需别人认可,是什么歌话题作文:我想唱首歌(4篇)寻求 作文 我想唱首歌 急!!!我想唱首歌英语怎么说一下3位回答都错了。i

2024年8月18日 01:40

2013年浙江省高考作文(13年高考摆乌龙的作家——菲尔丁)

2013年浙江省高考作文(13年高考摆乌龙的作家——菲尔丁)

本文目录13年高考摆乌龙的作家——菲尔丁2013浙江卷文言文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感受乡村》13年高考摆乌龙的作家——菲尔丁 浙江高考作文题疑出错:英国作家戈尔丁变美国作家菲尔丁 读过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蝇王》一书的读者或对书中一

2024年4月30日 17:40

小孩才艺展示什么好?才艺展示有什么

小孩才艺展示什么好?才艺展示有什么

本文目录小孩才艺展示什么好才艺展示有什么班主任才艺展示有哪些简单的才艺表演有哪些才艺表演有哪些幼师才艺展示包括哪些内容个人才艺展示有哪些才艺展示包括哪些才艺展示表演什么好家庭才艺展示有趣的主持词小孩才艺展示什么好儿童才艺表演一:舞蹈众所周之

2024年3月8日 10:50

孤单个性签名(伤感孤单个性签名语录)

孤单个性签名(伤感孤单个性签名语录)

本文目录伤感孤单个性签名语录孤单一个人的伤感个性签名(精选55句)伤感孤单的个性签名孤单个性签名一个人孤独的个性签名(28句)伤感孤单个性签名语录 伤感孤单个性签名语录 1、孤独是人生的特别风景。 2、夜凄凉,你带走了它的美。 3、不

2024年7月16日 12:10

你好再见 孝琳 中文歌词?爱奇艺广告歌

你好再见 孝琳 中文歌词?爱奇艺广告歌

本文目录你好再见 孝琳 中文歌词爱奇艺广告歌孝琳演唱“来自星星的你”OST“你好”的中文谐音歌词,急急急急!!!!!求帮忙来自星星的你 插曲-孝琳Sistar-再见/你好的简谱孝琳的再见韩文歌词!谢谢!你好再见孝琳中文翻译你好再见 孝琳 中

2024年4月16日 16:10

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本文目录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高职院校发展建言献策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1.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 围 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外在表现的物质文化 环境和内在群体规范、舆论和心理环境的组 合,它渗透于学校教育、

2024年6月25日 10:50